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2)
经理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经理人好象乐队中的总指挥。总指挥不会告诉每一个演奏者怎么演奏好自己的乐器,更不会自己去演奏一件乐器,这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的,他只告诉他们演奏的内容与节奏,否则演奏出来的乐曲就乱七八糟。其实,现代经理人更象旅游向导和足球裁判员。他的首要职能是引路,他的重要职能是在企业搞法制。
解决问题要讲究智慧
凡人忙于解决具体问题,智者主动解决根本问题;
凡人单纯解决当前问题,智者提前解决未来问题;
凡人力图解决全部问题,智者善于解决关键问题;
凡人只是解决有形问题,智者还要解决无形问题;
凡人总是解决别人问题,智者首先解决自己问题。
增强智慧意识
我们虽然要努力学习知识,但也要努力增长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多不等于智慧大。怎样学知识存在智慧问题,怎样用知识也存在智慧问题。国外已经开过好几次智力发展大会了,可见智慧发展何等重要。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先进国家,除了要学习他们现成的科学知识,也要表现出比他们更高的智慧;企业要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智慧。
战略与战术
战略指导全局,战术指导局部;
战略指导长远,战术指导当前;
战略比较原则,战术比较具体;
战略是大战术,战术是小战略;
战略统领战术,战术保证战略。
选好经理人是战略问题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有些老板日益感到缺乏精力、能力应付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于是想寻找经理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客观需要。也一些老板没有这种想法,他们既过重地看待手中的权力,又过高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问题是这种想法不能过迟,等到感觉缺乏精力和能力了才有这种想法就有些迟。聘用经理人是民营企业的大事,物色一个信得过的经理人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因此,老板需对经理人选作出战略安排。提前预测到这种需要,提前搞好对经理人的物色、交往、考察、沟通或培养、锻炼等准备工作,是智慧型老板的重要标志。
以德兴企
有人说“以德兴企”是说大化、说空话,岂不知德能感人、德能服人、德能引人、德能聚人。得人者得企业,得人者得市场,得人者得效益,得人者得发展,这难道不是人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吗?
使员工微笑
笑有多少种,其中包括微笑。微笑是自然之笑,是心情愉悦心面部表现,是人人追求的东西。使员工微笑,就是使员工心情愉悦。撇开文明问题不谈,最聪明的企业领导会努力使员工微笑。因为他们知道,要是员工心里不痛快,就甭想得到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全靠这“三性”。
给员工情趣与欢乐
在企业中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要搞管理主义。管理这种手段,有利、有弊,作用也有限。管理的目的无非是让员工多为企业作贡献。要是有其它办法让员工进入这种状态,何必非使用管理手段呢?我听说新加坡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而注重情趣建设;还听说国外有个顶尖公司专门成立了“欢乐委员会”,旨在使公司“成为一个愉快的工作地方”。但愿这些新动向能够引起广大企业领导的注意。
重要的是不断学习
私企老板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之所以这么强调,不仅是由于市场与社会变化得太快,也是由于很多私企老板原来就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影响私企老板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意识问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往往拒绝学习,原因是盲目地认为自己说话办事都是对的,根本就用不着学习。要是他们没有这种意识障碍,多学习点新东西并不困难,不但可以挤些时间去接受培训,而且从公司内外随时都可以请到“一事之师”。
好领导要指好方向
领导是指方向,管理是下命令。要组织一场进攻,当统帅的不指引正确方向不行,光指引正确方向不下命令也不行。看来,领导与管理是不可偏废的,在任何一种组织(其中包括企业这种组织)都不可偏废。问题是现在许多企业领导重视下命令,轻视指方向,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面临方向问题。为了辨明方向,就要好好调查、好好研究,必要时还要好好咨询。只有这样,才能当好领导。在方向不明、不正的情况下,管理就是瞎管理、乱管理。
专与全要有机结合
搞经营、学技术都讲究专,而且是专益求专。求专是必要的,专以致用,不专不精,不专不名。西方特别讲究专,“科学”这个概念的原义就是分科而学,分科而学就是为了专。然而,专有专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了防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就要顾全,全以防惑。东方哲学伟大处之一就是把握整体,整体方向把握对了,才不会出大的差错。我们应该整合东西方文化,把专与全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大资源观
人们应该树立大资源观,即不但要重视空间性资源,也要重视时间性资源;不但要重视有形资源,也要重视无形资源;不但要重视外在资源,也要重视自身资源;不但要重视智力资源,也要重视道德资源;不但要重视直接资源,也要重视间接资源。
赚钱与修德
现在,有一部分人在研究、宣传怎么赚钱,还有一部分人在研究、宣传怎么修德。这两种研究、宣传工作应该结合一下,因为赚钱与修德并不矛盾,至少从长期来看是这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不关心别人利益的人也很难得到自己的利益,双赢战略或多赢战略就是这么提出来的。其实,中国古人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过精辟论述,这就是:“德者,得也”。
讲道德是一种智慧
人的智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人与人打交道有个道德问题。讲道德是一种智慧,因为只有讲道德才能与别人相处,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与拥护,才能干成大事业。
家族的力量有限
要想把业绩搞上去,光靠家族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一个公司要想有很大竞争力,必须有高级的战略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等,试想一下,哪一个家族能够同时拥有这些高级人才?因此,必须下决心打破家族管理模式,走现代公司发展的道路。关键是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和树立这方面的意识,意义明确了,意识增强了,怎样寻找和使用家族外的人才就好办了。
于无形处放光彩
古人早就说过:世间虽有万物,一阴一阳而已。干什么事都要把握平衡,最基本的平衡就是阴阳平衡。许多人都重视阳性即看得见的东西,不重视阴性即看不见的东西,这就发生了不平衡。聪明的人不是这样,例如海尔的张瑞敏就说过,我相信无形的东西往往更加重要。道德、精神、魄力、智慧等无形资源在整个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是主要位置。开发这些无形资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很多人不愿意在开发无形资源上下功夫,主要原因是对无形资源缺乏认识。战争讲究出其不意,竞争也讲究出其不意。正因为很多人对无形资源不在意,所以,谁重视无形资源,谁就能于无形处放光彩。
营销“七步棋”
无论是产品营销还是服务营销,只有走好七步棋才能赢得客户。一是让客户知道,二是让客户明白,三是让客户相信,四是让客户喜欢,五是让客户放心,六是让客户感到值得购买,七是让客户明白为什么买你的而不买别人的。
要重视营销战略
营销策划分两个层次:一是营销战略,二是营销战术。我发现很多企业重视营销战术而忽视营销战略。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整个营销具有重大作用,应该引起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
与客户心心相印
市场机制之一是促使企业善化。企业必须向有利于客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被市场解聘,或在市场中下岗。企业竞争实际上是为客户服务的竞赛。谁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最多、最好、最周到、最热情,谁就是市场之王。要赢得客户的心就必须首先了解客户的心,实事求是地讲,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方面的知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哪个企业提前做到了与客户心连心,哪个企业就是未来英雄。
品牌的价值与形成
品牌是一个信息,是一种暗示。广大客户看到或听到了某个商标,就自然知道并相信了它所代表的价值。当商标具有这种作用的时候,就转化成了品牌。
产品或服务决定品牌,品牌也反作用于产品或服务。品牌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品牌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即使它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已经有了变化,人们还往往像没有变化之前一样看待它。
客户既购买产品或服务本身,也购买他们的标志,购买标志往往是让别人看的,因为它往往能代表使用者的身份。
品牌是由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决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企业的道德、精神、胆量、智慧、毅力和专业技能等各种要素聚合而成的。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任何品牌。
培训工作要上水平
培训无疑是重要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应该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水平。
第一,要拓宽培训领域。再也不要把培训简单地理解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只是培训的一部分。除了技能培训,还有企业战略培训、各种战术培训、价值观培训、团队精神培训、创新培训等。
第二,要选好培训内容。在培训之前要把培训内容准备好。拿企业战略来讲,假如企业战略本身就有问题,那么越培训情况就会越糟糕。
第三,要突出培训重点。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但能够用于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有限。因此,一定要善于把握培训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四,要改善培训形式。不要一培训就上大课。互动式培训是一种培训的好形式,值得大力推广。
重视人的能力
不仅招聘讲究学历和经历,提拔人、评职称也讲究学历和经历。对学历和经历不能不重视,也不能太重视,因为它们并不代表能力。单位用人用的是人的能力,可往往不认真考察人的能力。不重视能力的单位得不到真正的能人,这些单位拥有的往往是学历证明和员工履历表,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