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家宝总理发表署名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系统提出了我们国家的不发达问题。这个“不发达”没有停留在人们惯常听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高、2000万贫困人口、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概括上,而是着重提到了制度体制的不发达对中国发展的制约。制度与规则的缺失同样影响着中国内外资零售业的公平竞争,从而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本期就此问题,转发了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关于零售业本质和竞争规则缺失问题的论述,希能给读者以借鉴。——《超市周刊》
郎咸平在2007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搞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如同没见过足球的人第一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而且上阵之后,才发现组织者也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定规则,边做裁判,急了,还不时上来踢两脚。”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零售业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中外零售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价格战到差异化经营,从自愿连锁到大规模并购,不一而足,但行业内的规则缺失严重伤害了零售业的健康发展,这也并非零售业所独有,各行各业都如此。把水闸打开之前要挖沟渠,引到需要的地方去灌溉,如果不挖沟渠随意打开水闸,洪水就会把所有的粮田一起淹没。市场竞争的沟渠就是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我们从加入WTO到现在,大家根本不知道要挖沟渠,比如我们没有自己的《反垄断法》,而据麦肯锡的预测,5年以后外资零售业将席卷中国,占据中国80%的市场。如果规则缺失问题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年以后外资零售业就不会像刚进入国内一样竞相杀价,一定会形成垄断。
深圳地区有家供货商去年与一外资零售商合作,货款达 32万元,结账时一算账不但没有收回32万元货款,反而欠了对方钱!现在外资零售业占了百分之几的份额就这么嚣张,占80%份额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们总认为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模式,其实本质问题并不在这里。日产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打进美国市场的日本企业,而到1999年却几乎宣布破产,于是请来了法国人德根,德根把日产之所以走到这样的境地归罪于日本所孕育的僵化思维。日产缺资金吗?日产在1999年全球总额是两兆日元。缺技术吗?如果缺技术它就不可能进入美国市场。缺人才吗?不可能的;缺管理模式吗?日本人的管理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还深受美国推崇。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资金,甚至有自己特色管理标准的日产一败涂地,德根的解决方案既不是融资上市,也不是引入IT系统降低成本,更不是到大专院校招收更好的学生做员工,也不是改革管理模式;德根在艺术中心召开大会宣布:从今天开始,所有的日产员工要把过去一切全部忘记,我们就成功了。这就是“白纸论”。日产的失败是僵化思维的失败。2003年索尼业绩大幅度下滑,2005年的6月22日,索尼向外界宣布,要把董事长的位子让给英国人史密斯德爵士,当时说法是如果找一个日本人,他的僵化思维是不足以解决索尼问题的。日产和索尼是非常好的风向标,日本企业遇到困难所想到的是思维问题,而这个思维是非常软的东西,摸不着看不见,不像资金、技术、人才可以谈得很清楚。思维这点我们谈得太少了,以至于我们天天在想怎么搞促销,怎么搞价格战,这就是在用僵化的思维面对已经变化的消费者。
因为中国商业缺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也不是管理模式,而是一个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只有它才能够影响和改变本土零售业的现状。
行业本质有多重要?换个角度说,在这个行业你成功了,应归功于你的思路和行动遵从了行业本质,你失败了是因为你违反了行业本质。
但本质没有浮在现象的表面。比如说运动服装,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国际化,世界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相继进入中国, 2003年耐克已经成为中国第一,2004年阿迪达斯成为中国第二。为什么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中国企业总是表现不如人呢?中国的手机企业像TCL、联想,都会做手机,更不用说低端手机,可是诺基亚做的低端手机居然把我们的低端手机给打败了。另外是服装业,外资的服装行业进来后也严重冲击了本土服装业。我们的产品一直是靠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没有从内在上维持消费者发自内心的忠诚。
大家都在用这种思维在做:上市、融资、人才、改变管理模式。但是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你有没有把握住行业本质?运动服和运动鞋也是多种竞销的产品,它的行业本质是引导消费者参与的文化和精神,而不是它的高技术含量,比如运动鞋是防震的、耐跑的、衣服是快速吸汗等等。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品牌大多在中国制造,像东莞有家企业,现在生产耐克14%的运动鞋,证明这个行业技术壁垒很低。运动服的本质特点是什么?那就是耐克、阿迪达斯对它的产品所赋予的运动精神。如果到现在认为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打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你已经失败了。品牌战略也不是灵丹妙药,因为品牌是产业把握之后的结果,不是成功的原因。今天就算把耐克品牌送给你,你一样会失败,因为你没有办法把握它所带动的运动精神。耐克的运动精神: JUST DO IT,发挥潜能,阿迪达斯的运动精神:一切皆有可能。耐克的代言人是迈克乔丹,给阿迪代言的是贝克汉姆,你认为他们的角色就是打产品知名度,其实是借他们身上带出的运动精神。
千万不要小看“感觉”这两个字,“感觉”是今天的一个重要系数,感觉太重要了。零售本质上是一种体验经济。
星巴克有10241家连锁店,几百亿美金资产,看似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打败它。如果你想做最好的咖啡,搞新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员工发挥所长,一切皆有可能,那么你就错了。星巴克的成功是因为星巴克把握了行业本质———体验,品质、资金、技术很重要,不能没有,但星巴克把握的是体验,英国的尼路咖啡公司更是把体验的感觉发挥得淋漓尽致。1997年开始,英国这家公司利用挖掘更深层次的体验成功打败了星巴克。你去星巴克一看,都是绿色的,到尼路咖啡一看,每一家分店完全都是不同的欧洲风格,进去四周都是名画,窗外是漂亮的阶梯,整个过程让你如沐春风———就是这种感觉打败了星巴克。
今天中国企业的问题是国际化背景下走不出去,惟一的生存机会是回头看本质问题。国际化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国际化———大吃小、强吃弱,在这种背景下会使每一个参与者日子变得更加艰难。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大部分时间是不太赚钱的,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还到处开分店?而且零售行业贷款很难,为什么外资零售企业会继续开分店?外资零售业手法之奇特不敢想象。虽然中国市场不太赚钱,甚至亏损,但是国外市场赚钱,可以弥补国内亏损并支持其在中国的扩张。外资零售企业扩张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迅速引进它的最先进物流体系,从而形成竞争对手无法短时期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垄断。零售业本身也是大吃小、强吃弱的竞争。电子零售业前期的发展是中国特有的,然而外资进来一样会大吃小、强吃弱。
现在大汽车厂在中国也可以涉足零售业,奔驰也自己开零售店卖汽车,这意味着大吃小、强吃弱的时代又来了,并且将席卷中国。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业规则。目前我们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是对于整体零售业而言,要呼吁政府制订并建立起一套规则,其目的不是保护,而是给内地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第二,零售业是个非常大的行业,包罗万象,但把握住行业本质是未来成功的关键。零售行业的发展,要以规则建立为主导,以行业主导为推动力。资金、技术、人才很重要,但是能够让你成功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的战略指导思想必须符合行业的本质。
--------------------------------------------------- 春花 秋月 夏雨 冬雪 此景几许清闲 陈酿 佳肴 知己 良朋 待得半世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