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医药零售企业初级采购培训教程(三) 交期管理
交期(Delivery Time)是指从采购定货日开始至供应商送货日之间的时间长短。交期条款对产品总成本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际交期的长短与前置时间(Lead Time)有很大的关系,交期是由供应商决定而非客户随意指定。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影响整个交期的长短。假设你需要采购A商品,你找到一家供应商,除了报价外,供应商告诉你,向厂商订购的A商品大约需要3天才能到货,入库、出库、送货需要2个工作日。那么,如果今天就决定直到货物到达,总共需要5天, 其中3天是A商品供应商订购的前置时间,而供应商给你的交货期应则为5天。
交期是由以下六项前置时间所构成,所有前置时间的总和又称之为累积前置时间:
1. 行政作业前置时间:行政作业所包含的时间是存在于采购与供应商之间,共同为完成采购行为所必需进行的文书及准备工作。在采购方包括了选择或开发供应商;准备采购订单;取得采购授权;签发订单等。在供应方则包括采购订单价格数量审核;确认库存;客户信用调查;生产能力分析等等。
2. 商品库存前置时间: 供应商为了完成客户订单,也需要向他自己的供应商采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订单生产型模式下,产品的生产是等收到客户订单之后才开始的。另需注意的是,供应商的供应商也有处理订单的前置作业时间。在存货生产型模式下,产品在客户订单收到前已经被作好存入仓库。次种形态的生产对原料采购前置时间的考虑一般很少。通常,下了订单后就可安排运送并知道到货时间。
3. 运送前置时间:当订单完成后,将货物从供应商的生产地送到客户指定交货点所花费的时间为运送前置时间。运送时间的长短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交货频率;以及运输方式有直接关系。
4. 验收与检验前置时间:该时间包括:(1) 卸货与检查:主要在检查是否有不完整的出货;数量是否有误;有否明显的包装损坏。(2)拆箱检验:确认交货物品是否与订单一直致;同时检查数量与外观瑕疵。(3)完成验收文件。比如签名、盖章确认等。(4)将物品搬运到适当地点。
5. 其它零星的前置时间:包括一些不可预计的外部或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延误以及供应商预留的缓冲时间。
跟踪订单并且催货,对采购人员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有些采购人员甚至要花费20%的工作时间在收效甚微的催货上。最糟糕的是,一些采购人员忽略跟踪订单,以致供应商延迟交期自己却浑然不知。事实上,占用采购人员时间还算事小,重要的是交货期长短本身在无形中会对采购成本产生不小的影响。据国外资料统计,交货期对采购成本造成的影响是:每一周的交期将使采购成本增加1.5%。 也就是说,单价10元的产品交期若为一周,则实际对该产品的采购成本应为10.15元。 这额外的成本来源于供应商交货期对采购方的安全库存等因素所带来的附加成本。 通常,供应商交货期越长,购买方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由此产生的库存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也越高。
让我们来举例说明上述情况。
公司每年需要而订购某药品10000盒,来自A,B,C三家供应商的报价以及他们的交期和不同交期产生的附加采购成本分析如下:
供应商 报价(元) 交货期 公司实际采购成本 年总额(元)
A 14.00 1周 14.00×(1+1.5%×1)=14.210 142100
B 13.90 2周 13.90×(1+1.5%×2)=14.317 143170
C 13.80 3周 13.80×(1+1.5%×3)=14.421 144210
不难看出,公司在某药品的年采购总额相差1-2千元之多。从表面上看似乎C公司最有优势,采购人员也往往更重视报价而忽视了其它因素。由此可见,采购成本的考量要从总成本出发;另一方面,如果你用这种方法同你的供应商进行议价,不但可以帮助你获取更好的价格,更能促使供应商真正有效地去改善他们的交货期,从而买卖双方达成互利双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该帖于 2007-7-7 15:28:00 被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