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灌水]史宪文:职业生涯第四定律

风舞九天

积分:193    金币:114
  |   只看他 楼主

史宪文:职业生涯第四定律

     27岁的诸葛亮,为何能和46岁的刘备一见钟情,真诚到死?

     这就是知遇之恩起的作用。

     为什么诸葛亮能得到刘备的赏识?那是因为他俩具有知遇的定律关系。

     一个四十不惑,一个三十而立;一个在自我价值实现,一个在寻找归属。

     在孔子设定的生涯发展规律中,他俩属于临代,一个而立,一个不惑——临代易知。

     在马斯洛需求五层次上,一个追求第五层(价值实现),一个追求第三层(归属)——隔层易遇。

     所以,“知遇有约”就是生涯规划的第四定律,这个定律的内涵是:临代易知,隔层易遇。

     并非所有的40岁人都知道30岁的人,关键在于40岁的这个人是否不惑,拿现代概念来说,不惑是知本的概念,是知本成熟的标志。刘备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但具备识别和使用诸葛亮智慧的知本,做不了千里马,不见得做不了伯乐。

      两个人追求的层次相同,那是显在的一对竞争者;两个人追求层次相临,那是潜在的一对竞争者。竞争者可以在强大的外力压力下合作共生存,一旦没有了外界压力,相互竞争是难免的。

     而隔层次追求不存在任何竞争问题。

     人生离不开恩人帮助、高人指点、能人带领。

     年轻人愿意和自己同类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这是横向交友,是必要的,但不充分,也不关键。

     关键的是纵向交友,知遇你的恩人尽在纵向朋友之中。

     在职场中,如何跟比自己年龄大很多、职务高很多、成就多很多的人士交朋友?第五定律告诉你。

     摘自史宪文《WBSA人生经济学》手稿

---------------------------------------------------
www.wbsa.com.cn
ok.cn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