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东南亚药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图)

 
阿瑟大

   
   
 发表于 2006-11-06 16:46
楼主

  作者参观考察东南亚药店,并对东南亚药品零售市场所作的分析,给我国业界人士传递了许许多多可供借鉴的宝贵信息。


·编者·



陈霖军

9月25日到10月1日,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邀请,笔者随广东一片天药业有限公司商业考察团重点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医药零售市场进行了参观考察。东南亚药品零售业的现状与欧美有相似,也有区域的差异。作为华人社会的一部分,东南亚文化环境、医疗保健体制的业态背景对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发展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寡头竞争,连锁药房快速增长

从Guardian(佳宁药房)1967年第一家药店成立到现在,新、马两国的药品零售行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连锁药房寡头竞争的局面。新加坡目前约有各类药房(包括诊所)606家,佳宁药房、Watsons(屈臣氏)和UTUC(职总)三大连锁药房的门店总数约为254家,占药房总数的41.9%,其中佳宁药房123家,屈臣氏95家,职总36家。马来西亚目前约有各类药房3477家,连锁药房数量约为1377家,占总数的39.6%,其中佳宁药房162家、屈臣氏150家和Apex(艾柏士)24家,2005年屈臣氏收购Apex后,马来西亚三大领先的连锁药房门店总数约占到马来西亚全国药房总数的10%。除上述大型的连锁药房以外,马来西亚还有Constant等各类小型的连锁药房。

与欧美市场60%的药房连锁率相比,东南亚五国(新、马、泰、印尼和菲律宾)连锁药房门店总量比例不到12%,但是连锁药房门店数正在快速的发展。2005年新加坡连锁药房门店数增加了38家,增长率为17.59%,马来西亚连锁药房增长了165家,增长率为13.61%。这种寡头竞争和规模化的趋势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得以体现。2005年菲律宾连锁药房门店数增加了360家,总数达到1525家,增长率为30.9%,菲律宾领先的三大药房门店数已占到连锁药房总量的38.55%。另外,在连锁药房发展较慢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2005年连锁药房门店数也分别增长了12.38%和39.87%。

在美国零售市场,2006年CVS的门店总数达到6100多家;在欧州Boots的门店总数达到了3000多家;东南亚最大的连锁药房佳宁药房门店总数只有380多家。据Acnielsen统计,东南亚五国药房(诊所)总数约为38500家。东南亚地区还有大量的单体药房和诊所存在,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区,单体药房和个体诊所更是随处可见。2006年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了3个亿,而东南亚五国的总人口已接近4亿,随着东南亚经济的稳步发展,连锁药房在规模化上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上述数据主要来源于Acnielsen“2006年亚太地区零售业发展趋势”报告)

医药未分,健康护理成主流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两国的健康保健制度都源于英国,本国居民均可接受近乎免费的预防保健服务。在马来西亚,社区卫生保健中心门诊医疗服务仅收取象征性的1马币或3马币转诊医院的挂号费用。新加坡居民到政府诊所看一次门诊成人也仅收取8新元,儿童或老年人减半。不仅是诊疗近乎免费,而且病人治疗疾病的药品也差不多是免费提供。新加坡成人到公立医院就诊,一星期的用药量仅收取1.2~6新元不等的费用。与美国医药分业的保健体系不同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医与药没有实行分业管理(分业管理即医生有处方权,但无调配权;药剂师有调配权,但无处方权),病人看完病后,诊疗医生即负责从医院配药给病人,基本上不存在外出配药的情况。相反的是,在新加坡社区医师开出的处方,有很多病人还到医院药房取药。

与美国市场的连锁药房可以大量销售处方药相比,新、马两国的连锁药房面临的是一个相当有限的药品市场。药房经营的药品也多是止咳药、胃药、感冒药和简单的外用药。广西玉林制药的正骨水、念慈菴的枇杷膏、史克的兰美抒都是药房的常见药,广东万年青药业的石淋通在华人社区的药房也很常见。当地药品价格与国内相差也不大,30ml的正骨水折合人民币6元多,150ml念慈菴枇杷膏折合人民币也只有20多元。

在新、马两国,健康护理品的销售都已成为连锁药房的主要业务。佳宁、屈臣氏、艾柏士等连锁药房个人护理保健品、美容化妆品销售比例要远远大于药品。佳宁药房的一项顾客调查发现,40%的入店顾客购买、浏览最多的产品是个人保健护理品,34%的顾客选择美容化妆品,只有不到18%的顾客是为了购买药品。

主动营销,服务赢得顾客

佳宁与屈臣氏在新、马两国都是竞争最激烈的对手。佳宁原建于马来西亚,但在1998年成为怡和集团下属企业,屈臣氏1981年被和记黄埔收购。怡和的万客隆、7-Eleven、佳宁与和记黄埔的百佳、屈臣氏,两大集团在大型超市、便利店和药品零售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意义的是两家企业都源自于中国广州,怡和最早于1832年在广州成立,屈臣氏1828年成立于广州。目前,在东南亚的药品零售市场佳宁领先于屈臣氏。在新、马两国的消费者眼中,佳宁也属于第一品牌,佳宁药房的产品价格也要略高于屈臣氏。

佳宁在东南亚市场的领先,正如佳宁所认为的应归功于公司主动的广告促销和营销战略,以及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事实上,在考察期间,每天都可以看到佳宁药房在各大报纸上做的促销广告。从9月28日到11月1日,佳宁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购物狂欢节活动,邀请当红的美女主持作为其活动代言人。佳宁药房还积极参加全国或社区性的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佳宁的药剂师会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坚持“把健康带入生活的每一处”的经营理念,佳宁以其卓越的服务品质在马来西亚多次获得年度最佳药房奖。

热闹之后,商业回归本源

从2000年的医改起,平价药房和医药分家两个话题把中国的药品零售市场炒得十分热闹。5年之后,平价药房已吸引不了眼球,医药分家随着9月份11部委医改小组的高调成立也将很快见到端倪。

医药会分家(离)吗?中国的零售药房无法在处方药市场分得更多的份额后何去何从呢?从邻近的东南亚药品零售市场,我们似乎能感知到一些方向。再回到身边,看看屈臣氏的热闹、看看海王星辰不断增加的健康护理品柜台,相信高喊降价45%就是心有老百姓的人士应该已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商业的本源了。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