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国美并购永乐 该是不该

热带雨林

积分:721    金币:54
  |   只看他 楼主
喜欢看财经的人一定知道,最近在国内电器连锁领域闹得沸沸扬扬的,到底是什么事件值得如此关注,那就是电器连锁老大哥国美准备并购了“老三“永乐。那么是什么导致国美如此迫不及待地出手呢?是国美资金闲散,没用武之地,还是国美和永乐的两位老总是”兄弟“式的朋友,感情很好,想一起做大做强?我想这些都不是很重要,无论是真的假的,重要的是从黄光裕的角度,他能从这次大手笔的资本运作中得到的切实的利益是什么,国美能够因为这次并购而为以后的道路增添什么样的筹码,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谈到这次事件,就不能不了解它的背景,不然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这次“大鱼吃小鱼“背后包含有那些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在国内,我们知道,提起电器连锁,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会是国美,因为它规模最大,影响力做大,然后,我们会想到苏宁,永乐。我们这么想,我想应该是中国民众根植的一种思想“规模大的就是好的“,怪不得中国很多企业那么喜欢搞规模,想多元化,想并购迅速壮大,最后却导致规模上去了,战线拉得太长了,无法掌控,利润却下降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往往只是停留只追求规模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没有注重效益,其实效益才是根本,没有效益我们为何要浪费那么多的资源去做。

回到我们的主题,国美并购永乐,是心理作祟,是心理虚荣心在作怪还是真真切切的考虑到为了国美的壮大发展而做出的战略性并购。

首先,我们先分析下,国美的处境,国美现在的处境大家不用说其实都明白,行业老大。但是作为老大,第一名,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也相应是最大的,因为你会誓死保住你的第一,落到第二,地位优势肯定相差很多,这也许就是马肽效应的体现。现在苏宁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销售额上,都对国美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尤其在北京,苏宁战了很大的优势。这些种种,都是国美并购永乐的直接因素。那么,国美并购永乐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吗?我想黄光裕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他的战略动机不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吧。在商业领域里面,冲动永远不可能给你带来收益,只会让你倾家荡产!

说到底,国美并购永乐的最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提高国美的辐射力,整合永乐现有店面、关系、渠道、客源、供应商等资源,然后塑造“新国美”在国内的强大的垄断优势,这是国美真正想要实现的长期目标。

在军事领域,不是有句话是这样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我现在就改为:不想在行业领域中做第一名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国美就是这么一家想做第一名的企业,虽然它现在已经是第一名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但这种优势差异性不大。
博锐25
但是不是国美并购成功了就可以以逸待劳了,一劳永逸?这是不可能的,并购成功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比如整合两家企业资源,解决企业文化差异问题,提高单店赢利能力,等等,这些工作才是国美更应该要重视的,也是更具有长远意义的细节!不然的话,我想国美就没必要并购永乐。

放眼世界,有百思买这个老大哥在抢占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我觉得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民族品牌发展的大局来看,都应该迅速发展起自己的连锁品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让我们来共同期待一个强大的电器连锁品牌的崛起,单单是为了我们的民族感情!

热带雨林

积分:721    金币:54
  |   只看他 2楼
黄光裕陈晓将面临新的竞争对手
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案在得到国家商务部的批准后,终于在11月1日宣告完成,黄光裕和陈晓近4个月的博弈终于功德圆满。   
  从合并满足所有的要约条件看,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案例是国内家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模式,然
而中国的家电市场并非连锁一家独具。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有必要正确看待这次成功的合并。   

  现在新国美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已不是苏宁和大中,而是占有78%市场份额的其它家电渠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目前中国家电市场的环境。   

  依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判断企业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竞争关系主要是根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可以互相替代、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相遇。以此可以判断,现在国内涉及到的从事电器零售的超市、建材市场、百货公司等与国美、永乐等电器连锁零售具有直接竞争关系。除此以外,从事电器及电子消费品零售的电子城(如海龙电子城)、手机数码专营店、网上购物企业(如当当网、易趣等)、厂家专卖店(如幸福树、格力专卖店等)都与电器连锁零售企业具有直接竞争关系。   

  国内电器零售市场不是单一的市场,可以进一步细分,依据店铺数量及隶属关系可以包括连锁零售/非连锁零售市场;依据销售产品类别可以区分为电器专营/非电器专营,还可以依据销售产品价格水平细分等等。   

  目前我国电器及电子消费品的连锁零售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基本上属于充分竞争的状态:   

  首先,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家电零售企业超过3万家,排名前5位的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体消费电子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0%。参考发达国家的情况,在美国家电零售企业不足1000家,像百思买等排名前4位的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在日本,家电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小岛、山田等四五家连锁零售企业手中。   

  第二,目前任何国内单一竞争市场(城市)至少都有3个以上的竞争对手,而且都是与全国性品牌和国际品牌共存。仅以上海市场为例,参与电器零售及电子消费品零售的企业除国美永乐以外,还有苏宁、百联、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乐购等大卖场、协亨等手机和数码专卖店等;   

  第三,跨行业、跨业态竞争特征较为显著。家电及电子消费品一方面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直接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极具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家电及电子消费品零售是非常有发展潜力、复杂多变的一个行业。目前在美国,几年前还在家电零售业无足轻重的沃尔玛,现在已经达到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二,超过了专业电器连锁零售企业电路城,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国内目前已出现这一趋势,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麦德龙、欧尚、百联等大卖场纷纷扩大家电零售区的面积,增加销售品种,同时其他非传统家居建材超市,如百安居、好美家、东方家园等建材超市也进一步扩大其家电等销售面积及品类,另外,宏图三胞、中复电讯等电脑、手机专业连锁企业发展也很迅猛,成为该行业的新生力量。   

  国美永乐合并后,黄光裕和陈晓如何面临中国家电零售的新格局,如何突破制约家电连锁发展的瓶颈,应该说任重而道远。

热带雨林

积分:721    金币:54
  |   只看他 3楼
谁动了家电连锁的奶酪
11月1日晚,国美成功与永乐完成合并。国美黄光裕和永乐陈晓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至此,这场中国家电连锁史上最大并购案尘埃落定,然而,新集团是否真变成了“巨无霸”,到底新集
团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

  目前,当家电连锁国美与永乐成功完成合并之后,媒体关注的焦点开始集中在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家电连锁渠道与上游制造厂家之间的新型厂商关系走向,而沸沸扬扬的舆论背后,有个既成事实或许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有数据显示,超市的家电市场份额拥有量已经高达15%,并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中国家电连锁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超过22%,超市的家电市场是一种潜在的值得大家关注的市场。

  事实上,大型超市本身就是连锁业态,并把家电销售当成重要产品销售品类之一,由于超市客流量较高,日均客流量要高于家电连锁商场,家电商品销售业绩逐步呈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超市销售传统家电能力已经赶超家电连锁企业。在美国,沃尔玛在进入家电销售领域短短几年,就已经成为全美第二大家电销售企业,而在传统家电销售领域中,逐步抢占了专业家电连锁企业的市场份额,逼迫类似美国第一大家电零售商百思买、美国第三大家电零售商电路城,转型以销售消费电子类产品为主,传统家电销售能力已经不及超市业态。

  目前,国内家电连锁销售渠道还是处于比较小的状态,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连锁,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前五名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仅为全国市场总份额的22%。以中国家电销售排名第五名的五星电器为例,五星电器年销售占市场比例为2%,而从发展的角度讲,达到家电销售1-2%的市场份额难度并不高,百思买在通过收购五星电器后,一夜之间便成为中国市场排名前五名的家电连锁企业。

  中国家电销售商达到3.2万家,比较零散,进入门槛比较低。而连锁渠道本身的实力还不够强大,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初级发展阶段中,进入家电销售市场是比较容易的。中国家电连锁市场份额加上超市家电市场的份额只占37%,其余63%的份额是通过厂家自建渠道、百货业态、专业卖场进行流通,因此,家电连锁渠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扩大其市场地位,除了要pk超市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看到国美和永乐合并成功,只是家电连锁自发集中的一次尝试,国美永乐合并远没达到坊间传说的“巨无霸”,渠道的可集中化空间仍很巨大。

  笔者认为,家电连锁虽然是一个很好的竞争业态,但并不是唯一的经营模式,从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来说,实行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行多种不同的销售模式是未来家电销售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平静的大海

积分:361    金币:138
  |   只看他 4楼

国美、永乐并局,难得的败笔
  随着近年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扩张步伐的加快,家电连锁业已经进入了规模竞争的阶段。2006年4月19日,永乐与大中及其董事长张大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组成战略联盟,紧接着全球家电巨头百思买5月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国家电老四五星电器,而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国美与永乐宣布合并,也就此成为中国电器连锁业迄今最大的并购案。
  7月25日,国美、永乐在上海、香港等地联合召开发布会,共同宣布国美全面要约收购永乐。国美采用“股权+现金”的收购方式,以一股永乐股份换国美0.3247股份和0.1736港元的现金补偿,涉及收购金额总值为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为4.09亿港元。并购完成后,中国永乐随即退市,双方组成新公司,实施“国美”、“永乐”双品牌战略。新组建的公司将由黄光裕本人出任董事长,永乐董事长陈晓将出任首席执行官。合并后,黄光裕将持有新公司51.2%的股份,陈晓透过合并公司和管理层共同持有12.5%的股份,摩根斯丹利约持股2.4%。

  国美与永乐合并后,双方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元,如果再加上永乐之前操作收购的大中,三者门店总数将突破800家,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远远高于目前位列全国家电零售老二位置苏宁电器360家门店和397亿元年销售额的数量。形成一个家电连锁“巨无霸”,其规模将为第二大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的3倍。

  国美收购永乐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目前到了临界点,在经过了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后,企业各种矛盾冲突都比较突出,加速整合是必然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百思买与五星合资后,迅速进入中国家电市场,确实对国内家电连锁企业造成了压力。国美希望通过收购永乐来壮大自己,但是大和强并非同一概念,这起中国电器连锁业迄今最大的并购案更有可能是一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并局,也许是国美近几年来难得的败笔。  

  一、收购永乐无助于国美盈利的增加

  国美+永乐=∞?这可能只是黄光裕自己的算盘。合并永乐后,虽然从销售额、门店数量等量化数据上来看,国美与苏宁之间的差距好像是加大了,但是从质量上来说,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没有带来质的变化,家电流通业质的变化是体现在门店运营效益、赢利模式、系统管理能力、IT物流等方面。家电流通领域逐步合并是未来大势所趋,但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门店数量的简单叠加,提高单店盈利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才是国内家电连锁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而国美并购永乐无益于这两方面的改善,新闻发布会上黄光裕的黑西服与陈晓的白西服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似乎预示着整合难度巨大。

  合并永乐虽然可以加强国美在行业的领导地位,但对国美的盈利影响有限。一方面是国美与永乐的主要业务重叠,店面重复,国美与永乐合并后必然会对现有门店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供应链整合是家电连锁快速开店的基础,而立体的网络布局需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等强大的后台支持。苏宁电器先人一步的后台建设,将支撑其向二、三级市场纵深发展。在换股后,国美和永乐仍面临内部资源的整合,包括供应链、管理层、信息系统、配送系统、采购系统、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两个公司内部的整合,预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在整合完成之前,合并后的公司在经营效率和扩张速度上未必会有提高。

  当然,国美在资本市场会有些收益,这样的纸上富贵,便宜的不一定是国美,也许是背后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回想一下永乐从上市落到如今卖身的境地就比较清晰了。

  二、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苏宁

  对于国美收购永乐,苏宁绝对有理由感谢国美,因为其中最大的收益者可能不是当事人国美和永乐,更不是被“遗弃”的大中,而是苏宁。

  不管国美和永乐的并购形式、结果如何,对苏宁来讲,两个对手变成了一个对手,家电连锁行业将正式进入双寡头竞争时代。在未来1到3年内,国美与苏宁将在中国家电连锁市场扮演双寡头角色,不过这种格局是暂时的,因为不久之后就可能出现新的巨头,通过收购五星电器而成功进入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百思买一直是虎视眈眈,这使得国美和苏宁会更加重视竞争秩序规则的建立,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理性的竞争环境,竞争模式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内涵。 

  随着国美和永乐的并购完成,其现有的店面资源将重新进行整合,在原有高密度的一级区域市场会产生大量新的商业资源,而在未开发的区域对商业资源的竞争强度也会减弱,因此对苏宁未来连锁发展的空间以及投入的竞争成本而言,会产生比较大的良性影响。 

  面对新的竞争局势,苏宁也决不敢坐视不理。针对国美和永乐的并购,后阶段苏宁将会加快战略调整。苏宁将利用再融资的12亿元资金中的一部分迅速在6至9个月内完成全国100个连锁店的开发计划,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还将大力推行旗舰店、中心店战略,实施3C+经营模式的调整和推广。同时苏宁还将重点加快南京、北京、广州已经在建设中的物流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在3年内完成能覆盖300公里辐射半径的15个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计划,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而且,国美电器与中国永乐达成收购协议,直接刺激和加速了苏宁电器将总部搬迁到上海的决心,在国美与永乐占据北京和上海两大主要家电零售市场后,苏宁不可能再偏安一隅在南京与之抗衡。

  也许国美与永乐的整合空挡中,正好是苏宁获得资源的最好时机,这几天永乐的众多店长及相关人才纷纷涌向苏宁就是最好的注解,过几天,苏宁再来个人才招聘会,黄光裕只是收购一些店址与货架,显然是有些贵了.  

  三、加速百思买对三联的收购进程

  不久前以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的全球家电零售连锁老大,在百思买控股五星之后,并没有急着大肆扩张,反而在近段时间连续关闭了6家店,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但却正好反映了百思买一贯追求单店赢利能力的作风。

  国美收购永乐,对五星百思买的影响有限。一方面,在五星的核心区域,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五星电器的优势非常明显,即便国美和永乐合并后,也不会对五星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国美永乐合并后,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的提升也不会对五星百思买构成威胁。议价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采购规模,二是结算方式。百思买全球采购大约70%落在中国,而日后其在国内采购也会充分和五星整合,就采购量而言将远远超过国内其他企业。此外,百思买在结算方式上也将充分考虑上游利益,这也是国内其他企业难以达成的。

  国美收购永乐已成定局,这有可能促使百思买和苏宁加快收购的步伐。而作为全球第一大家电连锁商,百思买在中国不可能只满足于合作方五星电器的区域规模。百思买有它的核心竞争武器:一是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和赢利能力,而这也必然让中国企业回到连锁业赢利模式的根本——通过供应链获利。二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百思买在控股五星电器后,又将目标瞄准了山东三联商社。今年6月,山东三联商社因为大股东占款问题被调查引发危机后,百思买迅速通过高盛中国向三联集团提出了收购建议,出价为1亿美元,而三联集团的理想价格是10亿元,双方相差不大,近期就有兑现的可能。国美收购永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百思买收购五星的刺激影响,没有意外的话,国美收购永乐也会加速百思买对三联的收购进程。  

  四、可能促使大中投入其他巨头怀抱

  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是,国美此次收购永乐,是否会将大中一块并入囊中? 永乐方面表示要等新公司在成立之后再考虑与大中的问题。国美控股永乐的消息传出后,大中电器随后宣布大中电器与此次国美永乐的合并事件没有直接关联,并发表声明,称目前鉴于永乐已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他们与永乐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大中电器将按既定经营方针,继续强化北京市场优势地位,做大做强北京市场,并不排除与多方继续探讨合作的可能。

  收购永乐之后,国美已没必要背负大中这个包袱。对于国美来说,收购永乐的最大价值是永乐的利润“重地”上海,在这里国美本身尚未赢利,因此,可以弥补国美的最大不足。短期来说,亏损的永乐是一个包袱,但长期来说,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包袱”,因此国美非常愿意担负。但是进一步收购大中对国美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国美本身已经在北京有60多家门店,天津更是国美最为强势的地区,网点资源并不缺乏,收购大中,只能让国美多背一个“无用的包袱”。因此,大中预计会被国美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

  正是看到这个机会,美国百思买已经对大中动了收购心思。而大中未来最好的结局就是投入百思买或者苏宁的怀抱。如果百思买能够成功地将大中和三联招至麾下,加上之前收购的五星电器,中国家电版图将很快就由现在的国美苏宁“双雄争霸”再次演变成“三足鼎立”,但新的“三足”中少了永乐却多了外资巨头百思买,竞争也将走向深层次。    

  总之,如此并局,对于国美,对于永乐来讲,前景很难以令人乐观。依靠跑马圈地大规模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连锁巨头们现在只有提高经营效率,才能大幅提高利润。因此,将重心放在提高单店盈利与提高供应链效率上,苦练内功,这才是民族连锁家电业本阶段正确的选择。

天下有我

积分:446    金币:204
  |   只看他 5楼
自己写的吗?有思想

VIP666

积分:1895    金币:822
  |   只看他 6楼
主要是战略层面的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