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4-17 19:43 | 只看他
84楼
这混蛋又在扯蛋!黄光裕他妈的不的好死!!!!!!!!!!!
发表于 2007-04-17 20:02 | 只看他
85楼
黄光裕靠倒卖二手家店起家,靠骗取北京中国银行贷款发家
发表于 2007-04-17 20:39 | 只看他
87楼
我的国美之行
^_^
2005月进入国美电器,2006月离开--好开心!!!
1.这期间,工资没降,新人管的不严,试用期还1200(比转正工资高,比正是工的资高)。
2.各项社会保险国美给办齐全了。谢谢哈
3.半年期间,把自己的家电买齐,又便宜了不少,(用了不少红卡,老黄别生气哦)呵呵
4.国美的店长???一群猪,妈的都是促销员出身,就是陪笑的出身,都个屁,整天看看文件,通知执行一下,就打打电话吹吹牛,怕怕马匹(女店长多,不知道为什么),胡吹乱侃,
最惨的是在卖场被促销员骂的没话说。
5.国美门店的男性员工最TMD的没本事,因为有本事不会在门店工作。最差也可以去厂家做业务,最起码有钱。。。。女员工,佩服佩服。
6.也许你看了会很生气,但是我说的都是真的,
那个热血青年,尤其是男同胞,还在门店,妈的,你对的起关心你的人吗???
年轻的,你敢有结婚的打算吗;捞够了就快走,老黄可是资本家,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呀!!!!!!!!!!
对了,最近一位老“水池员工”被安排成个业务经理了,别以为是看中了他的能力,
是总部考察,KM在没有就不行了,就这样压出了个经理。其他岗位上的,根本就不考虑“蓄水池“--都是他妈的怕马匹的人员,,这就是国美的企业文化--垃圾文化!!!!!
发表于 2007-05-15 17:13 | 只看他
88楼
今天看来真正白手起家的人有几个?大家都在深思中......
发表于 2007-06-13 18:40 | 只看他
90楼
国美过于迅猛的扩张导致自身资金和管理的脱节,而且在人事机制上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优秀人才非常少.马屁精多.与供应商关系非常紧张,一般来说两者是战略合作关系,最少也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国美帐期过长,占用供应商资金,内部管理混乱,矛盾总会激化.不但如此,而且在费用收取上过高,供应商难以承受.国美为了吸引顾客,强制供应商让利.一旦家电行业整合完成,品种,品牌集中,或者说全国只有3家家电企业了,进国美就没有必要了,不如自己开专卖合适.到时候国美关门大吉.在说了黄总现在也不在乎这些门店了,只要他们不亏本,继续占地盘.他就可以在继续玩自己的资本游戏.
发表于 2007-08-02 13:18 | 只看他
91楼
黄光裕, 时下风头最劲的零售业巨子,2月14日在其上市公司国美电器(0493.HK)2004年业绩发布会上,以光头形象示人,年轻而富个性的中国首富给香港舆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好在2004年国美电器业绩也同样有款有型,黄光裕做事做秀都在行。
首富的答卷
由于国美电器年内更改会计年度,由原本2005年3月底年结,改为2004年12月底年结,3月14日国美电器公布会计期间为9个月的年度业绩:营业额约91.66亿港元,纯利3.53亿港元;每股盈利0.22港元,每股派息0.025港元;毛利率为9.8%,纯利率为3.9%。
同时公布未经审核的2004年全年业绩(1至12月)营业额约119.31亿港元,纯利4.58亿港元,每股盈利0.28港元;市场占有率4%-5%。
据悉,国美于一线城市开新店需六至八个月才收支平衡,若于新拓展的城市开新店,则需要18个月才可收支平衡。对于其毛利率、纯利率在开店期间,不跌反升,国美电器财务总监周亚飞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国美积极增加销售独家产品型号、提高与供货商议价能力以及拓展网络及享有规模经济效益有关。黄光裕则进一步阐释,集团与主要供货商建立了长期策略性伙伴关系,有助推高集团毛利;此外直接向供货商采购的货品约占总采购量的80%,降低成本。国美亦在分店销售大量独家产品型号,以差异的经营取得较大竞争优势。黄特别指出独家型号一般可带来较高的利润,其占总销售额约20%。
但有分析员指出,虽然国美2004年整体表现令人满意,但其扩展速度远快于国美早前计划,加上个别城市如上海的表现并非理想,被对手赶超,认为扩张过于激进,2004年第四季度业绩远逊于二、三季的业绩,且集团于发布中期业绩时曾表示,希望于2004年底完结时派息比率不低于30%,而未最终兑现,派息比率只有11%。
国美电器股价3月14日受业绩发布影响下跌5%,收报8.55港元,以2004年全年每股盈利0.28港元计算,市盈率30 倍。但受惠于业务持续增长,国美电器股价过去半年一直维持稳步上升,最近一个月内已累计升幅逾20%,最高增至每股9港元。
以现在为起点提速10倍
黄光裕并不认为急速的扩张会带来庞大的风险,只恨扩张速度还不够快。他说,目前内地50万人口的城市均是其开店的目标,而这样的城市有600多个。2005年是国美4年计划的第一年,集团会继续快速扩张,尤其进一步深化发展北京、天津及深圳等大城市,将开始超大规模铺店圈地,拟增开设130间分店,不到3天开一家店,至2005年底要达至近300家门店。未来3-4年黄光裕的蓝图大计是,2008年国美(连同公司)营业额增至1200亿港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0%-15%,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提速10倍。
对于扩张所需资金,黄胸有成竹,他说每家新分店的成本为重50万元至200万元,因此预算2亿元至25亿元已经足够,集团没有融资压力。周亚飞续称,截至去年底国美手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共15.65亿港元,目前公司没有融资计划,包括在美国发行预托证券ADR。
未来增长动力来自市场扩张,几乎已成所有家电零售商的共识。苏宁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2024.SZ)3月15日公布启动“5315”计划,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和15个物流基地,平均2.2天开一家店。大中电器、上海永乐家电也不甘人后都在运筹帷幄中,其中上海永乐家电已获摩根士丹利入股两成,有充裕资金,计划增加142家新店。
新产品的增加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是国美2005年战略之重,黄对日本经验极为看重:手机、电子数码产品的比重将会上升。国美电器自2001年进军手机零售领域,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递增,现在手机销售占据了国美总销售额的20%左右,2005年的目标是提高至35%以上。
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包括国美在内的主流家电流通企业纷纷进入这一行业逐利,可以预见的是,激烈的竞争将促使家电零售行业的毛利率进一步下跌。
国美能否最终胜出
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第一品牌的国美被视为零售业界的一个奇迹,2004年下半年,黄光裕向机构投资者配售3亿股股票,获得JP Morgan Chase,Value Partners,Fdielity等金融机构的青睐,最后以3.98港元成功配售,黄光裕套现11.94亿港元。据香港交易所公开资料,2005年1-2月份,The Capital Group以场内平均价6.4-7.4港元介入国美电器。
世界电器业零售巨头BESTBUY在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股票价格翻了100倍,连锁超市沃尔玛则在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期间,股价翻了500倍。按照国美电器的设想,到2008年销售收入为1200亿港元,以其现在约3.9%的净利润率推算,净利润会在46亿港元左右。如果按照现在30倍市盈率计算,总市值当在1380亿港元左右,相应的股价也应该达到每股85港元左右
市场资深投资人士预测,在一切财务资料真实的前提下,国美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家族式公司管制模式能否改变;随着销售收入的上升,净利润率、每股收益能否同步稳步上升。
按照世贸规定,中国的零售业将不断向外资开放。黄光裕表示,现时的扩展计划并非针对任何对手,目前亦没有感到外资的竞争压力,主要是做好自己,通过扩展网络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当然,不得不小心,现时我们去扩展,还是很容易水到渠成的。”国美能否最终胜出,还要看舵手黄光裕如何掌握航向了。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图片如下:
发表于 2007-10-09 22:56 | 只看他
93楼
说真的,黄老板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就讨厌到国美买东西,岂有此理,买个炉头,说什么第二天才能送货,第二天又说要推迟两天,过了两天连影都没见着,打个电话问一下,连个答复也没有,就售货员干脆把电话关机,懒理人,上店去评理去,退货去,怎么知道来了N个人,就是糊糊涂涂,一个多小时还在那里摸摸唧唧的,最后说第二天中午给送来,又是个白等,直到第四天晚上才来安装。
买个煤气炉都那么麻烦,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帮衬它了,这样的服务见鬼去。我一点都不感指望他们的售后服务会好。
发表于 2007-10-09 23:00 | 只看他
94楼
我绝对同意说国美是是空壳的说法,我问过很多人了,都和我有同样的遭遇,他们店里根本就没有存货,看到的样板你又不想要,等来了送货的,可能还要等安装的,我上过一次当,决定肯定不去国美买东西了。一间
发表于 2007-10-25 14:54 | 只看他
95楼
不管是运气,还是机缘,能成功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发表于 2008-03-21 17:45 | 只看他
98楼
黄光裕当然牛了,学不来的!
--------------------------------------------------- 高伟华
发表于 2008-05-05 18:13 | 只看他
99楼
争议很多,一个靠家族力量壮大的淘金者?一个手段高明的经营者?
总之,这个名字是个传奇
--------------------------------------------------- 人生虽坎坷,勿忘赶路!
发表于 2008-05-05 18:16 | 只看他
100楼
RE:聊聊国美老板黄光裕 房地产大佬,黄光裕的壮大还是有一点家族背景的,苏宁也是如此,没有房地产的支撑应该要困难些
--------------------------------------------------- 人生虽坎坷,勿忘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