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人的“中年危机” 采访当天,盛夏的北京天空出奇的蓝,白云点缀的恰到好处,安静的环境仿佛在烘托着他“真实、朴实”的主题。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汪峰极尽调侃玩乐之能事,“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但一开始采访,他又开始严肃起来,有时候甚至话很少。他自诩音乐极端的分裂,看来性格亦是如此。 他直奔主题把我们带到《春天里》,不再讳言自己因为年龄的增长对很多东西已经开始看淡了形而上的抽象,而开始追求真实的生活和回忆过去。就像他在《春天里》的手记中写到的一样(节选): 那时的春天,那时的你和我都是金色的,泛着朦胧的光蕴。美好的令人心碎…… 没有恐惧,没有欺骗,没有冰冷的背弃。没有信用卡,没有股票,也没有ipod. 我们是那么年轻,那么诚恳,无助却又无畏的呼喊着,追逐着,梦想着我们的梦想,欲望着我们的欲望。 不知道多少次我从遥远的春天的梦中醒来,泪流满面,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我只能羞愧地,卑微地走下去,满含着留追悔。 你拥有的正在让你失去,你失去的却永不再来。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或许你可以把这理解为一种“中年危机”,但这就是他最真实的生活和感悟。这也是摇滚不同于普通流行音乐的独特之处。 因为摇滚 是、也不是长头发、皮夹克和破了洞的牛仔裤; 是、也不是吉他、贝司和架子鼓; 是、也不是猫王(Elvis Presley)、披头士(The Beatles)和迪伦(Bob Dylan); 是、也不是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和离经叛道; 是、也不是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 但他心中的摇滚要素是要有“真实度”、“不妥协”和“鲜明的态度”。 汪峰就是抱着这种摇滚的理念在宣泄:在一个时代巨变的环境中,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强大还是渺小,都无法置身度外。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让人的状态越来越浮躁,忘记了永恒和道德,却学会了逃避和掩饰,不再追求对错的存在…… 似曾相识,对么?黑豹乐队在《无地自容》里也唱过同样的感受,更加赤裸裸: 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 人们已是如此冷漠 不再回忆/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但如果说这里面透露的是更多无奈和自甘堕落,那汪峰还是试图给人一些希望,试图唤醒人们找回曾经珍贵的东西。 问题是还能找回来么?汪峰在歌里声嘶力竭的呼喊,沙哑和撕裂的声音带出的是绝望,妄图让极度的积极向上在极度的悲观中浴火重生。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春天里 从这激昂但冰冷的旋律中看到的唯一希望就是“春天里”。无论他如何坚定的追忆和寻找迷失的自我,都让人感觉是如此的空洞和乏力。是不是不如意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以至于侵蚀了他太多的梦,仅仅留下一些“春天里”的美好。不是出于本意,却唱出了他的另一种“真实”? 春天,这个在四季中越来越短暂的季节,不仅在感官上,也在象征意义上,都离我们远去了…… --------------------------------------------------- 往日的春光里,一个唐朝女子
剪去善舞的长袖
她说:青丝
青丝啊
leafandwolf.blog.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