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     跟帖 7, 分页: [1]  底部
 主题:[原创]蜂蜜的识别  
蜂之子

   
   
   文章:1
   回帖:6
   金钱:19
   积分:24
[原创]蜂蜜的识别
 

蜂蜜的识别,没一个绝对的标准!我们常用的有一看,二闻,三尝,四拉,五摸!这些方法都是无法真正识别蜂蜜的好与坏的!

一看:我们都是看蜂蜜的色泽,但是蜂蜜的色泽是主要由花蜜决定的,但是全国那么多花,不同品种的蜜也会有不同的色泽,另一个蜂蜜也会受温度的影响发生结晶半结晶还原的反复现像,而这些蜜的色泽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你是无法判别蜂蜜是什么色泽的就好蜂蜜的!现在社会的发达,关于一点色泽的问题对奸商来说,无疑是少菜一碟,只要你想要那蜂蜜多漂亮都行。

二闻:要有一股自然的花香味,这本身就是一个虚的东西,到底什么味才算自然呢?每个对这个概念都有自己的认知,我们香蜜轩曾经就遇到过类似的客户,他说那蜂蜜的花香味,不够自然!我就问那怎么样的香味才够自然?他就说我觉得就是不够自然!你看问题不就出来吗?那一天说不定那一个消费者买到那种(香精+果糖)的蜂蜜打开一闻,大发感叹:这才是好蜂蜜,好浓的自然花香味,你们香蜜轩的根本没法比。我们不是要气得哭死!

三尝:这个是对真正高手来说,这个也是识别蜂蜜好与不好的最好方法,因为,真正的好蜂蜜的口感是很不一样的,香朴醇厚,口感绵软……那种甜又不是糖的甜,而是甜里面还有另一翻别的滋味,这个就是有点品茶的味道了!这一点也就是对任何高智商的想另劈新路都一点用也没有!只可惜现在在这个蜂蜜质量参差不齐的市场,这种的高手不多。因此,这个尝对于那些不是高手,是不尝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四拉,现在大家都认为能拉出丝的蜂蜜就好东西,因为,许多人都错误认为,蜂蜜越稠营养越高就是越好。我们都知道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葡萄糖、蔗糖外还有大含有许多矿物质、维生素、活性酶等有机成份,但是其中的果糖、葡萄糖约占65-80%,也是主要由这些东西决定它的稠度,但是,我们知道真正让蜂蜜起到其保健价值的却是那些矿物质、维生素、活性酶等有机成份。因此,你们说是不是稠的蜂蜜就一定好呢?其实,只有真正养土蜂人才知道,我们都知道土蜂蜜是蜂蜜中营养最高的,可是真正的自然成熟有土蜂蜜浓度都不高,大约是在37-40波美度,比起市面上的漂亮的蜂蜜都要稀得多,也拉不出细丝出来的。还有一点蜂蜜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结晶时拉丝和不结晶拉丝会有二种很大差别,如果,只拿这个识别,如果拉出不是时候的时候,也无非是对它的一种握杀。再如果,能拉出丝的就好蜂蜜。那么奸商的香精+果糖,那些漂亮的蜂蜜拉出的丝又细又好看,难道说那是好蜂蜜。浓缩蜜:原蜜的浓缩,蜂蜜的浓缩只要经过加温加热来实现,但是这一加热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蜂蜜的天然成份,因为蜂蜜中许多活性酶对热是相当敏感的,也因为这些我们都强调服用要用40度以下的温水冲服的原因!然而这些蜂蜜都可以拉出漂亮的细丝,都有很好的买相,却没有什么营养成份。有的人喝了一个月连蜂蜜治便秘都治不好,却喝我们香蜜轩的土蜂蜜二三天就见效了。

五摸,这一点更多用在识别蜂蜜有没有掺白糖,掺白糖的蜂蜜用手摸起来会有一种磨沙感,但如果奸商掺果糖和别的话,这一点是根本派不上用场的……

下面,本人说一二招识别蜂蜜好坏的方法吧!

如何识别是不是原蜂蜜(就是不经过任何加工,自然成熟的蜂蜜,就是像我们香蜜轩土蜂蜜一样)。原蜜不经任何加工,很大程度保存蜂蜜天然成份,里面会有大量的活性酶,只要拿起摇晃几下,会有泡泡冒出。如果,没有的话不是原蜜!

土蜂蜜和意蜂蜜的识别:A、口感:杂蜂蜜而言,因中蜂蜜花种杂,物质更多,生物碱含量更多,所以会比意蜂蜜更辣喉。B、香气:中蜂采取鼓风排气散热,意蜂采取吸风散热,所以中蜂蜜保留了更多的花蜜香味。所以吃的时候让人感觉口感更好。


搜索更多相关帖子: 综合资料  蜂蜜  识别  
2009-11-21 14:59
编辑
wjd5971

   
   
   文章:1
   回帖:366
   金钱:121
   积分:1085

 
2009-11-23 09:44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蜂之子

   
   
   文章:1
   回帖:6
   金钱:19
   积分:24
RE:[原创]蜂蜜的识别
  今天是平安夜,我们真诚希望快乐与您轻轻拥抱,烦恼低头悄悄走掉,幸福对您永远微笑。香蜜轩祝您与家人圣诞,元旦快乐!!
2009-12-25 21:10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蜂之子

   
   
   文章:1
   回帖:6
   金钱:19
   积分:24

 

柚子蜂蜜茶

很多消费者认为,柚子蜂蜜就是蜜蜂采柚子花蜜酿造而成的。非也非也,其实柚子花是没有蜜的。我老家是在广西梧州,对柚子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了,作为专业20多年养土蜂的经验,和土蜂蜜长期观察得结果;柚子花没有蜜,因此也没有柚子蜜。为什么市面上会有柚子蜜卖,说其是柚子蜜不如叫其柚子蜜茶或柚子蜜膏。GB18796-2005《蜂蜜》国家标准所称的蜂蜜(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适用范围为:适用于所有的蜂蜜,包括各种直接食用的蜂蜜。除了巢脾蜂蜜(巢蜜)以外,其他以蜂蜜作为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主词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蜂蜜制品不在此标准规范之内。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蜂蜜制品的命名必须遵照产品命名的基本要求,必须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按照这个精神,国质检执函[2005]854号文件提出,不得以蜂蜜作为蜂蜜制品的名称或名称主词。蜂蜜制品生产企业标注产品名称应当遵守这些精神和原则。为避免消费者将蜂蜜制品误解为蜂蜜,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指导生产企业以表述成分、工艺、产品性状、口感等的词汇与蜂蜜副词配合使用,作为蜂蜜制品的名称。如:调制(配)(蜂)蜜膏、调制(配)(蜂)蜜浆、调制(配)(蜂)蜜液、调制(配)(蜂)蜜剂等。 

蜂蜜柚子茶的做法:

   1、将柚子在热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并洗净擦干。热水控制在65℃左右,感觉比较热但不烫手就行,浸泡可以使表皮毛孔充分张开,方便洗净、削皮及腌制。

   2、用刀将最外面那层黄绿色的皮薄薄的刮下来,尽量薄一些,少带里面的白瓤,否则会很苦。将柚子皮切成细丝,越细越好。然后放点盐腌一下,这是柚子祛痰镇咳的精髓。 

   3、将果肉剥出,去除核及薄皮,用勺子捣碎,也可以用手掰碎,很好掰的。

   4、将柚子皮、果肉和冰糖放入干净的锅中(最好是不沾锅),加一碗水同煮,用大火煮到开锅时,改为小火,熬至黏稠,柚皮金黄透亮即可;期间要经常搅拌,以免粘锅,大约要一个小时,用勺子只能捞起少量汁的时候停火,晾凉。

   5、待粘稠的柚子汤汁冷却一下,约65℃左右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一定要等柚子糊凉了之后再拌入,否则高温容易把蜂蜜中的营养物质烫死),装入准备好的空瓶中,放冰箱冷藏一周左右就可以了。冷藏放置的时间越长,口感就越好。

   6、冲调的时候最好用温水,这样不会破坏原有的营养成分。也可以当果酱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喝蜂蜜柚子茶的好处:

   自己做的蜂蜜柚子茶味道更清香更甜美,坚持长期喝还有美白祛斑、嫩肤养颜的功效。蜂蜜中含有的L-半胱氨酸具有排毒作用,经常长暗疮的人喝能有缓解的效果。柚子含维生素C比较高,有一定的美白效果。蜂蜜柚子茶能将这两种功效很好地结合起来,清热降火,嫩白皮肤。尤其适合天天面对电脑的辐射,皮肤遭受辐射损伤、气色暗淡的白领女性。依靠食物实现美白比用化妆品更有效,化妆品只能使皮肤暂时变淡,效果也比较有限,而这个健康的养生茶,则能斩断黑色素的根,这样的美白效果才会更长久。

2010-03-15 19:14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蜂之子

   
   
   文章:1
   回帖:6
   金钱:19
   积分:24

 

香蜜轩原生态土蜂蜜淘宝专营店http://shop57818411.taobao.com   QQ1109459619   781619865

专业、专注、专一

120多年专业养土蜂经验。

2、真正自产自销,专职土蜂蜜卖家,创立国内首家真正的土蜂蜜品牌“香蜜轩”,全面为您提供蜂蜜全方位解答。

3、工商营业,卫生许可证,检验报告,注册商标……诚实做人,诚信经营,实打实的淘宝二钻三好卖家(自创店半年多时间卖出二钻)。

4、专业专职专心服务每一位消费者。

《神农本草》记载“土蜂蜜味甘、平、祛心腹邪气,诸经痛痉,安五脏之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久服之,面如桃花”。《现代医学》其蜜色蜜色泽深、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丰富的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无农药残留!蜂蜜可以直接食用的美容剂,其美容效果好,且历史悠久,蜂蜜使“老者复少,少者增美”蜂蜜成份中有活性酶、葡萄糖、多糖、麦芽糖、维生素、氨基酸、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的“垃圾”氧自由基,因而有葆青春抗衰老、清除和减少皮肤皱纹及老年斑的作用,显得年轻靓丽。也可以用蜂蜜直接涂抹于皮肤外表,直接作用于到皮肤表皮和真皮,为细胞提供养分,促使他们分裂、生长、长时间使用可使皮肤白嫩而富有弹性!有“美容佳品”之称!

土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也有“老人的牛奶”之称。

 

2010-03-15 19:15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跟帖 7, 分页: [1]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