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财富》改变排名标准,将服务业包括在500强之内,从这时起,500强的排名表上出现了中国大陆企业的名字。1994年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是:中国银行、中国化工和中国粮油,它们分居500强的第207、209和342位。除1995年中国化工落选外,从1994年到1998年,这3家企业一直榜上有名。1998年,500强名单上又增加了中国石化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家企业。
表3 1998年中国大陆入选500强企业
单位:亿美元
名称 | 销售收入 | 名次 | 利润 | 资产 | 股东 权益 | 雇佣人数(万) |
中国石化 | 340 | 73 | 1.94 | 516 | 186 | 119 |
中国工商银行 | 218 | 160 | 4.17 | 390 | 222 | 56 |
中国银行 | 211 | 171 | 6.83 | 337 | 172 | 20 |
中国化工 | 138 | 304 | 0.67 | 49 | 10 | 0.8 |
中国粮油 | 124 | 362 | 0.93 | 47 | 16 | 2.8 |
资料来源:
不难发现,中国入选企业主要来自服务业(两家银行、两家外贸公司),而中国石化则是靠行政组合取得规模的,这是它首次参选就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国家关于发展大企业集团战略的提出,一些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出了进军500强的口号。1998年3月,《人民日报》曾公布了中国一些有实力,并且想进入500强的工业企业名单。(见表4)
可以看出,即使拿表4中的企业的第一名与500强的最后一名比较,差距仍然很大。在1996年的500强排名表上,最后一名的销售额是91.69亿美元(1998年最后一名是89亿美元),而上述企业中销售额最大的上汽集团只有79亿美元,相差12亿多美元,其他企业相差更多。由此可见,中国企业进军500强,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除通过了自身积累,壮大实力外,通过市场力量,实行企业联合、重组、收购、兼并,走外延型扩张道路是明智之举。
表4 我国打算进入500强的企业
名称 | 1996年销售收入 (亿人民币) | 1996年销售收入 (折合亿美元) |
上汽集团 | 656 | 79 |
宝钢上钢联合 | 460 | 55.4 |
东联集团 | 400 | 48.2 |
大庆油田 | 395 | 47.6 |
上海电器集团 | 354 | 42.7 |
一汽集团 | 317 | 38.2 |
上海石化高桥石化 | 250 | 30.1 |
四川长虹集团 | 120 | 14.5 |
青岛海尔集团 | 62 | 7.47 |
还应看到,我国有些企业没有明确提出进军500强,但其实力已经达到或接近500强的水平,如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由于《财富》评比标准的限制,以及一些公司在财务制度上与国际惯例的差异,有些公司被视为行政性公司,即不是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公司,因而不被列入500强的候选名单。由此看来,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也是推动我国企业进入500强的重要一环。
应当看到,进入500强的企业大多是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公司。除了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等硬指标外,这些公司在发展战略、经营方式、管理水平、人才开发、营销能力、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跻身500强,除了要看到“硬件”方面的差距,更应该看到“软件”方面的差距,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500强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毫无例外地把它们的先进经验带到了中国,这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天然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通过本书提供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洞悉500强先进经验的一些侧面。当然,500强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也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成功的案例很多,失败的案例也有,从本书中关于微软最近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麻烦中,就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企业的500强是哪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这里,我们不妨简单进行一些介绍。
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管理世界》杂志成立了中国企业评价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的大企业排行,即按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评出每年的工业企业500家和服务企业500家,此外还有行业50家和地区50家。该中心的排名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有人认为“这一排名第一次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但也有人对其数字的准确性表示怀疑。
遗憾的是,几年前国内刮起了一股乱评比风,各行各业的众多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有些机构不具备评比条件,评出的结果没有权威性;有些机构借评比之机,向企业乱收钱,甚至出现不交钱就不能上榜现象,排行榜成了“排钱榜”,致使严肃的评比活动失去了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于1996年对乱评比现象进行了制止,规定今后凡举办评比活动都要经过严格审批。正在进行的评比活动,除特殊有意义的外,多数都要停下来。已经进行了8年的中国企业500强评比活动也在取消之列。
表5 中国主要企业排行榜
名称 | 评比机构 | 备注 |
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 | 《管理世界》杂志 | 已停 |
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业企业 | ||
全国电子企业500强 | 信息产业部 | |
全国进出口额最大500家企业 | 外经贸部 | |
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 | ||
全国十佳合资企业 | 经济日报社 | 已停 |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 | |
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评价 |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 | |
中国企业家协会 | |
很多企业认为,评选中国的企业500强本身是件好事,它对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间竞争、促使中国企业向国际大企业看齐,都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在条件适当时恢复这一活动。但他们同时又指出,评比应由权威机构来进行(不一定非得是政府机构),要拿出准确的数字,保证评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有人呼吁,应当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例如《财富》和《福布斯》的排行方式,建立起规范化的我国企业评价体系。
中国:未来50年
从1995年开始,时代-华纳公司下属的《财富》杂志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财富》全球论坛。《财富》希望利用这种形式,邀请它评选出来的500强企业与会,共同探讨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而,它被称为是“设计世界经济内涵走向的企业界盛会”。今年是《财富》全球论坛的第五届年会,也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年会,会议定于
《财富》全球论坛对参会者的身份有严格的规定,参加论坛的正式代表必须是商界领袖,也就是企业的总裁、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由于参会者身份和地位都很高,因此每次论坛都被看作是世界经济中最强者之间的对话。而大公司的首脑们,则把参加全球经济论坛看成是一次“脑力激荡”和“激发思维”的难得良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未来50年”。会议将探讨中国进入21世纪的商业环境和超乎寻常的商业机会。此外,中外工商界还将就中国与全球财务系统的整合进程、电子商务、中国企业家、全球娱乐业、能源与环境等问题进行讨论。
《财富》杂志把今年的全球论坛选在中国上海是有深刻含义的。《财富》杂志对历届年会的地址选定都十分苛刻,论坛地点必须选择在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因为只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活跃与会者的思维,才能使他们在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的大格局中准确把握自己公司的方位,才能使经济巨头们满载而归。
据负责本次论坛筹备工作的《财富》杂志会议部总裁尼德姆称,早在1998年初,时代-华纳公司总裁杰罗德·列文(Gerald Levin)就亲率一个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为本次年会探路。《财富》认为,纵观中国近20年的巨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有两点是不容置疑的: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而且增长潜力巨大;二是世界上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寻找经济稳定增长的区域,以便融合进去,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如果将这两点结合起来考虑,结论就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理想的合作伙伴。
尼德姆说:“尤其重要的是,面对波及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表现出的积极负责的态度,以及中国在稳定地区金融形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时代-华纳集团的领导们进一步坚定了‘看好中国’的信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致决定,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选址中国,具体地点定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上海浦东新区。”本次年会引起了众多中外企业家、政界要人和知名学者的关注,大部分500强企业都已报名参会。
尼德姆称:“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在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未来蓝图中,中国无疑是首选。尽管面临亚洲经济的挑战,但他们对中国的兴趣之高却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份献给充满活力的中国和上海的礼物。”本次会议的主办人《财富》相信,1999年的全球论坛在规模和质量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中国政府对本次年会在中国召开给予了相当关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允赴会,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