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影速
积分:5328 金币:840
| 只看他
楼主
广东顺德白电企业的集体加盟,不啻于让正急速成为事实标准的闪联(IGRS)肋生双翅。而此时的闪联正向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标准的目标疾进。
由IT巨头联想倡导开发的闪联早已受业界瞩目,但加入企业多属IT行业或黑电(主要是彩电企业),白电企业的缺席一度被认为是这个拟议中数字家庭标准的遗憾。而今,面对12家重量级白电企业加入,业内人士认为,在闪联成为我国3C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白电企业的集体加盟无疑为闪联的产业化发展添翼。
填补白电缺失的尴尬
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顺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达630亿元,其白色家电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此前,闪联一直偏重黑色家电和IT产业,在白电企业的集体加盟后,据称这覆盖了国内计算机产业50%、家电产业80%和手机产业40%的市场份额。
据此次加盟闪联的一白电企业负责人向《IT时代周刊》介绍,闪联很早就意识到白电企业加盟可充实自身实力的重要性,因此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接洽顺德白电阵营。美的集团也认为,加盟闪联可以让白电企业和闪联一起来做3C标准,对整个行业都有利。
据了解,作为顺德白电领头羊的美的集团早在闪联抛出橄榄枝之前,就已经悄然开始信息家电的尝试。广东省方面也一直有家电信息化的愿景,成为此次白电企业集体加盟闪联的积极牵线人。据悉,在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中,闪联被列为重点机构,并与广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清涛告诉本刊记者,12家白电企业的加盟不仅填补了闪联组织缺少白电企业的空白,更有利于闪联数字家庭计划的推进。刘清涛进一步指出,闪联将联合顺德企业主导闪联智能控制标准的制订,并将其递交国家信息产业部,争取成为全球标准。他同时预计,闪联一年内即可做出有影响力的闪联数字家庭产品,如无意外,真正的闪联数字家庭全场景体验中心将在一年内作为成果展示出来。
闪联国际市场受青睐
在获悉顺德12家白电企业集体加盟闪联后,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2006年8月闪联标准正式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IEC的NWIP立项不无关系。
业内人士介绍,NWIP(New Working Item Proposal 新项目建议) 是成为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流程的重要环节。2006年4月,闪联正式向ISO/IEC下属有关机构提交国际标准提案。在2006年8月ISO/IEC21个国家成员体的投票中,闪联共获得19张选票,并且目前已经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11个国家明确表示参与闪联标准。
闪联顺利通过NWIP意味着其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定位获得了各国专家的认可,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闪联经过3年多的努力后,在国际市场收获的首粒正果。
有业内专家认为,闪联此次通过NWIP立项,一方面说明其技术上跨入国际市场已经没有障碍;另一方面,闪联的成功也从侧面鼓励了同为行业推荐性标准的e家佳,让其在压力中获得动力。更有专家乐观地指出,此次闪联通过NWIP立项,仅仅是国内行业标准发力国际市场的开始,随着家庭网络发展,闪联、e家佳以及3C领域终端厂商的发展平台将变得更为广阔。
据闪联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楚辉表示,闪联受宠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技术领先性以及目前家庭网络领域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而更多的闪联会员企业负责人则表态,闪联成为国际标准后,对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的业务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闪联成为国际标准至少有2点好处,首先,让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其次,有标准支撑的3C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宏观方面讲,闪联成为国际标准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闪联组织的相关产品必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而这也是12家出口型白电企业突然集体加盟闪联的主要动因。闪联标准的推出与广泛推广同样意味着,国外厂家如果要进入国内市场必须考虑与闪联标准的融合,只有与闪联标准有接口或者融合,它才能被市场所接受。
白电助彩“产品化元年”
早在2006年年初,闪联秘书长杨楠就曾表示,今年是闪联的“产品化元年”,其组织中的厂商开始整合营销,成熟的闪联产品会大批量上市。这将是闪联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006年3月,闪联代表中国家庭网络标准与日韩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标准组织共同签署协议和宣言,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跨地区的家庭网络标准组织——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AHNC)。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作为中国国家标准的闪联正式在亚太地区落地,为其产品的批量生产与投放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亚太市场基础。
据悉,在白电企业集体加入之前,闪联企业已经推出了闪联电视、电脑、笔记本、投影机、打印机和手机等多款闪联产品,且已正式投放市场。目前,在电视领域,包括海信、康佳等多家厂商的闪联电视已经上市。而在近期,有最新消息称国内彩电厂商正筹划在10月推出第二代闪联电视。
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表明,数字家庭是大势所趋,3C融合迫在眉睫。杨楠甚至认为整个产业的成熟期很快就会到来。对此有专家指出,12家白电企业在“产品化元年”集体加盟闪联,不仅仅是填补了闪联白电的缺失,也是闪联3C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其在数字家庭市场抢占先机。在闪联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步骤中,白电的协同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前路考验重重
12家白电企业加盟对加速闪联产业化助益良多,业界对闪联前景更显信心十足。然而,有细心的业内专家指出,闪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未包括刚刚加盟的白电企业,闪联也尚未做出方案,以明确白电如何与其他产品互联互通,而这些都是闪联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信息产业部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王钢博士对此不无担忧,他向《IT时代周刊》指出,从国际市场来看,家庭网络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而参与国际标准评选的组织也很多,如ISO/IEC、IEC100等,微妙的是,这些国际标评组织也处在拉帮结派、寻求同盟的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产业化的步伐应该考虑整体环境。
对于闪联标准即将成为国际标准,业内专家同时认为,闪联标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淘汰、市场检验的规律,要从一开始就决定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驱动来做标准。但闪联标准获得国内和国际认可的同时,其市场化动作的效果并不显著。闪联标准更多地只是渗透到了企业支持层面,而没有渗透到最终消费者的认识里。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市场总监彭煜就对此公开表示,闪联首先要向公众普及家庭网络这一概念,产业化需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才会有生长的土壤,而闪联最终被消费者认可并广泛应用,才是闪联最重要的目标和意义。
据了解,截至目前,广大用户并没有把闪联的便捷功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用户尚不知道闪联是何物。闪联标准究竟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好处,普通用户现在也不得而知。
事实是,闪联产品确已问世,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而并未大规模上市,在市场中的认知度自然较低。据闪联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孙育宁介绍,2005年推出的闪联产品包括手机、电视等,其总销量不过100多万台,真正通过三部委联合验收,贴有“闪联”标志的产品则更少,目前只有五六家。因此推广市场,在市场上实现盈利,是闪联标准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业内专家就此指出,闪联的目的不是为了做标准而做标准,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充分接受市场检验,让“标准”活起来,最终获得联盟企业和市场的不断认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闪联要接受的还有诸多市场考验。
| 只看他
2楼
松散的结盟成不了气候!
---------------------------------------------------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