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李宁:冠军的心

铁血大旗

积分:10735    金币:5693
  |   只看他 楼主

序:“一切皆有可能”

十多年前,我最喜欢的“国之青年”是李连杰和李宁。因为他们青春俊朗,身怀绝技,名满天下。

记得有一年去香港,看当地的综艺节目,“两李”是嘉宾,主持人让他们做表演,于是,一个打了一套长拳,一个就地做了几个托马斯全旋,现场女星尖叫,掌声汹涌。李连杰很从容地笑,李宁则一脸拘谨,手不知道往哪里放。当时就直觉,这个人看来不喜欢这样的场面。

果然,十多年来,常常看到李连杰的电影和作秀,却再也不见李宁。

蓝狮子与中信出版社、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一起策划出版“中国百家标杆企业”,我对虞立琪说,你可以写李宁。

李宁很难写。

难处最大的地方是李宁。

用一个超级体育明星的名字做品牌,好处在于认知度高、市场启动迅速。危险之一,李宁可能会犯错误,说错话,做错事,一个企业之品牌维系于一人之声誉,没有比这更大的风险。危险之二,体育明星最容易过气,今天走进李宁专卖店,老大的一个“大鲨鱼”奥尼尔,小朋友问:“谁是李宁?”

第二个难处是运动鞋。

迈克尔·波特在他的战略学教科书中,前20页就会讲到一个道理:一个企业要成功,首先要进入一个好行业。这个道理很像“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运动鞋就不太像是个“好行业”。

原因很简单,全世界最会做品牌的企业在这个行业里就有好几个,耐克、阿迪达斯、锐步还有Kapaa,哪个都不好惹,而且,运动鞋的技术革命期已经过了,创新已经刚性化,没有办法找到“蓝海”。更糟糕的是,中国是全球运动鞋的第一生产大国,一大堆国产品牌靠产能优势、价格优势活着,为了跟“李宁”打价格战,它们“时刻准备着”。

“李宁”就这样,夹在中间。

但是,它硬是做到了中国第一名。

因此,“李宁”的标杆意义就在这里。它是怎样把又酷又炫又不确定的明星光环稳定下来的?它是怎样在夹缝中超越列强的?

读了虞立琪的这本《李宁:冠军的心》,我才知道“李宁”之难,还不仅仅这一些。过去十多年里,它一直在过大关。

李宁公司的产权清晰是一道关。当年健力宝的李经纬资助李宁创业,在产权上却含糊得很。如今,健力宝已萧条,李经纬已“陨落”,“李宁”宛若老树上的一枝“奇葩”,它是怎样别开天地的?

李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是一道关。以个人命名的企业很容易成为一个人的威权公司,在公司治理上极其容易偏执。今日的李宁公司,却是一个健康的经理人公司,李宁本人甚至很少在公司出现,它是怎样培育出这种治理结构的?

李宁公司的品牌国际化是一道关。体育是最泛全球化的产业,靠激励民族热情来推销运动鞋,一定走不了太远,但把自己抹成一个黑人或白人,也不是正道。今日的“李宁”应该是品牌国际化实施得最为成功的中国公司之一,它是怎样让自己既中国又世界的?

甚至,“李宁”的奥运战略也是一道关。李宁成名于奥运会,办公司后,又多年赞助中国奥运,但是,轮到在家门口办2008年奥运会了,却没有争到赞助权。据说,李宁咬着牙填了一个“天文数字”,阿迪达斯则开出一个比他的“天文数字”多了好几倍的“天文数字”。但是,今天的“李宁”被公认是“非奥运营销”的典范,它是怎样在奥运热中出奇制胜的?

我想,做企业的人都喜欢阅读、收集、琢磨和讨论这样的案例。

商业就是一场“血腥”的智力游戏。150年前,左宗棠问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一生得力何处?”打下南京城、逼死洪秀全的曾老九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和平年代,企业家都在攻打自己的“南京城”。李宁公司的广告词就很“血腥”。

它说,一切皆有可能。

看一本出色的公司案例图书,就如同旁观高手对弈。

没有人喜欢看一边倒的“轻喜剧”。华山之巅,高手对决,必定处处皆是险境,招招都将致命。人在绝地,才会迸发最绚烂的潜能和出人意料的智慧。

旁观的人,点评、复盘,有时候学到的是题中之意,有时候悟出的是棋外之道。

这些年,我们都在呼唤“中国式管理”。它当然不会是在书斋里杜撰出来的,也不是在商学院的“戏台”上表演出来的。它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先要“挥金如土”,再要“杀人如麻”。

中国“李宁”碰到耐克、阿迪达斯,没有办法不精彩。

虞立琪写出了热闹,也写出了门道;写出了起源和成长,也写出了莫测的未来。

我喜欢她起的书名,《李宁:冠军的心》,强有力地跳动。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铁血大旗

积分:10735    金币:5693
  |   只看他 2楼

这是一家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品牌本土第一的公司,其2007年销售额已达到43.5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家在世界体育用品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

这是一家有着19年企业史、经历过中国多个经济发展周期的健康的本土公司。

本书中,我们观察和记录了下列问题:

这是一家相比其他本土成长的中国企业而言,现代化企业运作机制甚为完善的公司。它的创始人早在十多年前就脱离了企业日常管理。在管理上,它数度大规模迎来“空降兵”,并成功将之与企业文化融合。现在它已经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备的考核制度和人才培训机制。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这是一家国内体育用品行业本土品牌第一的公司。它没有工厂,仅仅运营品牌。它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品牌战略的?它是如何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改变,走上“中国创造”之路的?在这一过程中,它有哪些心得与经验?

这是一家重视“中国元素”的公司。通过几年的实践,它已经发掘出品牌中的“中国元素”并将之与产品相融合。它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元素”?打算用哪些方法让“中国元素”成为制胜法宝?

这是一家与跨国公司面对面时,仍然昂扬向上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它面对规模百倍于自己的多家跨国巨头,从不显疲态,而是努力开拓市场,并且始终保持行业前三名。它在品牌定位、市场运营、人才招募等方面是如何面对跨国巨头的?

这是一家有着体育营销“基因”的公司。它从19年前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结合中国市场的环境进行体育营销,是国内进行体育营销活动次数最多的公司,曾成功对多届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赛事进行过体育赞助,也是国内第一家签约NBA球星的体育用品公司。此外,它更多地进行了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体育营销。它是如何配备资源进行体育营销的?它对体育营销的思索如何步步深化和改善?它对体育营销有哪些实战经验?它打算未来如何进行体育营销?

这是一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主动进行国际化的公司。它在过去8年间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其国际化道路。本书展现了其间的诸多弯路和曲折,甚至巨大的失败,也展示了其经验与收获,以及这家公司对国际化的理解。

这是一家有着深厚民族情感的公司。它如何让民族情感真正融入公司发展中、血液里,又不为其所困,继续超前地进行国际化,推动着公司向前走,成为一家国际化与民族情感共存的公司?

这是一家奠定了行业健康发展基础的公司。它是如何从本土行业老大的角度来主动引导行业发展的?

这是一家具备创新特质的公司。它屡屡进行整个行业范围堪称第一次的创新。它如何能在19年里持续创新?它如何寻找创新的机会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本书试图探讨,是怎样的企业内在文化和特质使李宁公司实现上述这一切的?是什么使它发展了19年,经历风雨而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企业初衷?是什么使它能营造出健康发展的行业氛围,并且成为其中健康发展的公司?

本书描述了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李宁本人,这位体操王子详细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他的个人性格和品质。这些品质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公司最终成长为目前的形状。这个创始人和企业成长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宁公司至今仍有其明显的弱点:它的销售额增长和利润率已经在过去三年连续低于其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它的管理人才过多,而市场人员显得不足……本书希望尽量陈述企业问题所在。实际上,我们需要观察的是,要实现企业的上述优点,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为何需要付出这些代价?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其阶段性,弱势在某个时段可以转为优势,关键是,它转化的条件是什么?本书描述了企业的优势和弱势在不同时期的转化过程和已呈现的结果。

正是这些独特的表征,形成了目前的李宁公司。在2008年之后,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进行一次好的体育营销将不仅仅是体育用品公司的专利,也会成为更多企业的日常营销手段。历史能够昭示未来,在本书的最后几章,我们试图解读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解读李宁公司未来发展的可能,并提及体育营销发展的趋势性问题。此外,我们通过所有的现象描述、步步深入的逻辑推进,尽可能地总结出了李宁公司发展的规律。在这本书的结尾,我们会对这家公司健康发展的最终秘密给予解答。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铁血大旗

积分:10735    金币:5693
  |   只看他 3楼

健力宝之行

这是李宁人生中除了体育之外的第一次重要抉择。

他神色凝重,端坐在椅子上,窗外是熟悉之地广州的潮湿景象。此刻,李宁面对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去经商吗?这位体操王子此时26岁,已经退役,有着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清纯面孔、一头黑发和腼腆的笑容,以及令他自己也感到陌生的经商冲动。

他的面前,坐着抛给他这个主意的人,李经纬。这位企业家拥有自己的私营企业健力宝集团和对商业运作的熟悉和天分。

“漂亮,漂亮,他站稳了!”在赛场上,李宁的无数次落地动作令全场喝彩。但是这次,“落地”却异常艰难。离开了赛场,哪里是这位落寞的、心烦意乱的退役运动员的退路?一般而言,地方体委都希望本地的著名运动员退役后回家乡担任体委副主任,广西体委已经对李宁发出了担纲副主任的邀请。这是一个稳妥且顺理成章的选择。还有另一条老路就是当教练,也有很多退役的冠军运动员会选择这条道路。国外也希望李宁去担任他们国家队的教练。但是,这两种选择对李宁而言都显得保守了。对于李宁而言,比其他著名运动员退役时多出来的一个选择是:加盟演艺界。李宁在此之前和众多体育明星录制过唱片,他对演出挺有兴趣,也隐隐地希望自己能够往演艺事业上发展。不过,这个选择虽然快乐却缺乏足够的智力挑战,所以最后也未能进入李宁的视野。

这时候,李经纬建议他加入健力宝。

李经纬和李宁是老相识了,除了都是广东人这份情谊,① 李宁告别体坛的仪式也由健力宝集团赞助。在告别晚会高潮时,李经纬上台送给他一副纯金的护手,两人对拥,泪流满面。

在李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李经纬都陪伴在他身边。他是位坚定的朋友。

李宁当时有在深圳创办一所体操学校的念头,李经纬给李宁的建议颇具吸引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以支持体育发展。李经纬建议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你可以搞经济来发展体育。”对此,李宁有点心动了。李经纬马上向李宁解释这个陌生建议的意义:“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

面对老朋友提出的这个建议,李宁需要突破的障碍很多。最重要的是,他需要放下一切,自己拿着档案去广东三水小镇,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是在体操台上,而是在完全陌生的大班桌后;而且,舆论对体操王子经商也颇有微词,“体操王子”这个巨大的荣誉,让李宁很难轻易去冒险。

李宁对做企业没有多大把握。但显然,李经纬的热情最后感染了他。在整个中国对企业都知之甚少的时代,在自己对如何办企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李宁最后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感情、直觉,基于某种冲动和向往,而非缜密的分析决策。“真的是盛情难却。”李宁说。而且,更为现实的是,对一位失利的运动员而言,体委这个大家庭再也不能表现出对心爱儿子的关爱,此时情绪低落的李宁更愿意贴近对他表现出关心的李经纬。这次选择对于从小就在体操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生活、成长的李宁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李宁的解决方法是:速战速决,做一次重大赌博。所有用青春挣来的荣誉,将被全盘压在一个私营企业的未来上。

1989年5月,抱着对商业的好奇、想真正做事情的激情以及对老朋友的信任,李宁接受了李经纬的邀请,加入健力宝,成了健力宝集团的总经理特别助理。

时至今日,体育明星退役后进入企业已不鲜见。仅仅在国内,继李宁之后,就有邓亚萍、李小双等一些世界冠军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尽管这些后来者面对的是更好的市场环境、数量更为庞大的消费者和有先例可循的公司运作方法,但是这些明星创办的公司,无一能够达到今日李宁公司的高度,其中有的公司甚至只是昙花一现。

故此,有必要在此时慎重地看看,加入健力宝集团对于李宁日后的成功而言意味着什么?李宁如何走出了和其他体育明星与众不同的道路?实际上,正是因为站在多年以后回望,健力宝对于李宁而言的重要作用才清晰起来。

根据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袁岳的分析,正是因为有了健力宝,李宁公司在起步时才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

尽管当时的健力宝只是偏僻一隅的小镇上的乡镇企业,但正是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具备企业形态的企业之一,在未来让刚刚起步的李宁有了起跑的助力。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铁血大旗

积分:10735    金币:5693
  |   只看他 4楼

传奇李经纬

健力宝,中国最早的私营企业之一,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之一。

创始人李经纬因经历坎坷而传奇。这个1938年出生在广东三水小镇上的孩子是个遗腹子,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尽管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堂,却异常聪明。他小时候曾擦皮鞋、在戏院替人打扇,也当过正儿八经的印刷工人。他从小就是篮球爱好者,后来曾担任广东省三水县的体委副主任达13年之久,之后受人排挤的他被发配到县里的小酒厂当厂长。那是一个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也就是健力宝公司的前身。

早在那时,李经纬便显示出了对市场的重视,这种重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少见的。他甚至亲自背着米酒,到佛山和广州挨家挨户地推销,小小酒厂在他的手中得以起死回生。

在这样漫长的环境熔炼中,一位有着对体育热爱和了解、懂得中国体育发展运作,同时又懂得经营和销售的企业家出现了。正因为此,在未来数年内他和他的企业将成为企业体育营销的巅峰人物。1984年,他正忙于思考如何兜售一种新的饮料。确切地说,他才刚刚拿到这种含碱性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的配方。

1984年后来被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在这一年,联想、海尔、万科、蓝星、正泰、科龙等十几家未来在国内将颇具规模的企业,各自在中国的某角落里开始了默默无闻的创业。在这一年,李经纬将由自己担任厂长的小小的原广东三水县酒厂改名为广东运动饮料厂,推出了未来红极一时的健力宝饮料。这些具有敏锐触觉的创业家们在那年10月证实了自己对“春江水暖”的提前感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重要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确立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契合时代大机遇的背景下,未来会对李宁公司影响巨大的健力宝饮料就此诞生了。

健力宝诞生之初便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公司刚成立,李经纬便得到消息:第23届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将派体育代表团参加。那个年代,创办企业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胆识过于常人,而李经纬又是其中的冒险分子,他准备跟奥运建立一些联系。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2007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一书中评价道,李经纬的小厂“一年利润不过几万元人民币,李经纬敢于把目光直接投向奥运会,实在是胆识过人”。而此时离奥运会开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李经纬找到了通往奥运会的通道。1984年4月,亚足联将在广州开一个会,李经纬想把饮料带到这个会上去,这样就有机会接触到国家体委的人。

李经纬对体育有强烈的直觉,他立刻找到县里的广告公司设计了健力宝商标:“j”字顶头的点设计为一个球体,寓指球类运动,下半部由三条曲线并列组成,像三条跑道,寓指田径运动。商标的整体外形又如一个跳水运动员。这个新商标当时非常少见地显示出了“体育气质”,以及企业家的品牌意识。

除了有好主意之外,李经纬更拥有强大的执行力。生产上,李经纬希望用易拉罐这种包装方式,但当时没有工厂同意为他加工这种稀罕之物。李经纬绕道而行,用外汇从香港买进一批易拉罐,利用深圳一家朋友任厂长的中外合资的“百事可乐”工厂的下班时间,请该厂的工人加班,将健力宝饮料灌装入易拉罐。短短两个月之后,亚足联的会议室里如期出现了光鲜亮丽的健力宝饮料。根据《激荡三十年》描述:“跟所有参评的饮料相比,它是唯一的罐装品,品牌形象与体育运动天然有关,而且口感、色泽和质量均无可挑剔。”于是,健力宝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此后,更多的健力宝正式从三水发货,直赴北京,然后飞往美国洛杉矶奥运赛场。同时,这也将健力宝公司送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1984年8月,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在这届当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凭借许海峰的射击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接着,在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实现了“三连冠”,举国沸腾,最终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中国体育代表团这次在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上重大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热情。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健力宝也被称为“中国魔水”,一时间风靡全国。1984年当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立刻由零跃升为345万元。

李经纬之后的表现,显示了这位商人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并非投机。接下来,他把自己对体育的了解和热爱都花在了体育营销的大手笔上:3年来投入700万元人民币赞助各种体育比赛,与中国12个体育运动队签了赞助合同;同时,国家体委做出决定:今后国家派往国外参加比赛的体育代表团,一律自带健力宝饮料。

在国家队的宿舍和训练馆里,中国运动员喝的是健力宝;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健力宝的广告格外醒目,运动员席的两侧,摆着的都是健力宝饮料,电视在转播比赛实况时,“健力宝”三个字出尽风头。光可鉴人的健力宝在问世的第二年显示了其持续快速成长的本领,销售额飞蹿至1 650万元,第三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3亿元。

李经纬对体育赞助有着特别的执著态度。1987年11月,他首次碰到异常强大的体育赞助竞争对手:与健力宝争夺“六运会指定饮料”名号的国际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势在必得的李经纬最后以高出可口可乐出价一倍以上的“天价”如愿以偿。在六运会上,李经纬再次把当时的体育营销推向一个新高峰:在主会场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四周,健力宝的大幅广告每隔几米就出现一个,一张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六运会上喝健力宝的照片也被广为传播。

六运会一过,健力宝全国经销商订货会就证明了体育营销的作用,次年健力宝实现销售额2.7亿元。1987年第6期《花城》杂志刊发了作者尹卫星所著的报告文学《中国体育界》,其中描述道,当时“在北京的市面上,是买不到健力宝的,每个月,从三水县运往北京的健力宝只有5个车皮,除了供应人民大会堂和13支国家运动队外,所剩无几。只要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能生产得出来,有多少卖多少”。

中央电视台紧接着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健力宝被列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料。此后,健力宝的广告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1988年,李经纬将公司改组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次年,这家集团的产值接近5亿元。健力宝集团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最经典的体育营销案例,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1994年,其全盛时期,健力宝集团庆祝创业10周年的大会隆重之极,李经纬包下广州市所有的五星级宾馆大宴宾客,并把彩旗从广州一路插到了70里外的健力宝老家三水县。这时的健力宝年销售额已超过18亿元。

不过,李经纬这一路体育营销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潜伏着危机:进行这样大规模的体育营销对于一个缺乏资金支持的乡镇企业而言,最大的危险在于,急剧扩张中的企业最容易走向坍塌。每一次投入巨额经费的体育营销都是健力宝在以性命相搏。哪怕到1989年李宁加入健力宝前后,健力宝产值已经过亿,为了快速扩张仍需不断投入。根据《人力资本》杂志2005年7月《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一文介绍,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是“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来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以至于当时没有为李宁“开厂的钱”。但是,李经纬除胆量之外,还拥有通过长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而积累的对市场足够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当然,还有好运气。故此,健力宝一直有惊无险,顺风疾驶。

就在一路惊险与大风大浪中,此后的15年里,诞生于三水一隅的健力宝一直稳居“民族饮料第一品牌”之位。

热爱篮球运动、担任过地方体委主任的李经纬是位对中国体育充满感情的人,这种感情推动着他不断参与体育营销。身为一名商人,更为可贵的是,他选择了正确的商业方法进行体育营销。体育营销在李经纬手中显示出了力量,为健力宝提高了认知度和美誉度,这是当时其他宣传方式所无法迅速达到的。中国体育也从健力宝身上得到了相当数量的赞助和其他帮助。健力宝盈利之后,对于纷至沓来的体育赛事赞助要求,李经纬几乎是有求必应。对于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李经纬也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支持的责任。

不过,在错综复杂的命运脉络中,也潜伏着健力宝的悲剧元素。正是李经纬在体育营销上的巨大成功和对体育这种无暇他顾的热爱,为自己之后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李经纬和李宁的相识,自然也是由于体育。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李经纬和体操王子开始了交往。此后有两件与健力宝有关的事加深了商人与体育明星之间的这种关系。根据《中国体育界》一文记录:“体操王子李宁的母亲患乳腺癌已到晚期,偶尔喝了一罐健力宝,感到精神有所好转,李经纬听说后立即无偿提供,有力地配合了治疗。一年之后,李宁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真叫人瞠目。”而在北京磁器口,健力宝驻京办事处的主任就是李宁的亲哥哥李进。

最初因体操王子光环而靠拢李宁的李经纬,接触李宁之后发现这个小伙子格外纯朴和机灵,两人很快成为忘年之交。他们的交情,在1988年奥运会李宁失利之时可见一斑。当时,李宁抵达国内机场,避开新闻记者,孤独地走在机场甬道上,只有李经纬在等待他,并且递上一束鲜花,李宁当时落泪了。而之后,李宁来到健力宝公司,作为伯乐的李经纬并没把李宁当做一个拥有闪亮名号的花瓶仅仅用于宣传,而是切实地给了李宁实际职务和足够的辅导。

这在当时,是一段“伯乐相马”、将遇良才的佳话。李经纬,被李宁称为生命中的贵人。

此话不假,在多年以后,李宁希望自立门户,李经纬并未阻拦,而是痛快地放行,在经济上也给予支持,其企业家胸襟可见一斑。意料之中,之后健力宝集团在李经纬带领下经历了多年的辉煌。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更遥远的未来,企业成立18年之后,2002年1月,李经纬兵败产权改革,戴着“红帽子”的健力宝集团被三水市政府出售,李经纬情急之下突发脑溢血住院。之后,健力宝由于经营不善而一度销声匿迹。如今,这个占据中国饮料行业老大15年的企业虽仍能在市场上觅其踪影,但已不复当年辉煌;而在市场上叱咤风云十几年的常胜将军李经纬的未来也不得不在医院里黯然度过。

这已是后话。在以后的篇幅中,还将描述健力宝对李宁的商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它日后因为产权问题对于李宁本人和李宁公司的波及和影响。而1989年李宁加入健力宝公司之时,这家不平凡的公司正处于其全盛时代的初期,之后的一切市场沉浮都与这家尚且年幼但满怀憧憬的公司暂时无关。当时26岁的李宁只是一位刚进入健力宝公司的年轻人,正打算为抛却冠军光环之后的生活而奋力一搏。他面对的是企业内诸多陌生、奇怪而烦琐的事务,以及他当时还远无法体会的商场沉浮。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hansenp

积分:3424    金币:1150
  |   只看他 5楼

恩,健力宝确实在哪些年是非常的火啊,李宁的这个加盟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现在李宁走得那么稳健,应该会是百年品牌吧,呵呵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人终识君。商业地产摸索探路者,艺不精,尚需努力。--------------------------------------QQ:407477735

平庸角色

积分:10979    金币:6827
  |   只看他 6楼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当时26岁的李宁只是一位刚进入健力宝公司的年轻人,正打算为抛却冠军光环之后的生活而奋力一搏。他面对的是企业内诸多陌生、奇怪而烦琐的事务,以及他当时还远无法体会的商场沉浮。

走稳第一步,才有今后......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李经纬,被李宁称为生命中的贵人。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