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和谐管理

一思

积分:3494    金币:1122
  |   只看他 楼主
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不断变化,利润核心。
就象我们见到的树、花、草一定是由根部开始向上生长一样。根发育的越状,植物的生命力就越强;反之它就会死亡。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们做出的所有决策均应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能纸上谈兵了,因为员工们会不理解、不喜欢、不承认、不接受。尤其在中国企业里,管理者必须关注到来自基层的推动力,这股力量既能通过不完善的决策推动出好的效果,也能把完善的决策推向它完全不想去的方向。有些企业家抱怨自己的员工没有自主性,其实那些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现象可能正说明了员工的自主性——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会很清晰的判断出自己在某件事情当中的位置和得益,如果结果与他们想象的不相符,他们就会表现的“没有自主性”。
今天我们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决策——执行两张皮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者的愿望很难达成。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中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很多时候管理者的愿望是好的,期望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更大的成长、更多的收益,可是由于忽略了了解自己的员工,或者不知道应该怎么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员工,所以讲出来的话是员工们很难理解,很难与管理者达成共鸣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要求“执行力”呢?
当今有几本书很流行:《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你在为谁工作》等等。这几本书流行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内普遍缺乏执行力,从症状上看,似乎是员工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工作缺乏主动性等等问题。事实上,如果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员工我相信他一定会发现,不仅仅大部分人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甚至其中还隐藏着具备一定能量的人才!埋藏深层次的病根其实是:员工的理想、目标和企业的理想、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没有主动了解,所以他们也不讲;工作中往往压力大于拉力,疲惫的员工们主动性自然逐渐减弱了。
企业中习惯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使管理者看不到根本问题之所在,看到一些症状就病急乱投医,其结果自然事与愿违了。
由内而外则是量变产生质变的必然表现。当企业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作业流程、考核机制等等都会相应发生变化,以前所不需要的现在成为必需,以前所重视的现在可能会被放弃。而这种变化必将促使企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点上,要求管理者们具备前瞻性,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先于变化之前就看到趋势的发展,而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顺利占领新高。
由内而外的变化往往是痛苦的。因为必须放弃某些过去已经证明成功的方法,必须改变已经养成的某些习惯,可这些方法、习惯往往是某些人赖以自豪的“资历”的证明。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在他们强调不断获得新知的背后是更重要的因素——养成学习、接受、利用新事物的习惯。唯有如此,管理团队才不会老化,企业才能保持勃勃生机。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一条标准:对于管理者来说,学习的能力比使用任何工具的能力更重要。
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时一刻不在变化之中,企业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而适应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就象我们感冒了要吃药,如果总是吃一种药,就会渐渐发现效果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是因为自己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在企业管理中,即便对待同样的问题,但因为发生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解决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管理是服务于经营的,通过良好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内部及外部建设起和谐的关系渠道,从而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无论是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也无论是哪种体制的企业,持续增强获利能力都是管理的核心任务,偏离了这一点,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
QQ:594030481 (一思-李卫军)
Email: leexuesi@126.com
三心+二意+一思=成功

一思

积分:3494    金币:1122
  |   只看他 2楼
中国型管理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围绕这个太大的课题存在着诸多争论,首先是关于中国型管理是否存在的争论最为激烈。支持讲中国型管理不存在的理由首先是讲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它是可以超越文化存在的。还有人提出世界经济一体化了,形成地球村了,哪来的中国型管理?又有人说,世界上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明确提出个美国式、日本式管理,怎么中国就一定要有中国式管理呢?没有美国式、日本式就不能有中国式吗?这是个很可笑的说法。
首先我们都承认国外企业管理的发达性、先进性,但要看到他们的管理之所以能如此先进、发达,尤其是具备了有特色的较完备的体系,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国民素质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家庭、学校、医院在不同体制的国家、不同型态的社会中,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生存机制,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学校和医院也可以当成企业去看),不同体制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结构,这些必然导致企业生存机制的差异,连生存机制都有差异,具体到管理上当然差异也就有了,甚至会很明显。
无论是把企业管理当成理论体系还是实用科学对待,都应该首先看到它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的,脱离了这个大前提谈管理就会掉入陷井,什么都对又什么都错了。一次我在讲课时曾经说过,西方的书不是不能读,我们要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以为人家多么先进就一定是多么好、多么强,他们有他们的社会背景,把西方那套照搬过来是肯定要载跟头的,满脑子西方思想就是“洋书呆子”……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可是我们来想想就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愈发强大,中国的企业将处于何种位置,中国的管理呢?今天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如果明天西方反过来学习我们,会仅仅因为我们曾经是他们的“好学生”吗?
更有甚者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不能解决当代人的信仰危机。那我倒想请教应该用什么解决呢?难道要我们当代人凭空造出个“神”来,或者是把西方的“神”请进来?如此言者大概忘记一件事情了,中华文化之所之如此渊远博大,正是因为自春秋时期以来,在庞大国土上思想文化层面的争论、较力是一直持续着的,今天要解决信仰危机的唯一方法是精提炼中华文化,实现思想文化的大融合。除此之外,别有他途吗?
有趣的是,在某篇反对中国型管理的文章中提出:目前管理研究的一个死结是人们没有找到管理的内在要素的系统性问题。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不应该讲是死结,因为已经有一些成果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所谓的“死结”呢?这和西方经验主义、工具主义、精细化管理思想本身就有着莫大关系。在企业管理的范畴里研究企业管理会得出很多科学、精细的成果,但看不到内在要素的系统性是必然,因为跳不出来。要看清楚部分的运作,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得深入内部;要看清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解答基于部分影响而整体做出的反应;要看清楚整体的系统性,就必须以内部关系研究为基础,而研究整体与外部的关系。我们可以再来看德鲁克的一句话:“企业是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存在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企业的商业价值,并且基于商业价值指出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可难道说一个国家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各种类型的企业发展,就只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物质需求吗?不否认这一点是企业根本的存在意义,但不是企业的全部价值,要完整的回答“企业因何而存在”的问题,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看,这样才能看清楚企业在不同层面上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看到企业的全部价值了。而关于部分与整体的理性思辩,中国哲学里早有成果了,只要暂时抛开西方管理的“思考帽”,就有机会找到答案,关于这些内容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众所周知,至目前止世界上已经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以蒸汽机产生为标志发生在英国,第二次以直流发电机为标志发生在德国,第三次以计算机为标志发生在美国。而这三次工业革命先后为三个国家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更加深入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我们现在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迎来了第四次革命,这将是一次什么样的革命呢?是发生在科技还是能源领域呢?要我讲下一次革命无论生产、科技还是能源领域都不太可能,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人类已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巨大增长,固然这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同时也打破了或者正在打破人类原有的生存哲学,种种社会问题如鬼魅般袭扰着人们:贫富差距、失业、贫困、腐败……等等。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今天各国政府所非常关注的,历史经验证明,单靠物质文明的发达不仅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今天最富有的美国 也没能向全体国民提供医疗保险,有一个统计数字讲今天大概有41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还有可能会激化某些社会矛盾。要重构人类生存哲学,要解决种种社会问题,人类就必须迎来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由此调整前期物质文明建设当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进而促使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升级。
第二、现在各国在发展经济上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困难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依附于自然而生存,无论科技发达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的范畴,因为所有的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大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皆是向自然伸手索取了,从大自然获取能源而加之人类科技创造,使生产及生活得到飞跃。在这三次工业革命以前,人类虽然也一直在向自然索取各种能源,但性质和今天远不一样。由于科技的飞速增长,加之人类对物质成果不断提升的需要,索取自然能源早已进入了几何增长过程。但这些宝贵的资源毕竟都是有限的,于是今天的各国政府也都充分重视发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你不可能一下子把可用的东西全拿空了啊,全拿完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今天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虽然其结果肯定没有什么创新成份,肯定是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先已经讲过的了。但非常有必要让现代人从思想上体认到其内在含义,并从中反省,重构生产方式,从索取阶段步入到相互培育阶段。而全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则源于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深刻的转变。
所以我们认为,第四次革命一定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而推动人类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中国在文化方面的积淀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国家,直到今天她不仅保存着自己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其中的很多内容更为全世界所学习。这是中国面对下一个时代的明显优势。当我们带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谐走入下一个时代,就会发现它强大的能量,和空前的机遇。
谈中国型管理,即便是反对它的,也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只看到昨天、只看到今天、只看到西方都是不对的。只要是站在发展的角度上,无论是支持它,给它丰富内容的,还是批判它,给它找出问题的,就都是好事了。因为中国型管理必须经过这样一条轨迹才能成长、壮大。
---------------------------------------------------
QQ:594030481 (一思-李卫军)
Email: leexuesi@126.com
三心+二意+一思=成功

奋斗到底

积分:8989    金币:689
  |   只看他 3楼
一思:
是你的大作吗?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华零售崛起而努力工作!!!
MSN:johnathan_1972@hotmail.com
email:walcarre@163.com
QQ:365077660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