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俗话说:把女人比作花的,第一人是天才,第二人是庸才,第三人是蠢才。
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习惯守旧,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没有创新意识。即使他们在被迫改变的时候,也是对新的知识和做法竭力反对。假如没有坚定的意志,这种创新往往在反对声中湮没。一个人反对,不一定正确,两个人反对也不一定正确,但是一群人反对,或许会使创新者感觉自己难道是错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嘛!
小到一个工厂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是一个灵魂。只有在技术上和想法上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渐渐地成为了国人的共识。
假如没有天才的想象,我们至今或许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至少,如果没有天才的想象,我们还会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还是一个神话,存在于《西游记》中。而现在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事实。没有十几年的天才的想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互联网使地球成了一个“村”。
但是,天才的想象往往会得到恐怖地扼杀,因为他所做的是常人无法胜任和无法想象的。他们往往是众人眼里的怪人和疯子。总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挑战艺术和科学的上极限,常常要忍受无情的孤独和空虚,感受到不同一般的刺痛。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些,他就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难以创造出不朽的作品。所以英雄往往是寂寞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美国的杰克·伦敦、V·林赛、S·普拉斯、海明威,日本的北村透谷、有岛武朗、芥川龙之介,英国的托马斯·查特顿、罗伯持·海顿、吉尼娅·伍尔芙,还有法国的莫泊桑。而法国作家卢梭,德国作家荷尔德林,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因内心痛苦致极而导致精神分裂。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每每遇到一些些许的创新,总是要遭到大众的反对。即使是在迫不得已地实施时,也往往会是歪嘴念歪了经。譬如,我们学校是一个寄宿制的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市各地。假如要进行家访的话,那是不太可能的事,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所以,学校要求老师建立教师博客,实现家校互动的空中走廊。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就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在还没有实施的时候,老师普遍的想法是家长不会去看。但是,我们不妨想想,你没有去尝试过,怎么知道会不能成功?怎么会知道家长们不会去看。事实上,我们老师用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凭空想象代替实际操作。还有,守旧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思想的根底。当然,在实际实施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把这种想法成为事实的时候,还要全体人去努力,以便吸引家长们去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创新意识不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我们一般人只需去接受,去包容,有机会去认真地实施创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