| 只看他
楼主
[B][B]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从总体上看反映了国际零售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轨迹。
建国后,由于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商品流通按国家统一计划分配调拨,商业机构实质是一个商品分配系统。零售业态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小型百货商店与杂货店为主的单一结构业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化,尤其是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居民购买力水平的较快幅度跃升,客观上要求由货色品种齐全、购物环境优雅、附加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型百货商店成为市场零售业态的主角。因此,这段时期的大型百货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城市中拔地而起。
进入90年代中期,宏观经济呈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态势,各地的大型商厦效益明显下降,问题开始暴露,与此同时,以自选超市、连锁店、便民店、仓储商场、专卖店等形式的零售业态却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大行其道。由于这种零售业态具有经营费用低、成本低、价位低、方便居民挑选等特色,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由此,在我国零售业态结构中形成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大型商厦经营日益困难,另一方面新兴业态却越开越多,越开越红火。有的新兴业态似乎一下子就冒了出来,跨越了资本主义商业革命一百多年的历程,从而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多业态互补共存的零售业态格局。
这种格局之下的中国零售企业,虽然仍然占据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保持着表面上的繁荣,但在一切特权消失之后,将不敌外资零售企业的冲击。
自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零售市场以来,外国商业企业加快了进入的步伐。国外大型商业企业,由于其新型经营业态、先进的管理模式、较好的购物环境对我国的商业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004年末我国零售市场将全面放开,到那时,外资完全有可能通过大规模并购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内资零售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国际有关咨询机构和中国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不到5年,中国大中城市的零售市场格局将是:外资大型流通企业将占有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完全掌控中国的流通主渠道。
中国零售业必须求变。而宗旨就是要使中国的零售业实现规模化。上海百联集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中国零售业在过去也一直在进行类似百联的重组,但却没有产生像百联这样的龙头企业,原因是有的地方以为简单的“加法”就是重组,这种“加法”让中国零售业承担了血的教训——十几年来,因部门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资产重组购并受阻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于企业经理人或企业职工的反对都可以使资产重组购并告吹,只欢迎外资企业购并而排斥内资企业的购并的事也时有所闻。
现在,在中国零售业即将全面对外资开放之际,一些政府又开始做新的“加法”了:东部的上海,把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加在一起;西部的重庆,把重庆百货的第一大股东和重庆商厦加在一起——这一次的加法与以往的加法有所不同,加入了金融创新这个新的元素,但地方政府的意图与以往仍然一样,就是要打造区域乃至全国商业龙头,抵御外资入侵。 [/B][/B]- 该帖于 2004-4-18 11:33:00 被修改过
| 只看他
2楼
RE:中国零售业抢跑
一大堆无用的装饰品!!!
吹气老虎----唬人的!!!!
---------------------------------------------------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上文字属于复制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不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罗贯中!
| 只看他
4楼
RE:中国零售业抢跑
要在心理上藐视对方,在战术上重视对方!
| 只看他
6楼
RE:中国零售业抢跑
你真有“独到”的见解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