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运作的几种模式
第一类:直接销售,商业地产要实现100%的销售如果是在一个不成熟的商圈里几乎是很难的一件事,原因是:给不出为各投资者一个安全、合理的投资理由,其二,产权分割并转移后的后期管理更是无可谈起,我们讲,商业需要规模效应,如果没有一个管理商,面对一万、甚几万、几十万平米的卖场,我一个其中几十平米的小店做任活促销都是在无形的为别人做。。。。。
正是因为此,有了专业管理公司的介入,为了卖场的统一规划,开发商又不得不反租之后再交给管理商,这不问题又来了:管理商的品牌、市场号召力、生命力会有多长?那个8%-10%的反租回报谁能有保证?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有成功者,但能存活到今天的除了品牌名企外还有多少存活?成百上千的开发商为此一筹莫展!实践证明,发展到今天消费者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了,不可能轻易再重新被你忽悠了!
所以,如果开发商开发的是大框架物业,要整层出售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分割售之,你可要想好如何管理,否则,即便开业了,要不了多久也就会夭折(指零售),如果你要反租更要算好了你的回报率。其实,这种方法流行于90年代,进入本世纪后,大多都不会再这样做了,那么如何做呢?
第二:租赁
这就是考验开发商底气的时候了,如果你从一开始所选地块就的前瞻性,如果你有比效充足的开发资金、如果你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如果你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物管机构。。。。只要你任有一条具备,你的商业物业也一定会不愁出处,随时间的推移,它还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具大的回报(举个例子:成都人民南路90年代后期有一个烂尾楼,开发商封顶后再也无力往下做了,原先的销售预测及结果让他快倒了,这是,香港的一物管公司看重了此楼,于是接下了此楼,那知,通过合理的运营后,此楼在2000年后成了成都含金量最高的写字楼,现在你就是出再高的价,他也不会卖一个平方给你),通过高额且稳定的收益,他获得了足够支付利息并有收益的回报,不仅如此,银行给他的钱也不会担心利息了,反倒因为此楼的不断增值,还要争着贷款给他。他成功了!
第三、合作经营,大家如果做过零售都会知道,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地产商的合作,大多是以租赁、合作经营的方式与开发商对接的,比如太平洋百货、沃尔马、百盛等等,特别中国内的百货连锁企业,为了节约开店扩张成本,他们会把有限的资金放到商品流转上,于是,给出一部份利润给开发商,开发商也会借此提高整体物业的价值,拿出一部份面积来与主力店合作,其实,我们清楚,项庄舞剑,意在佩公!本人一朋友运作过一个这样的商业楼盘:开发商与零售商(上市公司),最初是合作(利润分成),第二年后,开发商就不要利润了,要股份,再后来,将物业重新评估,直接直换该公司的股份,最后,实再了整体直换,借壳上市,实现了开发产权的变现,获得高额回报。
第四、自营,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这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子,因为:土地使用权、物业产权的增值幅度远比利息大得多,再加上你有效的管理(自已管不了不要紧,可交给管理公司),也会让你获得开发回报。
第五、托管经营,特别适用于写字楼、酒店、学校、医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