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曾经以1个亿的注册资本、3个亿的投资计划、誓称要建造“有中国特色的仓储式建材超市”的家福特突然关闭,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京城上空被引爆,在其供货商讨债无门、各媒体蜂拥而上要揭露内幕之时,关于建材超市这种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也成为业内争论焦点,有大部分人认为超市业态必然走向灭亡,也有人表示这种模式有可取之处。然而,由于家居行业尚处于不完善阶段,现仅凭家福特事件来讨论模式问题还为时尚早。
反对派:超市模式难以生存
11月2日,京城主流家居卖场的老总们齐聚焦点装修家居网,对“家福特关注事件”引发的超市模式问题进行研讨,普遍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难以生存。
“应该反思超市业态这个舶来品是否适合中国市场。”蓝景丽家家居广场总经理尹勃认为,虽然食品百货类超市在中国遍地开花,市场前景良好,但家居类超市都是举步维艰,包括一些世界500强,在中国也亏损得一塌糊涂。
集美家居集团总裁赵建国从渠道霸权方面阐述了超市的弊端,他认为超市这个渠道和供货商之间有不平等状态,渠道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在过分的掠夺供货商的一些利益,如一些渠道把供货商当成无息贷款的来源来为自己服务,在销售出货品后,把货款占用,然后用强占的货款到别处开分店,却迟迟不给货品供应商结账。
红星美凯龙京津区域总经理沈耀俊则干脆地指出,建材超市在中国肯定不行,除超市失去公平原则外,其本质决定它不能用于建材行业,一般平均单笔消费额在两百元以下,消费者逗留时间30分钟以内的才叫超市,而家居消费单笔交易额动辄上万,成交时间常为几十小时,家居用品根本不适合在超市消费。沈耀俊直言,超市实行的是货架式销售,一线品牌与二线、三线品牌摆放在一起,长此以往许多一线品牌形象被逐渐弱化,不利于品牌发展。
中立派:供货商慎言模式
在11月3日新浪网召集的部分家福特供应商和一些家居品牌总经理对超市模式进行研讨时,记者发现,尽管家福特拖欠供应商几万到是几十万元货款,但是诸多供货商对超市这种经营模式成功与否仍然不置可否,言语谨慎。
图腾宝佳是家福特供货商,半年前撤出家福特,有一部分货款至今没有追回。总经理董纯微认为,超市花样繁多、积压货款是比较正常的行为,因此图腾宝佳目前依然进驻百安居,是百安居的主要供货商。至于家福特,董纯微稍显无奈:“供货商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对渠道依赖性较强,要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强。”
已经提前撤出家福特的彩蝶地板总经理张维翔表示,对超市模式不能完全否定。“超市顺延账期很常见,关键是供货商要把握好度,即合同金额的多少,一旦超过可承受的范围就停止供货或延期交货,避免供货商血本无归。”
支持派:超市将大行其道
佛罗伦萨散热器有限公司总裁杨德元并不认为超市就此将淡出市场。他公开表示,建材超市出现的一些症状在每种业态或模式都会经历,只是程度有所不同,随着家得宝、劳氏等国际家居巨头的纷纷到来,家居市场会出现新的景象,超市也将逐步调整,最终占稳脚跟。
“和图腾宝佳一样,适佳散热器也是家福特供应商之一,虽然家福特关闭,但整件事情并非单一的,与国家法制和市场环境有关。”适佳散热器经理乔峰解释称,一方面供应商与超市签的合同是双方同意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另一方面超市模式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相关法规却还在制定中,等国家各方面法制健全后超市的前景还是很好。
—商报观点—
模式成败之争为时尚早
从3年前百安居进驻北京开始,关于超市模式优劣的争论就没有结束,如今家福特关门,超市模式将彻底败北的说法便冒了出来。在记者看来,这也未必。
中国家居业是在极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起来里,各种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外国的月亮到中国来不一定会圆,中国的月亮也不一定普照大地,市场最终会做出最权威的抉择。
认为超市不行的往往是传统卖场,认为超市模式很好的也往往是超市经营者,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对方,却忽略了业态正在走向融合的事实,熟优熟劣尚无定论。何况,北京家福特关门并非完全是企业经营不善,其领头人根本就不打算再长久经营下去,才是实质因素。
- 该帖于 2006-11-10 12:38:00 被修改过
---------------------------------------------------
ALAN
| 只看他
2楼
洋模式”水土不服 国内建材超市集体逃亡
开业仅一年多的家福特北京店前不久关门歇业,大量供应商正在追讨货款。家福特建材超市总裁王月以及投资方香江集团老板翟美卿,正在经历狼狈的考验。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亏损严重,香江集团对建材超市早已萌生退意,家福特东莞店、中山店将出售给百安居,而北京店将改为摊位制的建材市场,其他门店正等待处理。
业内人士认为,家福特偃旗息鼓的背后,是国内建材超
市整个行业不景气,进而言之,是仓储式超市的“洋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
集体退场?
王月在建材超市行业度过了整整10年的职业生涯。1996年,他便加盟中国第一家建材超市天津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并担任高管,随后“转战”东方家园、百安居担任高管职务。
以经营家具起家的翟美卿,对关联行业装潢建材超市也早有兴趣。2003年6月,王月从百安居转投香江集团,负责组建家福特建材超市并出任总裁。家福特注册资金1亿元,由管理团队投资成立家福特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持有家福特2%的股权,香江集团持有98%的股权。
香江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家福特由于亏损严重,而且发展前景现在并不被看好,因此集团已经打算将其处理掉。对于家福特东莞店、中山店将要出售给百安居的消息,百安居发言人不予置评,家福特市场部负责人则表示:“听说过有这回事,但是公司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高潮迭起,居住条件的改善速度也前所未有,直接带动了家居建材行业的蓬勃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家居建材行业的零售总额每年已超过6000亿元,年增长率在15%以上。
快速膨胀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加入装潢建材超市这个行业,既包括天津家世界、北京东方家园、上海好美家等国内企业,也不乏百安居、欧倍德、乐华梅兰、家得宝等外资巨头。
然而,10年前开出中国第一家建材超市的天津家世界,9月份已经将14个门店的控股权悉数转让给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主要原因是其资金链面临考验。
而1998年在北京开出首店的东方家园家居建材超市,也不时爆出与家得宝、百安居、乐华梅兰接触的“卖身”传闻。
“这个行业里很多企业的思路都是把网点建好后卖给外资来获利。”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外资巨头进入中国是必然的趋势,并倾向于通过收购来快速扩张。他举例,杜厦投资天津家世界、张宏伟投资东方家园也是这样的初衷。
上述资深人士认为,翟美卿夫妇近年来主要精力放在房地产投资上,投资建材超市的初衷,也仅仅是为了将零售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待价而沽;现在家福特之所以面临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急功近利所致。
“洋模式”辩证
仓储式建材超市的经营模式则是通过统一采购,明码标价,主要获得商品进销差价收入,并获得一定的进场费、促销费等超市通道费。这种“洋模式”在欧美成熟市场呼风唤雨。
据悉,这种业态使美国家得宝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建材零售商,并以年营业额700亿美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前50强。美国劳氏(LOWES)、英国百安居、德国欧倍德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
东方家园招商总监刘宏林曾长时间从事建材超市管理工作,其表示:“中国的市场环境不同,照搬洋模式难以成功。”
刘宏林分析了几大原因:首先,中国都是毛坯房,消费者只有依靠家装公司才能完成装修,大批量购买建材都会到传统摊位市场,与国外相比消费者行为差异很大;现在建材超市的总体市场份额在大城市也不到10%,厂家和品牌代理商都是通过传统摊位市场走货,建材超市难以获得采购优势去形成产品价格优势;建材超市必须按照规定纳税,摊位市场上的经营者可以不开税务发票,把税金部分让给消费者就可以形成价格优势。
在建材超市最为普及的上海市场,好美家拥有14家店。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好美家主要靠上海业务盈利,在外地的门店均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公开资料,已经拥有27家店的好美家装潢建材超市,总资产超过10亿元,注册资本达到3.45亿元,但2005年仅实现利润600万元。
而在上海拥有10家店的百安居,在我国大陆已经拥有54家店。除了在上海市场盈利外,其他地区也大面积亏损。在各个区域市场门店数并不多的情况下,实现盈利需要漫长的时间。
因此,业内人士提出,传统家居建材卖场或许更适合中国,不过需要不断创新。据红星美凯龙家居连锁集团董事长车建新介绍,传统卖场主要是由以前的建材市场升级而来的,最初是大棚式市场,后来发展到百货商场式市场,现在的经营模式则升级到家居Shopping Mall。除了在全国各地发展的红星美凯龙,还有居然之家、建配龙、家饰佳等大量区域性企业,走的都是传统模式的道路。
车建新20年前从江苏常州经营家具起家,如今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长沙、常州、无锡等城市拥有30个家居建材连锁卖场,总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家居建材连锁卖场。其经营模式就是传统的摊位制,将场地出租给各大品牌经销商或者厂家经营,通过收取租金获得收入。
不过,车建新也承认:“洋超市在管理上确实比国内企业做得好。”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学习洋超市的长处,比如在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方面,红星美凯龙等很多本土企业都对消费者做出有质量问题“先行陪付”的承诺。
车建新表示:“我们等于是一个连锁的品牌集合体,现在也在各个卖场内加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营销的力度。我们在做一个家居建材的零售终端品牌,传统模式在不断创新,今后应该不会输给洋模式。”
---------------------------------------------------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