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分享]二十四孝

明月光

积分:1470    金币:521
  |   只看他 楼主

二十四孝


我二弟看了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播放的“魏先生被儿子逐出家门”的报道后,心中十分郁闷,犹如腹中吞下了一只苍蝇,令人作呕恶心。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在他的敏思博客上说: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父母理应关心子女,而子女对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也要感激在心,知恩图报才是呀!魏先生的儿媳们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老父亲呢?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岂容虐老事件愈演愈烈?看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想想我们即将面临的现状,真令人不寒而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奉劝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亲,让我们在为儿女作出无私奉献的同时为维护自己今后的合法权益留些心吧。(情深(jingsheng))



说得好!我有同感,这《尊老爱幼》啊!如今与古代相比,在“爱幼”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把家中的小宝贝视作掌上明珠,但在“尊老”方面却相差甚远了。我觉得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位父母做起,从对幼儿的教育着手。



我书房里有一套《经典蒙书绘画本》和《四书五经绘画本》。里面有三字经、幼学琼林、百家姓、朱子家训、千字文、增广贤文、二十四孝等等,还有《大学》《中庸》《论语》。虽说这些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用书,但几千年了,还是那么脍炙人口。中国历史上多少知识分子都是从这里发蒙、起步,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并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精英啊!



今天,我花了些功夫把其中的《二十四孝》编写后奉献给大家,期盼着家长、老师、父母和刚会识字的小朋友们在读后能从中得到些启迪。







(1)孝行感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是个真诚厚道,足智多谋的人,特别孝敬父母,为人表率。这事感动了当时的天子尧帝,后来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他身为皇帝,却非常守孝道,母病三年,请遍了天下名医。他白天上朝理政,晚上守候在母亲床前,亲尝汤药侍候,他的孝行传为佳话。







(3)啮指心痛 曾参,字子舆,春秋鲁国人,幼年丧父。一天,曾参在山上打柴,忽觉心痛,预感家中有事,速奔回家。母正依门而望说:“家中来了客,无米下锅,我急得咬手指,你真回来了。”他孝顺长辈闻名乡里。







(4)卖身葬父 董永,后汉人,少年丧母。他很孝顺父亲,父去逝无钱安葬,只好卖身葬父。他的善良和孝心感动了仙女,为了解救他,仙女下凡做了他的妻子,并替他赎了身。







(5)为亲负米 仲由,字子路,鲁国人,跟父亲种地过日子,战乱中靠野菜树叶充饥。为奉养父母,他常去百里外亲戚家借米,受尽了冷嘲热讽。子路想到父母挨饿,也只好忍气吞声。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末年郯国之君。他父母年老患眼疾,想饮鹿奶。郯子身着鹿皮,到深山入鹿群中取鹿奶,猎人以为真鹿,正要射杀,郯忙脱去鹿皮,说明来意,猎人感动,并赠鹿给他带回去孝敬双亲。







(7)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小时候一次到别人家作客,悄悄装了两个桔子,告辞时掉在地上。他连忙解释说:“我母亲爱吃桔子,想带两个给她。”主人大惊说:“难得你小小年纪知道孝顺”。并送两筐桔子给他母亲。







(8)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人。她婆婆年老无牙,她便断了孩子的奶喂婆婆,婆婆临终时感动地说:“靠你的奶汁我多活了几年,今生无法报答。要是崔家子孙都能娶到你这样孝顺的贤淑媳妇,那我就满足了。”







(9)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就知孝敬父母,夏天,家贫无钱买蚊帐,父母不能安眠。晚上,吴猛就赤身坐在父母床前,让蚊子吸饱,免得再去叮咬父母,让父母能安睡。他的品德受到人们称赞。







(10)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晋代有名贤士。他继母体弱多病,冬天想吃鲤鱼。天寒地冻,他便躺在冰上,用体温化冰找鱼。终于冰河解冻,一条鲜鱼跃出水面。他的孝心感动后母的故事留传于世。







(11)行佣供母 东汉江革,早年丧父,兵荒马乱,背母逃难,路遇贼寇被抓。他哀求说:“可怜可怜小人母亲,若将我带走,她无人奉养,会饿死的。”贼寇敬其孝道,免于劫杀。为报母养育之恩,他给人帮佣来供奉赡养。他的孝心远近闻名。







(12)哭竹生笋 晋代,孟宋,父丧母病,想吃竹笋,正逢冬日,竹林无笋,他抱竹而哭。不久,笋从地下长了出来,母食笋后疾病痊愈,传说是他的孝心所至。







(13)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随父田间割稻,忽然来一猛虎将父拖走,危急关头,香不顾一切扑向老虎,扼住虎颈,虎终窒息而死,父亲得救。杨香胆识过人,舍身救父名扬千古。







(14)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人。他七岁时,生母被嫡母所妒外出嫁人。五十年后,他为寻生母,弃官入秦,终于在一个窑洞中找到母亲,将母接回家中,尽心孝敬。苏轼曾以诗赞其孝。







(15)扇枕温席 黄香,后汉人,九岁就知孝顺父母。夏天炎热,他用井水将席擦冷;冬天寒冷,用自己身子将被褥暖热,让父母舒舒服服安睡。他孝敬名声传开,受到当时太守刘护批文表彰。







(16)刻木事亲 汉代丁兰,幼丧父母,未曾奉养,常思念养育之恩,便用木刻两位双亲之像,侍奉如生。一直到老。







(17)闻雷泣坟 魏国王裒,是个出名的孝子。母亲怕雷声,去逝后葬入山林。每逢雷雨天气,不管黑夜白天,他总是扑跪坟上,边泣边告慰母亲勿怕,孩儿在此。







(18)涌泉跃鲤 汉朝姜诗夫妇敬孝闻名。他母亲爱喝江水、吃鲤鱼,他们便跑六七里地汲水侍奉。炸好鱼自己从不吃,孝敬婆母。一日,房子边涌出一涡泉水,每日一对鲤鱼从中跳出,从此就近取水供亲。他们行孝行善的事迹流传民间。







(19)戏彩娱亲 周朝老萊子,一生奉养父母,以孝为荣。父母年过九十,他也七十高龄,为使父母活得愉快,他常穿彩衣跳玩起舞,模仿婴儿啼哭和动物的各种形态,惹父母笑不绝口。后人感慨其孝心,就编成故事流传于世。







(20)单衣孝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幼年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穿棉絮,给他穿芦花。一天他帮父赶集,体寒难忍,被父鞭打,芦花飞出。父察知情,欲赶后母。损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感动,悔改从贤。







(21)拾椹供亲 蔡顺,后汉人,少年丧父,兵荒马乱,年岁饥荒,靠拾桑椹供养母亲。他采到黑色成熟的桑椹给母亲吃,自己吃没成熟的。顺的孝名传到赤眉军,首领樊崇送他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以供养其母。







(22)为母埋儿 汉朝郭巨,因家贫穷,母常省食给孙儿吃,得不到温饱。他愧于养育之恩,夫妇商定,儿可再生,母不可再有,决定将儿埋掉,节食奉母。挖地三尺,忽见黄金,上刻有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23)尝粪心忧 黔娄,南齐时人,任孱陵县令,闻父被蛇咬伤,便弃官回家探亲,为父求医治病。医生说:“要知其父吉凶,只有尝粪。味苦则好。”黔娄尝粪味甜心忧,求神保佑。孝心感动了北极星,治好了父病,他也恢复了官职。







(24)亲涤溺器 黄庭坚,字鲁直,元估年间太史。他虽为显贵,婢妾甚多,但母亲饮食起居,端茶送饭,洗涤溺器,他都亲自照料,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 该帖于 2007-4-28 23:06:00 被修改过

hxb

积分:1108    金币:491
  |   只看他 2楼
分享了~!谢喽~~~

乂思维尔

积分:1424    金币:178
  |   只看他 3楼
谢谢分享!!
还真不知道
---------------------------------------------------
签名!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