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狼磨牙
学习是必须的, 而且不停的学习也是一个胜利的关键。我们时刻需要学习,也时刻需要未雨绸缪,在平时要打好基础,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能顺利上手。但是有的时候,不是什么学习都适合你的,也不是所有的管理者的教诲你都是适应的。
看一个故事。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该故事是说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不能忽略,一个是是不是任何动物都需要准备,二是是不是任何动物都需要磨牙呢?
的确每个人都没有不学习的理由,问题是所谓的管理者一天天的给你灌输要学习的理念。而这种管理者有两种,一个是确实需要你学习,期待你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工作需求,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通过你的学习过程,他能挣到点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现在的很多培训机构都主张要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学习,他们哪有市场,生存空间就不存在了。
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所有需要学习的动物都要象狼一样磨牙呢?比如兔子。显然兔子要练奔跑,而不是磨牙。而我们的一些管理者看到某种技能比较好,就开始了让员工们大量的学习了,然后无论何时何地都给人家推销那套东西,一来这个人居心叵测,二来就是这个人是个百赤而已。同时来看看一个比较让人感觉到有意思的问题是,某些培训公司,恨不得希望每个公司都培训自己的产品不行。
我们也确实需要培训,但是在培训的时候要看是不是这个时间适合,以及培训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我们,不要一味的听管理大师的意见。
磨牙没错 关键是你是不是磨玩后对你有利 假如你是只小鹿 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磨牙 而是要练习跑步
| 2.一视同仁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围绕着管理目标而展开相关活动,并不能让相关活动的展开干扰这个核心目标。当看到一些活动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这些活动或任务,重要的是看出此活动为什么给出,完成此任务又是为了什么? 一个百年老店,老掌柜在传给新掌柜儿子的时候问道:“儿,你说我们百年老店存活数百年,而历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新掌柜想了想说:“爹,我们百年老店靠的是信誉,是对消费者的一视同仁啊。”,儿子,满怀激情豪放的继续说道“您不是一直给伙计们讲我们的传统吗就是童叟无欺吗?还记得您一直给我们讲的故事吗?”。老掌柜看着兴志高昂的儿子,没说什么。新掌柜继续说道,“您记得您告诉我的,我们店铺刚开始时候的一个故事吗?就是有次我们门店来了两个客人,一个是有钱人,一个穷人。有钱人和穷人要买同一样东西。而且他们都争执同一样东西,但是祖上最后不惧有钱人,坚持按照低价买给穷人。我们的生意不是从那时候起,才有了起色吗?所以我们店的规矩就是对待顾客一视同仁啊”。儿子说到。 老掌柜看了看儿子。深情的说,“儿子,我们对待顾客一视同仁不假,但是要分情况,里面的缘由你要分清。当时我们买给穷人,而不买个富人,不只是对顾客平等这么一条的,我们当时刚刚起步,而周围的顾客又都是穷人,那么我们的精力就应该主要放到穷人这里。所以无论富人来的早,来得晚,出多少钱,只要一发生冲突我们都要卖给穷人的。毕竟我们还要靠这些穷人来保持小店的营生的。当然,我们再买给穷人东西后,又备了重礼到了富人那里道歉,并无偿的送上了同样的东西使得最后表面上没有得罪穷人,实质上也没有得罪富人”,老掌柜语重心长的说,儿子表情变的复杂起来。“而现在,我们的顾客也发生着变化,对于一视同仁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做文章,要作到利用表面的声誉,赢得最大的顾客你懂吗?” 这个故事里的百年老店的一视同仁的宗旨,不仅仅是为了对待一切顾客都一样,关键是老掌柜所说的,一视同仁是为了更好的经营企业。而如果只是为了一视同仁把企业经营的本质给忘记了,那么到最后自己连一视同仁的机会都没有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利润,而一切的口号招牌都是围绕着利润而展开的。这里不是要告诉你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文章来揭示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什么的。毕竟一切的口号等对消费者选择来说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方式。关键的问题是,不要为了名义上的招牌而只做名义上的事情。这样你不可能当一个合格的掌柜的。 这个故事里的百年老店的一视同仁的宗旨,不仅仅是为了对待一切顾客都一样,关键是老掌柜所说的,一视同仁是为了更好的经营企业。而如果只是为了一视同仁把企业经营的本质给忘记了,那么到最后自己连一视同仁的机会都没有了。 | |
3.兄弟射雁
沟通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的前提是双方可能存在误解,所以沟通是必要的。
因为双方都存在着各自的需求,而管理过程又要求双方必须对某一过程有相当的同一性。常听到老板们抱怨,这些员工也太不知道事了,刚来几天就开始知道耍滑了,难道他们就不懂干好了,我才能提拔他们,给他们提高薪水吗?也常常听到员工们自己抱怨,这些老板就知道剥削我们,干这么多一点也不知情,甚至还变本加厉的搞我们,所以这次不能再那么认真的干了,让老板拿我们当傻子使唤。
往往在这样的争吵中,许多很好的机会由于双方的怠工而错失,从而在相互推委的过程中,使得效率降低。
想起了一个哥儿俩故事。说是有两个猎人兄弟。一天他们发现天空飞来了一只肥肥的大雁,一定是顿美餐了。老大提弓准备射杀大雁,嘴中念念有词,射下来,咱们煮了吃。老二一按老大,也提起弓要射,说不行,煮了不如蒸着吃。老大一听,放下弓,说道,蒸着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煮着吃拉。老二也放下弓,说一定要蒸。于是哥俩就开始为到底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吵了起来。看到事态这样发展下去不是个办法,最后哥俩商定还是煎了吃。 在达到一致的情况下,哥俩准备抬弓射大雁,却发现大雁不知飞向了何处。
这个故事的版本以及类似的有很多,比如驴子的故事。大概的内容说是一个驴子选择吃草的故事,在选择左边和右边的过程自己开始了艰难的选择,最后在艰难的选择过程中虚弱的倒了下去。
这两个故事是告诉人们,不要在无谓的选择过程中浪费时间,否则关键的东西会失去,机会不再来了。而所谓的解决办法是先把大雁射下来在分配,对于驴子则是先吃饱了再挑好的吃。否则在没弄清楚第一阶段的时候讨论下一个阶段是愚蠢的。而我们的政策也采取这个思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两个故事也有些地方值得继续玩味一番,比如射杀大雁的故事,很可能是哥俩以前发生过射杀大雁后,双方为了争执如何吃法的问题而发生过不小的争执,所以这次射杀大雁才开始了这个故事中的争吵。
而驴子也可能在发生这次选择的前面也有没有经过选择而产生了令他不愉快的后果。员工老板相互抱怨的原因也在于对某些事情的不清楚,最后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进一步加深彼此的误解。使得管理问题达到一种难以协调的境地。但是管理问题,显然还是不同于这些问题的。
或者管理需要另外的一个解决办法。管理者双方存在着一个彼此利用的关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这点有点难度。事实确实如此。当没有分清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吃左边,吃右边的时候,第一次还可以把大雁射下来,或者能坚持不吃草生活段时间,但是始终如此,而老板又总是希望员工继续表现,以观察的话,那么经历一段时间后,射杀大雁就会被彼此的猜忌给贻误时机的。
因为如果总是老板相信员工耍滑,员工相信老板在耍他,那么双方就会在这猜忌中走向一种毫无效率的境地,如同大雁飞走了,驴子最后饿晕了一般。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驴子最好两个都尝一下 ,而如果哥哥非要蒸着吃,可以给弟弟以别的补偿。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在下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很好的解决掉。
同样老板和员工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对方。老板可以将奖励制度公开化,员工也可以把想法建议通过合适的方式传给上级管理者,达到一个可以协调沟通的效果,以最终保证大雁射下来。
管理者双方存在着一个彼此利用的关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这点有点难度。事实确实如此。当没有分清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吃左边,吃右边的时候,第一次还可以把大雁射下来,或者能坚持不吃草生活段时间,但是始终如此,而老板又总是希望员工继续表现,以观察的话,那么经历一段时间后,射杀大雁就会被彼此的猜忌给贻误时机的。
| 4.曾国藩与贼 管理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协调达到双方各自的目的。但往往现实中却发生了种种偏颇。管理者往往利用自己的对等优势来实现某种对管理者来说是有利的目的,但是结果却是双方的利益均没有达到最优,但是整个的博弈结果,管理者由于处于优势地位,往往获得比较优势。 看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这个故事也往往成为激励的故事,而一些所谓的半瓶子人士,也往往会利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和指导新的员工,要努力啊,要努力啊,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关键是你的工夫没下到,关键是客户拜访的少,关键是你缺乏恒心,关键是你要相信你能成功。看不到成功人士都这样的吗? 所以在听了老板的激励后,员工们就开始了努力,开始了每天起床的高呼胜利,每天都阳光满身,每天都激情四射,每天都不厌其烦的拜访客户,而结果呢,客户在他的不厌其烦的过程中对其厌烦起来,员工在几乎疯狂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着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很多人会明白过来退出这个圈子,可是往往多年之好,自己成了老板,又成了一个利用同样的方法去激励其他人了。 工作需要激情,但是成功不光光是激情就能达到的,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理性,是一种职业精神,需要专业的素质。不是只靠几个故事就能成功的,而当老板发现员工其他素质较低却不做任何培训,而仅仅靠几个故事激励的时候,员工们要反思一下这个老板的用心。 工作需要激情,但是成功不光光是激情就能达到的,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理性,是一种职业精神,需要专业的素质 | |
7.买鞋子的故事 处理事情的情况,有的时候可能某些为了方便的而制定的东西,成立障碍。但是障碍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 |
8.二十美圆钞票
管理者的目的除了对被管理者激励外,还应该有区别的对待各类人才,也就是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功,失败是必然的。
让参与工作的人了解到,失败是不可能避免的是高明和负责任的管理者,而只是给予员工以胡萝卜的激励,而不告诉其并不是所有的人通过努力都能得到那个胡萝卜的,那么结果是员工终其努力而不达目的。而管理者的角色也从自私走向愚昧。
来看一个很流行的小故事。
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最后人家不望给一段温馨小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不晓得是什么原因,这种类比的关系人们用的非常顺手,或者是惯性吧,总是在看到花啊,草啊,山啊,树的,就开始在人类身上进行类比。
钞票经过蹂躏还是钞票,钞票的价值还在,那么人呢,是不是经过蹂躏价值还在呢,如果说否定,很可能一些正义之士会非常反感的,为什么无端的对生命产生怀疑呢?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经历过挫折以后都有其价值呢?或者从某种角度说,是不是人们怀着这种心情,就可以大无谓的去经历那些蹂躏,那些经历呢,而心理变的那么坚强与无谓。
而当这些经历或蹂躏成为公司牟利的途径的时候,有这种心态的员工是最为受欢迎的,如同某知名的直销公司的操作一般,只要你相信自己就能成功,只有经历那些蹂躏后才能成为翡翠了,钻石了。
而当所有人的接受这些心理暗示并成功实施的后,公司的发展变的可持续性了,而员工个人可持续性与否公司是不管的。失败的人士没有什么安慰,只有蹂躏的激励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去追求你根本没有的价值。
因为你被定义为美圆,永远的不贬值,而事实上,你可能并不适合这种工作,或者说在这种工作环境里,你的美圆价值没有发挥到最大。
所以,当你被成为,或者被激励为美圆的时候,不要去勇往直前,要看看,经历蹂躏是不是依然能挺住 ,更要看看是不是你选择的行业正确,而这并不是所有欣赏你的人要告诉你的,或者他们有意隐瞒的也是这个问题。
钞票经过蹂躏还是钞票,钞票的价值还在,那么人呢,是不是经过蹂躏价值还在呢?
9.邻居的妻子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有人把管理比做战场,物竟天择,或者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管理者的目的之一,是如何把本职工作出色的完成。来看一个故事。
邻居的妻子
一个国王经常觊觎临近的国家,总想占领它。
有一天,国王决定发兵攻打邻国,与大臣们商量。大家都不敢有异议,只有一个大臣仰天大笑。
国王便问他为何仰天大笑,他说:“我想起了我的邻居,所以忍不住发笑。”
国王问:“为什么?”
他说:“有一天,我的邻居送妻子回娘家,在半路上看到一个漂亮的妇女在田里锄草,就按捺不住去和锄草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在勾引她。难道这不令人感到可笑吗!”
国王听了之后,领悟了他所说话中之意,就打消了进攻邻国的念头,不久,就听说有敌人要入侵他们国家的领土。
很多管理者只注意某个人或者某家公司对自己有威胁,可能会取代自己公司的地位,因此想尽办法去防范或者打击他们,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瞻前难以顾后,无法防范周全,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注意自己的情况,巩固自己企业的实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侵范加紧人的利益。
这个故事有几个非常让人不可理喻的地方。第一,如果看到人家勾引自己的妻子,那么自己就停止勾引人家的妻子。从道德上倒是显得很高尚。所谓不欲,务施于人。但是用在有被侵略危险的时候,这样的仁慈之心是要不得的。也不明白讲故事的人为什么把这个故事介绍给众人,除了显示每个人都有危险外,所谓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注意自己的情况,巩固自己企业的实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侵范加紧人的利益。”是不沾边的。
一个国家,你想攻打人家,人家也正想攻打你,这个故事里国王连这个道理也没想明白,故事是大臣发笑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事件的结束,当你也知道对方想攻打你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应该是加紧准备才符合理性,但是故事里的国王却放心起来。结果故事里没有说,但是,我想这个国家肯定是被消灭了。
同样,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名员工。每个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这里不存在仁慈的对待他人,因为这里需要的竞争带来的动力所造就的前进。如果是一个大讲互相关怀,而没有所作为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环境将是一个即将衰败的假和气景象。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道德的作用。每个人都要把自身的素质搞好,也要有种大敌当前的警惕。我们的事业处于变化的环境下发展的,你不进则退,尤其也把自身当成一个对手,不要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节节摆退。
这里面也不包括,害人之新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传统意义上要求我们不可有害人之 心,但是在竞争的环境中的规则是你不死我就亡的情况,里面多的是理性,少的情感。
同样,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名员工。每个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这里不存在仁慈的对待他人,因为这里需要的竞争带来的动力所造就的前进。
10..阿拉丁神灯
制度对于企业来说作用是无限的,好的制度是企业成功的保障,缺乏制度的企业是不可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不是展示自我魅力,而是如何制定并有效实施一套有效果的制度。管理者的最大的贡献也应该是在其离开企业的时候,能向他在的时候一样,起码不能比他在的时候要差。
很喜欢阿拉伯那边的故事,幽默,智慧,充满刺激。里面有个故事,每每想来都颇感有趣。神灯的故事。
三个人为了去寻找可以实现愿望的神灯,在沙漠里,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神灯。神灯问他们三个,各有什么愿望,可以帮他们实现,但是一个人只有一个愿望。于是第一个人说,想要好多好多的钱,神灯于是便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变成了一个富翁。第二个人的愿望是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于是神灯就让他成为了一个国王。等到神灯问第三个他的愿望是什么,第三个人满脸忠诚的说,我希望他们两个朋友永远在我的身边,于是神灯便满足了他的愿望,而前两个人又都回到了他的身边,当然什么也没有,同原来一样。
这个故事总是被当作笑话来讲,更多的是谴责第三个人,因为他的原因使前面的人的愿望落空,所以常常被一些公司用来劝告一些新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新行业,比如一些直销公司,当然更多是传销公司用来对一些受他人左右犹豫不决的人来进行心理辅导。
但是这里面很少有人会对神灯产生怀疑,从整个故事来看,神灯并没有实现他的诺言,让每个人的愿望都实现。从一个个来看,确实他让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都实现了愿望,但是到最后,他只让最后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让前两个的愿望都落空了。很矛盾的一件事情。但是并没有责怪他的失职,反而焦点都落在了最后一个人的身上。这里 面的矛盾也让我想起了矛盾一词的由来。矛盾的故事是来自古代两位圣人的故事。尧为天子的时候,天下治理得非常好。又说舜是圣人。舜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感化一方。于是,有人问,既然尧治理的天下是国泰民安,那么舜又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如果肯定舜的话,那不等于批评尧吗?如果肯定尧,那不是让舜没活可干、没法表现吗?这叫矛盾。如同这里的神等一样,不过这里的神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里面的矛盾暂且不说,神等的原则不一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保证的制度,假如还有人提到神等的话,那么聪明智慧的人再也不会找它了。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他不能给予一种保证。同我们的制度保证一般。
一个企业同样也是如此,对于员工来说,他不仅仅是要求你一两次的问题解决,而是要求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得到解决,这就不仅仅是领导人的几次精彩的随机应变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靠一种制度来实现。所以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并持续一致的制度的时候,公司才能步入正常的轨道,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领导人的作用不能忽视,领导人在这里面即能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起到阻碍作用,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层面,早期领导人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保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公司的制度,那么神灯的愿望才能实现。
神灯的原则不一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保证的制度,一个企业同样也是如此,对于员工来说,他不仅仅是要求你一两次的问题解决,而是要求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得到解决,这就不仅仅是领导人的几次精彩的随机应变所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