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即墨老酒的凤凰涅磐之路

即墨老酒

积分:43    金币:9
  |   只看他 楼主

即墨老酒的凤凰涅磐之路

——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理事长、新华锦(青岛)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即墨黄酒厂厂长李忠毅

 

编者按:

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市,古称“醪酒”。

八年前,尚在低谷徘徊的即墨老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凤凰的涅磐之路是经历过生死挣扎之后的重生,是破茧而出的绚烂。

 

“‘南有绍兴花雕,北有即墨老酒’,我们在山东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基本上是没有对手可言的,在东北三省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已将触角延伸到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广东等其它市场”。

说这番话的人,就是让即墨老酒重新振作的李忠毅——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理事长、新华锦(青岛)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即墨黄酒厂厂长。

在见到李总的时候,尚未来得及问其他话题,山东汉子特有的憨直,率真表露无疑。对于即墨老酒的发展,李总可谓是胸有成竹。

可就在八年前,这款中国的历史名酒还在困难中挣扎,李总临危受命,在非议中沉默,在沉默中重生。

 

即墨老酒的沉默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酒,即墨老酒作为中国黄酒中的精品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

据现存的史料记载,青岛即墨地区自古就是一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繁荣之地,盛产黍米、小麦,崂山泉水甘甜爽口,具备了酿酒的基本条件。从即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发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黑陶小酒杯”、商代提酒用的“堤梁卤”和饮酒用的“爵”、周代温酒用的“舟”、汉代行酒令用的“投壶”和饮酒用的“角”等,都反映了即墨酿酒的历史。即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即墨大夫,战国时齐国人,齐威王时治即墨,廉洁勤政,政绩卓著,人民生活富足安逸。为表感激,当地百姓每年用丰收的黍米酿造“醪酒”,慰问大夫。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即墨酿造黄酒十分兴盛,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俗称“醪酒”。盛唐时期,人们发现喝醪酒有舒筋壮骨之功效,名其曰“骷髅酒”。宋代以后,即墨的“老干榨”黄酒已成为一大产业,酿酒卖酒的黄酒馆遍布城乡。清光绪年间,即墨城内有“隆盛栈”等老酒馆十几家,到了民国时期,黄酒年产超百吨。在即墨,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醪酒酿造和饮用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像战国时期的醪酒助威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秦末汉初的田横五百义士痛饮醪酒慷慨就义的壮举等。历代文人墨客也都流下饮醪酒的名句。大诗人李白曾誉为“金液”,即墨名宦黄宗臣留有“石上开樽有浊醪”的名句。秦始皇东巡崂山,曾亲口品尝醪酒,并将其定为贡品。当代许多领导、名人如舒同、杨得志、杨成武、谭启龙、贺敬之、欧阳中石、廖静文、于若木、吴作人等,都为即墨老酒留有墨宝。在即墨,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即墨老酒文化,各种饮用礼仪习俗蕴藏于千家万户之中,世代相传。

解放后,在旧作坊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山东即墨黄酒厂,开始沿用传统工艺生产老酒,同时将产品定名为“即墨老酒”,并注册了“即墨牌”商标。

2000年,注册了舒同亲书的“即墨老酒”四字连用标识。即墨老酒看似一切名正言顺,可是在计划经济的阻碍下,并无长足发展,于是新华锦集团对即墨黄酒厂进行收购。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即墨黄酒厂的产量非常低,尤其是在1993年到1998年,酒厂的发展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于是即墨市政府响应国企改制的政策,将即墨黄酒厂整体转让于新华锦集团。”李总说到了他和即墨老酒的渊源。

当时,李总在新华锦集团做贸易工作。2001年,集团公司派他去管理山东即墨黄酒厂,从此开始了他对即墨老酒一心一意的爱恋。

新华锦集团买断山东即墨黄酒厂全部产权后,在长达三、四年的时间沉默了。

该厂的转制使很多人对其发展充满期待,本以为有新华锦集团的强大支持,该厂很快就会有几笔不同凡响的大手笔运作。可漫长的等待让人们失去了耐心,猜测、质疑接踵而来,更多的人开始相信山东即墨黄酒厂转制后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

沉默是为了重生

 

面对种种非议和责难,李总并没有回应,就如一粒石子掉在大海里,波澜不惊。

“其实我们是在存酒、在开发新产品、在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设备问题、技术问题、解决市场网络问题。我们的网络都是在那三四年时间建立的,我们的设备都是在那三四年时间购置的,我们的产品都是在那三四年时间开发的。我们是在积蓄力量,等我们的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就会有所动作,这样才不至于说得多,做得少。”他的自信和坦然,是经历风雨锤炼之后的淡定。

一个四年,让他思考如何才能让即墨老酒走出山东,走向更广阔的明天。

一个四年,让他和酿酒师日夜奔忙,为调制合适的口味,为解决技术的难题。

一个四年,让他彻彻底底爱上了即墨老酒,这一与他原有的工作毫无共同点的事业。

一个四年,让一个酒业新兵,成为将军。

李总是做国际物流出身,在来新华锦集团之前,他在山东外运任职。从物流到贸易,从贸易到酒行业,“虽然我是黄酒市场的新兵,但我相信用我们的品牌,用我们的品质,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回报,我觉得做黄酒应该有一种霸气”。

多年做国际物流的经验给了他足够的底气。“用作物流的方法来做酒,找到产品和物流的结合点”是李总运作即墨老酒的秘籍。“在接管酒厂前,酒厂有仓库,有车队,有装卸工,为什么我们不借助三方或四方物流做产品的配送?我可以在某一个中转地区放上一个仓库,或合作一个仓库,或把它交给三方物流公司来做,这不是用很小的投入产生很大的效益吗?”

有的经销商希望自己有个仓库,既做配送又作渠道,李总给予大力支持。有的比较远的地方李总借助三方物流,减少运作成本。李总说他当时就考虑酒要做得好,就必须下降终端。而食品物流消耗最大,能够把这部分成本节省下来,就相当于提高了产品的利润。在原料物流上,李总也精打细算。把原料的加工运输都交给合作伙伴完成。这样,不仅酒厂节省了成本,合作伙伴也发展了一定的规模。

原料+成本+物流做到很好的结合,李总带领即墨黄酒厂远远地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李总在不断面对难题,也在不断地解决难题,而其中的过程加深了他对即墨老酒的感情。

 

扩张才刚刚开始

 

随着黄酒涨势迅猛,各大黄酒厂纷纷展开了扩张步伐,意图打破白酒、啤酒、葡萄酒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图一争天下。

李总同样也想雄霸天下。

到目前为止,即墨老酒已经从以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出多品种、多口味、多形式的产品系列。不仅有适合北方人饮用的口味,也有适合南方人喜好的口味。在产品线上形成了低端产品占50%,中端产品占30%,高端产品占20%的格局。

 

如何让即墨老酒真正独步武林?“经过探索,我们找到了发展即墨老酒的新路子,这就是:坚持继承创新,弘扬老酒文化,创新市场营销,不断深化改革,使即墨老酒逐步走上了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以山东为根据地,面向全国,设立两个营销公司,开发一些重点地区,找一些大的渠道经销商来操作,使即墨老酒的年销售量连续4年以30%的速度递增……”李总思路清晰地规划着他的武林大业。

 

在李总看来,“南绍兴,北即墨”的格局终有一天会打破。

目前南北双方都在努力之中,这将是一场激烈的市场拉锯战。

“我放弃干了二十年的物流投入到即墨老酒的运作中,即墨老酒于我已经不是一种职业,而成为我毕生奉献的事业了。”在采访的最后,李总深情地说。

点评:

传说古老的中国有一种极为丑陋的鸟,它毫不起眼,甚至招人厌恶,却在四处寻找一样东西——烈火。一旦发现,它便会飞入烈火中,而最终的结果却不是死亡。烈火烧毁了它丑陋的羽毛,取而代之的,是那火红的双翼,威严的头冠以及艳光四射的腰身,它就是百鸟之王——凤凰。

即墨老酒从1998年一个濒危的企业,一步步突破,一次次出击,也在痛苦和挣扎中不断发展壮大,正如凤凰涅磐一样,经历过烈火的洗礼,终于赢来百鸟朝凤的辉煌。


---------------------------------------------------
即墨老酒 黄酒北宗

即墨老酒

积分:43    金币:9
  |   只看他 2楼
即墨老酒 黄酒北宗
---------------------------------------------------
即墨老酒 黄酒北宗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