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唐纳德担任CEO的正是他的老板,星巴克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一个自始至终被视为星巴克“灵魂人物”的关键角色。这和2007年4月全球PC巨头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取代前CEO凯文·罗林斯,重新执掌公司大权的情形如出一辙。
别惊诧,比起任何一份没有舒尔茨签名的公司文件,他的“个人承诺”似乎对投资者更有效。星巴克在纽交所的股价在1月9日上涨8.1%,报收于19.86美元。当然,人们还是更情愿相信,舒尔茨能去除星巴克在扩张过程中随着咖啡香味一同弥散的“官僚气”,让它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并非仅仅是在店中体验苹果的iTunes音乐和WiFi无线上网。
“迈向未来”
在给顾客和投资人的公开信中,舒尔茨用了一个相当响亮的题目:“迈向未来”。当然这首先意味着告别过去,近年来令人忧心忡忡和充满遗憾的过去。
正如一些经常光顾星巴克的顾客抱怨的那样:“在我办公室旁边的星巴克里,5天内有2天我因为没有时间等到我的黑咖啡而离开了,不过一杯什么都不加的黑咖啡而已,却要花上足足15分钟。”
当然,最重要的是,舒尔茨要使星巴克“光复”那些已沉淀的、优雅甚至古典的基因,用它自己的话说,是“寻找灵魂”。“我们必须照照镜子,意识到是时候回归核心,并作出适当的改变以光复传统,以及找到我们所有人都具备的对于星巴克真实体验的热情。”这其中包括,它们必须重新定义什么是一杯好的咖啡。
小心麦当劳
与麦当劳竞争咖啡饮品市场的顾客,与其说是挑战,倒不如说是羞辱——或许,它已成了舒尔茨的感伤。
事实上,麦当劳推出咖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2006年麦当劳曾推出“极品咖啡”产品,继而进行了甜茶和冰咖啡的市场测试。此后,又在美国的800家分店增加了咖啡饮料产品。这意味着麦当劳30年以来菜单内容的最大变革。2007年11月,在一次与分析师的例行会议中,麦当劳总裁唐·汤普森(Don Thompson)表示:“我们会逐渐地把饮料产品从跟餐业务转化为主导业务,成为消费者光临的目的,也会使我们成为在这个领域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此后数月,麦当劳率先在美国的店面增加各种咖啡饮料和鸡肉饼三明治的供应规模。你现在可以看到鲜奶咖啡、朱古力咖啡、泡沫咖啡、特浓咖啡等产品在柜台销售。不久后,麦当劳还计划增加甜茶、法拉沛和瓶装饮料等更多类型的饮料产品。
你可以想象它将为麦当劳带来什么。从价格上看,麦当劳饮料的单位价格比星巴克约低50美分,同时,它极为看重质量的保证。质量、产品的丰富程度及合适的价格成为它最好的竞争利器。在美国的麦当劳,加盟店在2007年8月份的销售平均攀升了8.1%——咖啡饮料和早餐品种的扩张拉动了它。而在美国,自2006年2月推出咖啡饮料开始,麦当劳的咖啡销售在2007年6月已上升20%,其中热咖啡、冰咖啡和特色混合咖啡等在内的咖啡销售2007年上升了34%。看来,麦当劳咖啡的口碑还不算坏,它留住了新消费者,也带动了食品的销售。
好在,对于星巴克来说,这个羞辱还不算激烈。毕竟仍有不少麦当劳的忠实顾客分不清拿铁和卡布其诺的味道,麦当劳在咖啡市场的份额也只占到1%。但也许最终令舒尔茨感到不安并最终复出的是,一份针对消费者的报告开始指出,就连麦当劳的咖啡,其口感和质量也比星巴克的要好。
相关阅读
麦当劳与星巴克:谁动了谁的“咖啡” 另一家凭借连锁快餐生意崛起的巨头麦当劳,却因为卖出越来越多的咖啡饮品而利润大增。在星巴克的股价跌半的同时,麦当劳的股价却上升了30%。
消费疲软放缓扩张 星巴克在美国关闭百家店面 鉴于目前疲软的消费以及避免同行间的“厮杀”,其将放缓国内扩张新店的步伐。星巴克公司1月30日宣布,正在关停业绩表现欠佳的100家美国连锁店。
临危换帅 舒尔茨“归来”欲重振星巴克 在此之前,星巴克股价已经连续17个月处于下跌趋势,全年股价几乎缩水一半。新的
去星巴克?还是麦当劳 麦当劳
(本文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骆轶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