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1楼
转载一篇关于万达的文章:全国购物中心电影院全部由万达投资兴建
全国购物中心电影院全部由万达投资兴建

www.yipu.com.cn 田景 2005-5-26 公益时报

http://www.yipu.com.cn/info/news/focus/2005-5-26/20050526C185517.html


5月16日,全球瞩目的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作为我国地产界的唯一代表出席论坛,并在论坛上以“向文化要财富”为主题发表演讲,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文化圆桌会议上,王健林说:“万达进入电影业是逼上梁山。集团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并与许多著名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在零售、百货、餐饮等业态,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可以跟上万达连锁开发节奏的合作伙伴,唯独电影院方面,目前国内无一家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连锁配套,但是万达开发的购物中心又不能没有电影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自己投资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跨区域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商,在短短的3年中,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发了16个大型购物中心,王健林认为,在这些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里必须集合购物、休闲、娱乐、交际等几大功能一体化的经营理念,而电影院是必备元素之一。现在遍布全国的购物中心里,电影院全部由万达投资。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2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补充说明:

从以上这则新闻可以得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中逐渐的感到一些压力,事实上万达在操作商业地产前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可谓是见招拆招,从过去的一些表象来看,万达与一些大的企业合作也是有些无奈的,所以有的行业,在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的话,就不得不自己去做,对自己原来制定的一些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修正!如原来只做物业管理现也不得不介入营运管理,电影板块也是如此!

但正是因为如此,万达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否则先进就会变成先烈!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3楼
转载万达网站的一篇报道:王健林受邀《财富》论坛发表演讲
转载万达网站的一篇报道

王健林受邀《财富》论坛发表演讲
发布时间:2005-5-27
http://www.wanda.com.cn/newscontent.asp?id=366

5月16日,全球瞩目的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受邀参会并发表演讲,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房地产界唯一一位被邀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的嘉宾。《财富》全球论坛是由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主办,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协办的全球性论坛。与会嘉宾均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家、政界领袖、经济学家及各界知名人士。

在下午举行的文化圆桌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克里克曼、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著名电影导演陆川等嘉宾就电影娱乐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议上,王健林介绍了万达集团三年来在电影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就。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跨区域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商,在短短的三年中,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发了16个大型购物中心,形成收租物业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而在这些大型的购物中心里,将全部拥有国际一流的电影院。他认为,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集合了购物、休闲、娱乐、交际等几大功能,而电影院是必备元素之一。

王健林认为万达进入电影业是逼上梁山。万达集团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并与许多著名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在零售、百货、餐饮等业态,万达集团都很顺利的找到了可以跟上万达连锁开发节奏的合作伙伴,惟独电影院方面,目前国内无一家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连锁配套,是万达开发的购物中心又不能没有电影院,在这种情况下,万达只好自己投资建设。现在遍布全国的购物中心里,电影院全部由万达投资。于是,万达集团一步踏入了电影业。但万达进入电影业也取得了极大成功,万达每开一家新影院,都能给当地票房带来50%的收入增长。按照万达的计划,到2010年,万达院线将确保拥有40家影院,到2015年,力争做到100家。如果按照每个电影院8个放映厅来计算,到2010年,万达院线将占据全国票房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院线投资商和运营商。

同时,王健林也提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建议,他主张扩大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片源,极大的丰富人们的选择。目前制约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因之一就是片源不足,这使得许多多厅影院因为缺少片源而无法保证上座率,也影响到整个票房市场的增长。而从万达的实践来看,中国人喜欢看电影,只是没有好的电影院和影片,万达建成开业的多厅影院只要有好影片就非常火爆。

万达投资并运营的电影院线提升了中国影院的国际化水准,带动了中国电影业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财富论坛的组织者发现了蕴涵在文化中的财富,因为经济的崛起带来文化的崛起,而王健林用自己独特的实践和敏锐的眼光透视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从而成为国内电影院线异军突起的一支主流力量。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4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原文如下:

按照万达的计划,到2010年,万达院线将确保拥有40家影院,到2015年,力争做到100家。如果按照每个电影院8个放映厅来计算,到2010年,万达院线将占据全国票房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院线投资商和运营商。

如此说来电影也要成为万达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了!

如此下去,万达的主业就多了!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5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各位同行对万达此出,有何高见,请来贴拍拍砖,讨论讨论!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yuecai_lvy

积分:80    金币:0
  |   只看他 26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我对商业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受益多多啊

yuecai_lvy

积分:80    金币:0
  |   只看他 27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不知各位对目前的地下商业有何见解?地下商业对于地面店内商业来讲难度更大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8楼
转载万达的一篇文章:全国布局少了杭州不行
转载万达的一篇文章:全国布局少了杭州不行

http://www.wanda.com.cn/mediacontent.asp?id=18

发布时间:2005-5-17

  (今日早报记者秦正长报道)5月14日,地产大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登上萧山的第二届中国(浙江)商业地产高峰论坛,开坛演义。在演讲之前,王董接收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记者:最近两年万达集团把目光投向了长三角地区。目前,万达在南京的项目已开业,上海、宁波的项目已开业建设,而苏州和无锡的项目也已达成意向协议。在长三角6个一线城市中,万达为什么惟独还没有介入杭州?

王健林:杭州的房地产不是不想进,而是进不来。最近两三年,万达每年都在杭州谈项目,最后都没有谈成。这是我们在长三角惟一的遗憾。今明两年一定要有突破。全国布局上少了杭州是不可以的。

记者:万达进入杭州可能从事哪方面开发?

王健林:最近几年,万达进入新的行业,住宅开发保持现有规模,主要做购物中心。进入杭州,我们也是做购物中心,每一个购物中心不会小于15万平方米。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做3到5个项目。反正我们要在杭州大干一场。

记者:你们从哪里拿地呢?

王健林:从市场上拿。趁宏观调控去接别人做不下来的盘子,也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

记者:王董,能否透露一下,目前你们在杭州已找到土地了吗?

王健林:目前我们正在杭州谈,发展部的同志跟我讲了两个项目,大致在拱墅区,最近去看看。

记者:杭州地产已在高位运行,万达为何还要介入?

王健林: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住宅看短线,购物中心看长线,只要租金是稳定的就可以,与地价高低关系不大。零售物业的租金基本是稳定的,杭州每平方米租金是多少早有定论,我们也做过市场调研。投资回报率只要够得上8%,就能做长线。当然,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我们解决了资本通道。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29楼
转载万达的一篇文章: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万达王健林)
再转载万达的一篇文章:
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万达王健林)
发布时间:2005-5-20
http://www.wanda.com.cn/presidentcontent.asp?id=107


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一)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中国(浙江)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最近三年,万达商业发展公司专注于做购物中心,在全国19个城市建了21个购物中心,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开业12个,在建9个。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至少建设50个购物中心,争取60个,总面积700—8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50亿元以上,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我们为什么提出2010年的奋斗目标呢?因为我们全面分析了世界前100个购物中心发展商的资料,如果达到800万平方米、50亿元租金收入这个规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购物中心这个领域进入世界前三名。目前,世界第一名是澳大利亚的西部集团,它下属两个公司,合起来有170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面积。

万达目前和17家跨国企业,其中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了权利义务。战略合作协议有四个方面。第一,共同选址,对每一个店址大家提出意见,书面确认。第二,技术对接,一个店谁要多少平方米,高度,出入口、交通体系等等,每个战略合作伙伴出专业人员与我们的规划设计部进行技术对接,之后再正式签署确认书。第三,平均租金。我们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的产业,假如一个购物中心有6家主力店,10家次主力店,那么16个合同谈判,恐怕得用半年时间才能搞定。为了快速扩张,快速发展,我们与所有加入合作的伙伴,都约定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接受我们的平均租金这个概念。全国的城市分三等租金。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店的租金具体多少不用再谈判,速度快。第四,先租后建。签了租约之后,我们再投资。这四点加在一起,叫做“订单地产”。

现在订单地产这个概念已经在全国叫响了,我们用自身的行动做示范,希望全国做商业地产的同仁都能这么做。倒不是向我们学,而是都能先下订单再投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规避投资风险。下了订单,一年可以收1000万租金,那么总投资额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亿元。因为租金要扣17%的税,控制在1亿元以下,还能有8%的投资回报率,还了利息,还能有点收入。这样就能规避风险,符合中央禁止重复投资的政策,不管钱是不是自己的,只要浪费,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什么叫商业地产。我看报纸上谈了很多商业地产,但很少有人搞明白。我个人理解,商业地产不是商业,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我认为,商业地产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目的明确,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如果开发后销售出去,称不上商业地产。我们在大连有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做了5万多平方米的二层底商,建完后全部出售了,这就不叫商业地产,这是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本来就包含住宅、写字楼、底商建筑等。如果开发目的不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就不能叫商业地产。

我认为,中国目前来讲,商业地产还不是进入的最佳时机。或者说,中国的商业地产的黄金时机还没到来。因为商业地产发展要有三个前提要件。第一是收入水准。从全世界来看,人均GDP3000、4000美元的时候,购物中心才能发展起来,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已经达到这个水准。二是市场需求,租户有这个需求。WTO开放国门之后,全球百强零售企业有7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前50强几乎全部进入中国,都想来切中国这块蛋糕,市场需求巨大。去年,沃尔玛全球的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先生应我们邀请出席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的开业仪式。他跟我说:能不能加大每年的开发量?按照我们现在的约定,每年开发5——8个。他问,能不能每年20、30个?他希望十年以后,每年开100家店。可以说,租户需求足够大。即使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房地产金融。购物中心这个产业,只有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才能托住这个产业健康的向前发展。尽管银行推出十年、八年的长期贷款,也不适合做商业地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国外投资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是4—6%;在中国由于是新兴市场,有一点高收益,收益能达到8—9%。如果10年期贷款,每年利息8%,那么就不可能做这个产业。全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房地产信托基金。只有这种模式,它吸纳的是民间闲资、退休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这种求稳而对回报率要求不高的资金,只有它们才能托住购物中心的发展。所以,凡是解决了信托基金的国家,购物中心才能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包括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其它产业很平稳,但十年来购物中心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现在开业1400多家,在建200多家,占据了整个英国基本建设近一半的投资。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房地产信托基金这种金融产品,中国的购物中心开发的黄金时期还没到来。据我了解,香港政府在2005年将正式放开允许成立房地产信托基金,新加坡政府已在三年前放开政策,我相信再过几年,中国也会出来这个产品,到那时候,我们就会迎来购物中心大发展的时期。

下面谈一些我们做商业地产的体会、心得。



一、解决资金

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

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所以我们想,干脆自己建一个专门的培训学校,慢慢培养商业地产人才。



三、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要切记这一点。在这方面,万达有深刻的教训。我们现在有21个购物中心,前10个购物中心,有部分商铺是销售的,一共卖了9万多平方米。如果从单一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全国每平米均价3万多,卖了几十亿,但是这10个项目竣工后,虽然也进行了招商经营,还是有5、6个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销售商铺的时候,因为我们做了十七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合同写的很清楚,房子出售后,我们不承担经营上的责任。根据销售合同,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经营不好,业主商户就要闹事,我们在道义上的责任无法推脱。如果万达不是品牌企业,不是一个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我们就不用对业主负责。当时有四五个业主起诉万达的案子,都以业主败诉为终,因为合同约定很清楚。但是我们以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方向,作为品牌企业,就一定要解决业主的问题。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决定,卖出去的这10个项目,除了南京、青岛等项目,因为地理位置特别好,经营稳定之外,绝大部分出售商铺全都拿回来,保证业主若干年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

所以商业地产即使有个别成功销售之后仍然红火经营的先例,我个人认为那是个案,不能成为规律。万达在全国卖了10个项目的商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问题。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只能只租不售。凡是销售购物中心的,在全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举几个。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现在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无锡站前城投广场,钻石地段,商铺卖的时候火得不得了,现在开业不到两年,整体关门,200多个业主正在打官司。还有很多例子。我们观察,凡是卖商铺来做商业地产项目,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讲了半天,你讲商业地产只租不售,你有钱有资金管道,我们规模小,但也想做,怎么办呢?我给大家出三招。

1、 在购物中心旁边规划开发一些住宅。假如总投资5亿元,7%的回报率,住宅卖了2亿元,剩下3亿元作为租金回收,加起来,回报率12%,就可以了。

2、 如果在一个核心区,旁边没有地做住宅,那么办?可以在购物中心上面规划写字楼或公寓,把上面的部分卖出去,也不要卖商铺。

3、 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这些招不是我的招,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是这样运作。美国购物中心里50%的主力店,主要是百货、超市这两种业态,地是白送的,有一些甚至连房子都是送的。美国吉吉彭尼、西尔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进入至少需要三年,你把地块提供给他,他要反复调查三年,分析、规划,才能最后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也很牛,要你把地送给他,甚至把房子盖好白送给他,他付租金也是极低。那么为什么购物中心发展商还要把他们拉进来呢?因为要靠他们来拉人流。美国没有在城里面拆迁的,城里都是私人产权,购物中心都是在郊区,只能靠这一招,拉几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购物中心,只有这三招。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30楼
转载万达的一篇文章: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二)(万达王健林)
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二)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中国(浙江)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续上)
四、做对程序

做购物中心的发展商,9成多以上是由房地产商转换而来,包括万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房地产开发的思维定式,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大连有个发展商的总经理跟我讲:“外国主力店的租金价格真是恨人,要他不行,不要他也不行”。我说:“那你就是在程序上做错了。你应该在开始规划时与他谈租金,不是建设期再招商。而且还可以故意与两三家谈,这样租金就会谈高一点。”

所以做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或者叫:颠倒程序,把房地产开发商的惯性思维颠倒一下,招商在前面。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做一个购物中心,一般有七、八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我们2004年以后建的购物中心都是收租面积没有无效面积。而且我们的程序做对了之后,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五、商业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商业有两句名言。一句是 “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那么,在商业定位里,注重哪几个环节呢?

1、 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我们在南昌的项目,头一个在八一广场,效益很好,第二个项目我们去了红谷滩新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发展一片,为体现他们的决心,他们把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所有行政中心都搬过去,但是他们过去办公了,还是有城无市,人气不旺。政府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购物中心,我们规划了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要靠十多万人来支持,那里目前至多有一万人,为什么我敢做呢?因为购物中心要两年以后才开业,现在房子卖了很多,另外政府配套建设了两所好学校,我相信,我们的购物中心一上,就会促使更多人入住,形成人气商气。我看大势,所以新区也敢去。

2、定规模。

购物中心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0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当然这是国外的理论,英美、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比较少,10万平米是他们的上限。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个人认为15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5万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在中国,零售业态没有这么丰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5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只有20万种商品。目前在中国,大主力店的发展可以,1万平以上的超市、建材店好找,但次主力店的发展相差太远,1000、2000平的次主力店极其难找。在欧洲,我看到一个糖果的连锁店,每一个店就几百平方米,但是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可以开4、5个店,每个门口开一个。别看小小的糖果,一个店可以有上千种类的糖果,甜的、咸的、什么口味都有,卖糖果卖出了世界级的连锁品牌,每年20多亿欧元销售额。类似这种有特色的次主力店,中国现在很少。所以,规模上不宜过大。

现在中国购物中心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在广州开会期间,安徽的一个市政府领导找到我,希望万达去开发一个规划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只要我们肯去,地可以很便宜。而当地城市人口只有30万人。我说:地白送我,我都不做,你们这种思维,谁去做都危险。北京人口那么多,在东、西、南、北规划了四个几十万平的mall,到现在第一个规划的春天mall都是死的,58万平,根本做不了,政府被迫修改规划,修改到20万平的规模。所以,规模要求最佳,不能求最大,要求比较效益。租金高,回报率高,才是真本事。现在在中国做购物中心,迫切需要解决规模偏大的问题,在商品和次主力店不匹配的情况下,盲目求大的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定主力店。

地址、规模确定好以后,就是主力店、次主力店的问题。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是有讲究的,有些业态适合在商业中心区,有些业态适合在副中心,有些业态适合在郊区。在核心商圈,不能搞建材、家居,在郊区不适合做百货、珠宝,这里面是有商业规律的。在什么位置上适合建什么主力店,这里面学问很深,要根据你的地址和规模选择合适的业态。比如在副中心你就选新兴业态,如果在核心尚圈,你就不要选大卖场,尽可能选租金比较高的业态,而在郊区,尽量选聚人气的业态。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目前在世界上有一个趋势,更多的向文化、休闲、健身的业态方向发展。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国际上也有新的理论,叫“四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购物;第二是休闲;第三是运动;第四是交际。这是世界购中心新的理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疏于来往,那么,到购物中心去,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还可以交友,这种大型综合性的购物中心可以让人一呆一天,起码可以玩几个小时。为什么现在的购物中心要更多发展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说穿了,就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滞留期间。现在国内的购物中心,有一些人只单纯地考虑零售卖场,而国外的购物中心,有近一半的面积都拿出来做休闲娱乐文化健身。我们从自己开发的购物中心也有体会,哪一个购物中心的娱乐、休闲做得好,哪个购物中心就火。

以上讲了三个定位,如果地址、规模、主力店都做好,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个购物中心就基本成功了。



六、搞好设计

搞好规划设计绝不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反过来说,单靠设计师是做不好购物中心的。因为设计师大多是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提供有益的意见,但做购物中心,第一位是租赁人员的责任。设计师,尤其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他们讲个性、讲创新,不考虑投资成本,也不考虑从商业上是否合理。完全凭设计师规划购物中心风险很大。我可以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上海的正大广场,黄金宝地,小陆家嘴最好的位置,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现在只有1、2层没有关,3-8层全停业了。而且1、2层卖的都是大杂货,跟陆家嘴的定位完全不符,没有品牌入驻。我看正大广场没有救,胎里带来的毛病,先天不足,只有一条出路,炸掉重建。为什么这么说?当年他们买地便宜,炸掉之后,8万多平的土地价值比现在这个楼的价值高多了,全部炸掉,做公寓卖出去,就是不做公寓,重新思考一下做购物中心,也可行。正大集团就是因为崇洋媚外,迷信美国的设计师,连中庭都是拐来拐去的。美学是有了,但人流动线不合理,做商业地产是失败的。

搞好设计有四个关键点。

1、 人流动线。这是设计方面的第一要素。人怎么流动,就象河一样,水往低处走,怎么样让水流得顺畅?不能突然加一个2%的坡度。我们自己的体会,单一通道是最好的,最多一个环路。人在这种路线中,方向感好,容易找到位置。

2、 视觉通透。在国外做购物中心有个设计要求,一眼至少能看到十个店招。看到越多的店铺越好,能刺激人的购买欲。不能搞花里胡哨不实用的东西。

3、 交通体系。卸货区要尽量安排在地下,我们现在做购物中心,卸货区全部安排在地下,为什么呢?人车分流,不和地面争位置。如果觉得地下室做卸货区要把高度提高有点浪费,那么可以局部把卸货区做高一点,其它地方做低一点。如果钱多一点,可以都做高。这样有好处。将来停车位不够了,可以加一层低停车场,停车位就加了一倍。首先要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车辆,包括私家车、送货车,都不要和人在同一层面交叉。

再一个,厕所最好设在离电梯与扶梯近的位置。这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人有内急,一层厕所满了,可以坐电梯上二层,不能让人排队等候如厕,增加卫生清洁的难度。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不展开讲了,有很多专业书籍,大家可以看。

4、 主力店的技术标准。

这与一开始我讲的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有很大关系。不同业态的主力店有不同的要求,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吨,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吨,做普通的百货荷载有400、500公斤就够了。高度,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10米层高,要考虑将来使用大银幕。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做了两三年,所有业态的特点就掌握了,再做就会很熟悉了,这需要时间积累。

上海有一个四十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做到正负零,来找我帮他招商,他们招商了一年,一个主力店都没招进来。他主动提出,如果我帮他招商满场,他给我20%的股份。可我们研究过图纸之后告诉他,炸掉重来。当时只盖了一层地下室,投资花了8000万。他们的项目设计,层高平均4.8米,通通荷载400公斤,怎么能去招商呢?建材一进来,就能把楼板压塌,就是做超市也有危险。这样的条件只能做百货,都做百货的话,2万平米一个平面,地下1层到地上6层,哪个百货敢做?

所以,如果不注意主力店的技术要求,就会造成浪费。



七、商业物管

购物中心的物业管理是一个特殊形态的物业管理,绝非简单的保安、保洁。目前万达最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既懂商业又懂机电又懂物管的人,太缺了。即使有这样的人,待遇要求也很高。我们与上海复旦大学、深圳物管学院签了一个协议,每年定向培养人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毕业后,还需要五到十年的锻炼才能真正用得上,不过作为一个有长期目标的公司,这种投入还是要做的。

购物中心的开业,对购物中心是个考验。不是什么开业大吉,开业其实意味着大麻烦,开业后经营不好要掉铺。一般来讲,购物中心开业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的掉铺率会达到30%。小租户的特点是只能共繁荣不可能共患难,火的时候想方设法挤进来,生意不好卷铺盖就走,但小租户的好处是能承受不断提升的租金。所以,招满商、开了业绝不意味着大吉,第一年可能会掉30%,补充上来后,第二年可能会掉20%,这种调整是个永远的循环。

商业物业管理第一重要的是商业开业之后的补充招商调整,还有机电、保安、保洁等职责。

八、承受压力

一般来讲,商业项目要有三年的培育期,最少也要两年培育期。所以,大多数基金收购购物中心,要开业两年之后才考虑。有的基金要过三年才收购。他们都要等渡过培育期,基金只要求3-5%的回报,但必须稳定。开业是一个分水岭,开业之后麻烦事很多,主力店、业主、商户的投诉,机电的维保,环保的要求等等,尤其是市场的培育问题,前三年不稳定,很麻烦。所以,想从事购物中心这个行业,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做购物中心绝非轻松事。否则为什么全国只有1%的房地产企业,全世界只有平均不到3%的房地产企业做购物中心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做住宅开发是小学,做写字楼、酒店等是中学,那么做购物中心就是大学,是一系列业态的集合,而且开业后要迎来一大堆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渡过市场培育期,才能迎来阳光坦途。

广州的天河城,现在成了购物中心的典范,开业8年半,租金比最初翻了6倍,看起来很成功。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天河城也曾差点死掉,如果不是国有企业的话就已经死掉了。天河城建设时,贷款7亿元,前三年连续亏损,租金收不上来,还不了贷款,困难重重。后由广东省政府出面组织六大公司分担出钱还贷,才渡过了难关。过了几年,培育期过了,大家认可它了,买东西的人也走顺腿了。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去什么地方走顺腿了自然就去了,不一定是有目的性的。我们调查发现,购买行为中只有百分之十几是目的性购买,80%是随机购买。天河城渡过难关之后,才有生意兴隆。所以说,轻轻松松做不了商业地产,没有承受压力的准备做不了商业地产。即使有资金、有人才,但是怕麻烦,想潇洒就不能做商业地产。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总结起来还有很多。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给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东西。借此机会,我也卖一个广告,万达在19个城市做了20多个购物中心,还要继续做,长三角六个一线城市,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惟有杭州没有进。不是我不想来,梦中都想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不来天堂,我去地狱吗?只是以前杭州地产太火,地价很高,我们很难找到项目。如果在座房地产同仁有兴趣,拿到购物中心用地的,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会让大家获得很好的回报。有钱大家赚。谢谢大家。
(完)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31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这都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呀!里面有不少好的东西,大家可以吸收一下!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李轻舟

积分:15292    金币:1967
  |   只看他 32楼
RE: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

========================================================
呵呵,万达所谓真功夫的结果就是80%的烂项目.
---------------------------------------------------
不为五斗米折腰。

没错,这话就是写给那些曾经的同行、现在的走狗们看的。

yuecai_lvy

积分:80    金币:0
  |   只看他 33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地产项目少不了失败,这都是一路走过来。我们学习是应该谦虚一点。借鉴之中,得益多多。鼓掌

chl_ly

积分:41    金币:0
  |   只看他 34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看了大家发表的见解,那么,我们泰安凌是应该谨慎操作市场...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35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楼上的仁兄:

泰安凌在哪里?!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36楼
转载来自武汉汉网的报道:万达要给投资者预留空间
转载来自武汉汉网的报道:

《走出商业地产的经营困局》系列报道
给投资者预留空间
2005-06-09 09:45:09 记者王秋萍


在商业地产领域,万达商业广场以其首创的“订单地产”模式,遍及全国十余个城市。但随着各地万达商业广场与小商户的纠纷不断浮出,其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开始遭遇质疑。

于2004年底开业的武汉万达
商业广场,总建筑面积共13万平米。其中,包括大洋百货、沃尔玛、时代华纳影城、工贸家电和凯威啤酒屋在内的几大主力店,为万达商业广场的自有物业,其总体建筑面积占据了万达商业广场的85%以上。作为万达商业广场“金字招牌”的几大主力店,也是经营状况最为稳定的业态。与这些主力店稳健的经营局面相比,部分小散户的经营并不都尽如人意。

在武汉万达商业广场,出售给小业主的物业共有1.6万平米,仅为万达整体建面的12%左右。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万达公开发售的一个月内,其底层商铺即全部卖完。该人士预估,若以武汉万达商业广场35000元的均价计算,其首期收回资金可达到5亿多元。同时,武汉万达商业广场500多间商铺也在一个月内全部招商完成。

就在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火爆销售之后,部分小业主和小商户们却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之中。因为店铺租金成本较高、且人流量不大、投资收益太低,武汉万达商业广场在开业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些租户就相继开始退租、撤场,部分业主也提出退房。为了稳定业主和商户情绪,武汉万达商业广场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三年救市计划:对经营户第一年补贴6个月租金;第二年补贴4个月租金;第三年补贴3个月租金。同时,对于地理位置不太好的商铺予以重新招租,并引进了一个大的通信卖场。

经过此次调整后重新招商开业的武汉万达商业广场,在经营了几个月之后,很大一部分散户店面经营的疲软状态并未得以彻底改变。记者近日在在万达商业广场内看到,一些餐饮店的商铺最为火爆,临近午餐时间,一间商铺内居然已没有转身之地。此外,一些小饰品店和商铺较大的时装店也能吸引过客逗留。而有相当一部分礼品店、男装店则要冷清得多。在开张的商铺中,仍有部分贴出了“招租、转让”的告示牌。

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尽管万达管理层已经看到问题,并且在着手解决问题,但随着武汉商业传统淡季的来临,万达商业广场的一些问题还将更加显露。

有业内人士认为,武汉万达商业广场以“订单地产”的商业模式,联合了一些品牌商作为主力店加入,意在促进对黄金走廊和商业底铺的快速销售,这也是开发商迅速回笼资金的主要途径。而对于一些散户而言,这种商业地产模式是否能实现投资的价值,还取决于后续的经营效果如何。

武汉万达商业广场虽然位于中山大道这个黄金地段,但这条老商业街数年来形成的商业铺面沿街长达几公里,且业态重复集中,这就对居于其中的万达广场在经营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如何让花费不菲的代价获得商铺经营权的散户们,实现自己的利润。

在商业地产的游戏规则中,是需要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就此而言,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当为小散户留取适当的利润空间。

一位小商户的烦恼

周一,已近中午时分,小老板胡先生就坐在自己商铺门口的休闲凳上,看着空空的走廊,有些无精打采。此前从事设计工作的胡先生,因为看好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的地理位置,毅然辞去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在万达商业广场租下这个17.8平米的铺面,专门经营一些特色服饰。“签订的租约上面建筑面积是17.8平米,实际使用面积只有9.8平米,公摊就达到40%。公摊大了,物业管理费也特别高,这个10平米不到的小店,每月物业管理费就得交500元,加上每月2400元的租金,一个月的成本最少得3000元。”

尽管营业面积不足10平米,但胡先生对这个店的投入已近10万元,仅是小店中订制的实木货架就花费了1.7万元。因为店铺费用高,胡先生不敢轻易请人,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顶着,只是在忙的时候才请家人过来帮帮忙。“即使早起晚归,在这里每月的纯利润仍不及原来打工的收入。”胡先生说,“好在我的货品还供一部分外销,否则以万达广场现有的人流量消费,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店。”

费用成本高,人流量少,是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的散户们相继转租、转让铺面面的主要原因。但胡先生认为,万达商业广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管理不到位:广场在前期招商完成后,就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广宣计划推广;对场内的商品也没有准入制,一些汉正街的商品也进来了,好坏商品鱼龙混杂;在经营业态上更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区,引导消费。

尽管心存一些不满,但胡先生说只要这个市场存在一天,他就会坚守下来,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胡先生这个店投入了自己不少的心血,他期待在这里将自己的铺面做得更大。
(完)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飘荡在空中

积分:709    金币:23
  |   只看他 37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感觉上万达到现在为止,万达对出售的商业这部分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呀!这难道是出售商业的一个死结吗?!真是让人郁闷呀!请各位高手一起来讨论讨论!

另外有谁知道沈阳万达及长沙万达的现在经营情况,有些日子没有出去,不知道外面的情形了!

望知道情况的同行们来贴,先谢谢各位了!
---------------------------------------------------
前面就是我的理想!

HCWWANG

积分:332    金币:0
  |   只看他 38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本人三年时间里就在辽宁做了三个这种分割销售的案子,面对一群小业主拿着辛苦钱投入进去而又没有什么回报,真的感到很可悲!
现在手头又在做另一个,这家更狠,单单一层就分割成了一千六百多个铺位,按城区人口计算每三百人就认购一个,各位想想,是不是又多了一座死城?商业地产不是谁或者在哪儿都可以玩的...........

HCWWANG

积分:332    金币:0
  |   只看他 39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参考了很多国外和港台的资料,发现我们的开发商都在玩短平快(或不得以因为缺少MONEY),个人认为大连胜利广场的方式还可以,但条件是先有大量资金投入,待卖场的生意火了以后再出手,开发商应该多来我们的LINKSHOP网上看看.....嘿嘿.()

李轻舟

积分:15292    金币:1967
  |   只看他 40楼
RE:分析“万达”现象 寻找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弊端之解决方案
开发商并不象我们说的那么"傻",在这么做之前它们早就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它们关心的只是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圈钱走人,如果真的要说"傻"的话,只能怪那些发着疯冲上来抢楼花的小业主们心太贪了,这年头还相信"一铺养三代"不宰他们宰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没错,这话就是写给那些曾经的同行、现在的走狗们看的。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