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销前有大量库存而常生的负毛利?
你已经说了,“促销前有大量库存”,可能在促销期间也会有进货。那么这就会产生一个“移动平均成本”,既然“促销前有大量库存”,那么它的“移动平均成本”必然大于促销价,从而产生负毛利。
2.那使用空进空出有什么意思?他这样还是一样的进价啊?
“空进空出”应该就是“假进假退”吧,呵呵。这是一个非常损人的办法。其中的奥妙只要是课级主管都应该清楚。不告诉你,因为这个方法太阴损了。至于“他这样还是一样的进价啊”?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你使用了“假进假退”,你的进价肯定是正常的了,不会出现负毛利的。估计楼主职位有限,接触的不多。多学习吧,此法真的不推荐使用。
我觉得楼主是不是要先搞清楚毛利是如何计算的呢?【零售价-成本价】/零售价=毛利率。
因为各家软件计算成本的方式不一样,可能会导致成本价格显示高于零售价格的情况,这样的时候,就出现负毛利了。所以,通常专业的软件,都是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成本价格,这样是不会出现负毛利的,除非你故意把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亏本销售,这样的负毛利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是把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是不会出现负毛利的。所以只能说,你们使用的软件太落后了,成本计算方法有问题。
cost = (在库金额+入库金额-退库金额)/(在库数量+入库数量-退厂数量)
用这样的算法,你说的“空进空出”实际上是不影响成本的,除非这个人有权限修改了价格。如果可以这样任意修改价格,那这样的公司,管理存在巨大漏洞。小小估计,一个有这样权限的人,如果是店长,一个月搞上万元商品损耗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采购,呵呵,那就不知道可以坑公司多少钱了。
促销前如果有大量存货,为了避免负毛利,那就搞“假进假退”。通过单据调整的方式,把原来的库存商品按正常的成本退出去,再按促销成本进回来。这个过程仅在单据上体现,不是真的先退货再进货。这样一来,你的库存就全部变成促销成本了,也就是把负毛利的事转嫁到供应商身上去了。
虽然有点点卑鄙,可要卖场完全承担这个负担也不是很公平,毕竟做促销的时候,供应商也是得利的一方。
个人觉得,如果卖场能如实提供促销期间的总销售,那么可以采用按正常进货价进货,但是根据促销期间的销售数量,在结账的时候减去促销期间这个成本差。这样对大家都公平,可惜在卖场强势的情况下,这样的办法基本不可行
- 该帖于 2009-3-14 14:35: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