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言
积分:1004 金币:75
| 只看他
楼主
2006年11月22日,北京海淀区苏家坨。这里的“稻香·湖景”酒店,因地处偏僻而远离闹市,国美—永乐合并庆典新闻发布会就在这里举行。
身着蓝黑色西装、个头不高、眉毛不浓的黄光裕满脸堆笑地坐在主席台正中,坐在他身边的是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原国美副总裁王俊洲等一众高层。
让与会记者们感到诧异的是,在国美新闻总监何阳清几句热情洋溢且略带调侃的开场白过后,黄光裕开门见山地回应了外界对新国美的质疑。
黄光裕挺直了上身,然后用他那带有浓郁广东味道的普通话有板有眼地说:“做大之后的新国美,在实力上一定是强大起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此终结了其他同业者的上升可能。我们会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和谐共处嘛,我们自然不会立刻消灭掉他们。至于恶性竞争,我想说的是,我暂时还不打算在这上面浪费一发子弹,这一点我希望他们能够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黄光裕在开讲之前和陈晓进行了短暂的目光交流,而其中的深意大约只有二人才能知道。
黄光裕话锋一转,矛头直指在场众媒体。“国美是在媒体的关怀下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我谨代表国美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因为没有媒体朋友们的宣传,也便没有我们国美的今天。”黄光裕如是说。说此话时,披露“黄光裕、黄俊钦兄弟受查”的文章已发表月余。
升腾耀眼的财富以及巨大财富背后的故事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到如今,黄光裕受查与否对于老百姓来讲,似乎已经并不紧要,而更为令人好奇的却是,他究竟是怎样维系并巩固了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真实,以及在真实面前当事人的具体应对。
强势突进
奢华的财富盛宴总是让人生发各种联想,而作为国美灵魂的黄光裕更一度成为众多创业后来者景仰与临摹的标杆性人物。
20年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最终搭建的是国美电器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而国美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上佳表现更是给了黄光裕更多展露霸气与威信的舞台。
黄光裕缘何一路高冲猛打并聚敛财富至此的呢?除却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其特力独行、敢想敢做的性格特征也不能不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秀虹讲了一段童年的经历,当时的黄秀虹不过四五岁:有一次二哥黄光裕带她到村口的沙土堆上玩耍,当时正有一群小男孩正在那里打赌比赛,其中有一个男孩总是输,他恼羞成怒地指着黄秀虹说:“就是因为有你这个臭女孩子在这里,才害得我这么晦气!”并喋喋不休。当时还不到十岁的黄光裕眼见妹妹被别人数落,立刻火冒三丈,跟他对打了起来,而那个小朋友分明不是他的对手,只得掉头往家里跑,黄光裕则紧追不舍,直至把这个小朋友赶到家,他才肯罢休。
在黄秀虹看来,两个哥哥都有相当的智慧,只不过智慧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大哥黄俊钦是一个性格内向沉稳的人,不爱惹事。而黄光裕则淘气、捣蛋得多,是当地的“孩子王”,一帮孩子出去玩,经常是他来带头。“不过,二哥一般不会主动去惹是生非,但如果别人欺负到自家人头上来,他就会跟人家去拼命。”黄秀虹回忆说。
霸道的性格特征不但表现在为人处世的慷慨激昂上,更具体渗透到其20多年的从商经历里。
黄光裕多次承认:“我做事的习惯是,方向一旦确定,大概想好,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干了。而且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是不会花3个月时间来谋划的”。值得一说的是,1990年国美大力度开拓天津市场,曾遭遇众多竞争对手的强力联合抵制,天津十大商场联合上游家电制造企业协调一致封杀国美。令人颇感惊讶的是,在黄光裕与李俊涛的坐镇指挥下,仅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国美最终凭借价格大战成功突围,并最终一举拿下天津家电市场独一无二的销售业绩,成为天津家电卖场老大。
黄光裕身边的人
2006年11月24日上午11时,北京,积水潭。
经过多次沟通,在一间并不算太吵闹的食廊,本刊记者见到了供职四年且与黄光裕经常密切接触的前国美集团员工龙某。
龙某一席谈,揭开了长久笼罩在“国美帝国”之上的神秘面纱。据他介绍,黄光裕为人仗义,并因此结交了不少至关重要的朋友。而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至少有如下7人功不可没。
李器陶,北京人,40岁上下,身形健硕,社会基础扎实,关系网络可靠。他从1987年开始,曾跟随黄光裕打拼多年,对黄光裕忠心耿耿。目前看来,其个人能力和思想观念已经明显跟不上集团的整体发展步伐,但因其对黄光裕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过巨大贡献,“对国美有功”,所以黄光裕非但没有抛弃他,而且给予优厚待遇,不仅将其安插到新国美集团,而且慷慨赠予国美上市公司一定股份。龙某坦承,李器陶对国美以及黄光裕的发家史了解最多,而其中黄光裕是否涉及走私、是否涉黑,任何人都不会比李知道得更多。而据龙某了解到的情况,李当年属于给黄光裕“拎钱袋子的”,也即贴身保镖。
另外,同样跟随黄光裕多年的李俊涛、王俊洲等人,对国美在全国的强势扩张,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国美“元老”目前都已在黄光裕集团身居高位。
黄光裕依托家族关系构建网络,并极富孝心。黄光裕的母亲曾某、舅舅林某、父亲黄某都曾被安排进“国美投资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实际性质为国美、鹏润的后勤保障集团,负责提供后勤供给,属于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和国美两套系统。据龙某讲述,起码在其离开国美前(2005.06),国美旗下员工哪怕是饮用矿泉水,都要统一从“曾妈妈”那里提取。龙解释说,黄光裕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黄光裕曾经说:“我就是让妈妈自己有饭吃,有事干”。之后,本刊记者就此事实论述与国美集团现员工、品牌中心职员胡云涛交流时,胡表示,在以前,后勤集团确实是独立运营的,但现在已经收编到集团内部,统一管理。
黄光裕母亲,原名曾婵贞,广东潮汕人,年过60,思路明快,概念清晰,做事细心谨慎且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国美集团内部,员工敬称其为“曾妈妈”。“曾妈妈”上世纪90年代便已北上京城,协助两个儿子全面打理公司内部后勤事宜。据称,笃信天主教的“曾妈妈”面容慈祥,待人和善且相当富有商业头脑,而其负责的后勤供给,不但内部规则严谨,细节周到,而且每笔往来账都有非常详细的文字记录。黄光裕曾经在公众场合表示过:“如果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哥俩谁都没戏。”。
杜鹃,黄光裕夫人,36岁,北京人,处事干练,和善健谈,尤其精于交际。据称,杜鹃早年曾供职于北京中行,进而因业务往来等各种特殊关系,容貌娇好的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便与黄光裕结识,后于1999年前后辞职中行,并与黄光裕喜结连理,之后数年一直为黄光裕打理国美香港业务,长期担任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执行董事。
据称,已育有两个女儿的“杜总”,不但持家有道,而且业务精通,尤其对资本市场了解甚深,在国美集团内部很有威望。另据龙某讲述,杜总是一个“相当有女人味儿的”成功女性,不但能够对时尚风物滔滔不绝,而且对于亲情友情处理得也是相当细致。另外,身居高位的董事长夫人对待员工也非常客气,特别善于倾听基层员工的见解,大多数员工也对其非常信任。
“尤其女员工,她们总是时不常地将自己的苦恼和问题类似聊天似的与‘杜总’交流,杜为此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是一个真正的贤内助。”龙称。
两个关键人物
黄俊钦在国美集团内部被称为“大哥”,而黄光裕被称为“黄总”、“俊烈”、“黄俊烈”。
“大哥”黄俊钦,京城地产大腕,现年41岁,个性果敢坚韧,处世内敛含蓄,思路缜密且敢作敢为。“可以讲,是黄俊钦把弟弟黄光裕一手拉起来的,如果没有大哥早年的前期铺垫,黄光裕的现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龙某如是说。身材不高却器宇轩昂的黄俊钦,一向不苟言笑,感情沉稳。据称,当年只身一人从广东闯荡内蒙古,再从内蒙古折返北京,黄俊钦的生意多有变化,事业也几经起落,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其间的困难与问题,基本上都已被一一化解且不露痕迹。“如此成熟精妙的处世技巧,与他的年龄根本不相称”,龙这样评价。再者,新恒基系的频频出手,最终将黄俊钦从胡润财富榜巨大的屏风背后拉了出来,而其数年来累积的巨大财富,据说并不少于其弟黄光裕,黄光裕也曾笑称:“终于把他给拖出来了”。
黄氏二兄弟曾经“水火不容”,即使互相打照面也基本不讲话。所以国美系和新恒基系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是双方的秘书来完成。鹏润大厦分为A、B两座,当初分别由黄氏二兄弟所有。“一半大哥,一半黄总”,龙某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一度矛盾激化,在对外交流层次上,哥俩仍旧互相支持,“比如弟弟这边的某个人才很重要,哥哥也一定努力帮助挽留,尽力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诚然,国美电器从无到有,自是黄光裕一手撑起,而之后随着1999年左右,中国房地产投资的逐步升温,黄光裕开始退居国美二线,进而全面突进房地产领域,“黄光裕当时甚至有卖掉电器搞地产的想法”。至此,张志铭全面接手国美电器。真实却并不为常人所知的是,国美电器的一步步发展壮大甚至达到今天近千亿的年销售规模,其实大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其妹夫张志铭前几年不计酬劳的苦心耕耘。
张志铭,现年34岁,“容貌堂堂、一表人才”,其在黄氏家族内部问题上通过耐心细致的巧妙沟通,最终做得“滴水不漏、无可挑剔”。“一个外姓入赘到黄家,能够做到如此精妙,实在难能可贵”。另据龙某讲述,张志铭第一次操作房地产应该是“国美第一城”,而“鹏润家园”却正是黄光裕的第一次房地产实践。再后来,张志铭脱离国美,开创自己的事业,目前正在投入“明天第一城”。
黄光裕的大妹妹黄秀虹在国美并非高位,这也是黄光裕所谓“唯才是用”的体现。“她的个人能力决定了她是否适合一个更高职位。”龙某评价说。而其小妹妹黄燕虹目前已经移民新加坡,同时保持着与国美的诸多关联。
家族矛盾。在龙某看来,黄光裕家族矛盾似乎并非那样尖锐,起码他们这些内部员工知道得并不太多。“即使黄的亲戚被安排进国美,也不过一个职位而已。一个萝卜一个坑,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黄光裕。”
“不要说高中毕业,可以说他连小学都没毕业。”龙这样解释黄光裕的受教育程度。
关于走私、涉黑,国美内部的员工都有耳闻,但没有确切根据,谁都不敢说。“他们这些人不过是追求利益而已,绝对不会打打杀杀把命赔进去的”,龙对本刊记者如此表示。
“先拿货后付钱,这应该不是大多数情况吧。当初黄光裕盘下牛街服装店后,其交易基本都是一手拎钱,一手提货的,而李器陶就是拎钱袋子的那个人。”龙坚定地做上述表示。
“当年,尤其在1987-1988年,那时候哪里有什么电器商城啊?!黄光裕几乎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搞出了国美电器这一品牌。”
暗中发力的国美凝聚20年的力量一飞冲天。但毋庸讳言的是,坐拥数百亿资产的黄光裕显然并非总是心情愉悦。
高处不胜寒。
质疑国美
1987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悄然离开广东潮汕老家,告别大哥黄俊钦,取道内蒙古只身一人独闯北京。辗转腾挪二十年,变化却已沧海桑田。当年的“拉单”生意想来却总是小打小闹,倒腾服装说起来更是不值一提,珠市口创业的那个二层小楼也早已不知所踪。而当下黄光裕一手培植起来的国美帝国却已呈雄壮高歌之势,而更为醒目的是,在英国会计师胡润以及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几番推波助澜下,黄光裕本人已从一个不名一文的乡村少年迅速走位中国首富。舆论哗然间,质疑声四起。
2006年12月,《财经文摘》记者专程赶赴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东大街,试图竭力探访当年黄光裕的零星记忆,但非常遗憾的是,不但当年的建筑早已踪迹难觅,记者几度询问周边居住的上岁数的老人,有的甚至听都没听到过曾经还有过这样一个电器商城。
一个初中尚且没有毕业的毛头小伙是如何迅速累积财富并顺利登顶胡润财富榜的呢?
2006年11月,本刊记者与黄光裕传记作家吴阿仑有过几次深入交流。据吴阿仑讲述,黄光裕的资本原始积累其实早在广东潮汕就已经开始,而黄光裕曾经对记者坦承过的“拉单”生意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私”目前谁都不好说,但北京创业初期,其大批量运作的进口电器销售,无论如何是具备某些灰色情调的。
吴阿仑透露给本刊记者一个细节:早在2003年,吴阿仑曾与黄光裕有过两次比较成功的面对面专访的机会,而之后,根据大量细节内容汇总成册的传记——《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一书的出版,却因其中两章分别涉及“黄光裕早期发展历程”以及“2002年底黄光裕取代妹夫张志铭,复出国美电器并造成公司高层动荡”,而在交付印刷的最后时刻被国美集团和中宣部联合叫停。
“没有办法,我只能遵从国美的意思,拿下了那两章的内容,并迅速补充采访了国美的某些现高层,而最终大家看到的如‘做消费者的代言人’等内容就是后期顶替上去的文字”。
无独有偶。
2006年10月,因掌握确切消息来源而在国内媒体率先发布“黄光裕、黄俊钦兄弟因与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事宜而正协助公安部调查”报道的《财经》杂志,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早在2006年11月末,财经杂志记者、该文章第一作者龙雪晴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重点表露了以下几个观点:
1.我们报道的是事实真相,而且是站在理性和客观的基础上进行新闻写作,不偏袒,不庇护。最近曾经有人问过我们,国美方面是否在该文章发表前后曾经给予《财经》杂志或记者某些压力了?没有。
2.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国美毕竟关涉中国零售业的某种风向,所以牵扯面必然较广,国家的政策导向会有所保留。现在对国美来说,大的危局可能暂时已经渡过去了。也有人说,公安部不会全面深入地调查国美。
3.其实,关于国美与中国银行的纠葛,最早发出该信号的,是国外某媒体,而《财经》杂志是通过细致认真地采访调查,以新闻人的直觉,给予客观披露而已。
4.对于该文章的感受。说老实话,我们对于新闻的处理非常谨慎,没有太多去搜集感受,忙着写稿子了。如果一定要说感受,那就是认识到客观报道的重要性。因为若有差池,国美这会已经在跟我们闹官司了。
国美风波荡漾,黄光裕何去何从?
家族企业背后的力量
国美的强势扩张势必牵涉众多关联环节,而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更有诸多细枝末节需要巧妙周旋,而这一切的谨小慎微,对于即便目前早已牢固盘亘地产与电器两大阵营的财富大腕黄光裕来讲,自己初中尚且没有毕业的学识与素养,很明显是鞭长莫及、力所不贷的。而其不惜重金大胆起用能人,却正是国美以及黄光裕最终能够获取成功并最终聚敛巨额财富的关键性因素。
记者曾两度前往鹏润大厦联系采访黄光裕周边人物。2006年12月底,当记者与国美集团员工任某交流时,任某透露:国美的一路前行,如果没有一个很有见地的智囊团是难以想象的。任某了解到的情况是,其实早在数年前,由清华大学某知名教授为组长,并由几位学识渊博的MBA共同构成的专家决策小组,就曾经为国美的整体发展思路做出过系统指导,而这个团队的出现,对于黄光裕早期的商业决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人独具商业远见,同时拥有国际化视角,对事件的分析也更深刻、更细致,而且他们定期到国美进行指导,在宏观上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任某说。
另外,在关系网络上,黄光裕结交了大量能为其所用并对其忠诚守信的一干朋友,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与其共同进退多年的现集团副总裁李俊涛。应该讲,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李俊涛的大力扶助,黄光裕的事业尤其在电器连锁上的成功便不会如此轻便。
随着行业细分的不断演进,更多的企业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展“多源化经营”,业务范围渐深渐广。与此稍有不同的是,尽管黄光裕领军的国美集团已独揽巨大财富,并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几次成功出手,最终拿下了包括“中关村股份”在内的多个企业,并开始进一步资本运营,但仔细观察国美的发展路径,正如黄光裕谈到的那样,国美重拳出击一切可以赢利的目标,但最关键的仍旧是牢牢把握自己最为擅长的地产与电器连锁领地,在这一点上,要永远保持优势地位,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市场瞬息万变,整合一刻不停,永乐国美融合之后,中国家电连锁在未来几年是否会发生更大规模的购并与调整,震荡之后将最终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
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是,苏宁的步步进逼已引起国美的高度关注,双方都有接洽的意愿,但双方是否会真正形成融合的最终局面,大家都在观望。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在国美永乐合并庆典当天,大中电器没有委派任何代表参与,而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虽则没有到场,却发去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我们担负着中国家电连锁未来的新希望。
一家独大的国美是否进一步扩容收编,目前尚是未知数,但业界关于“国美强势扩张将造成家电市场垄断”的担心,似乎确有道理可循。
2006年7月,黄光裕在敲定国美永乐收购案后,曾略带调侃且近于目空一切地说:中国的家电市场不会出现双寡头,如果有的话,也是一个国美,一个永乐。
(来源:财经文摘 作者:齐介仑)
| 只看他
2楼
这混蛋又在扯蛋!黄光裕!!!!!!!!!!!- 该帖于 2007-4-18 9:04: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