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有文化的地方 城市有什么好处?方便嘛,你几乎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包括一些不太见得了光的特殊需求,在人潮的拥护之下,就显得安全了。 当然多数人的多数需求是见得了光的,其实反而是这种正常需求满足起来特别难。几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的青春电影,名字忘了,所谓青春电影,一般是拿在性事上出丑来做卖点的。一对小男女来到乡村,良辰美景,孤男寡女,不在性事上有一番作为,回去后会成为朋友的笑料。要是冯梦龙活到现在,可能就会诗兴大发,写下“一个是青年男子,初尝滋味;一个是黄花女儿,乍得甜头……一个说,前生有分,不须月老冰人;一个道,异日休忘,说尽山盟海誓……双双蝴蝶花间舞,两两鸳鸯水上游。”可惜的是,真实的对话是:一个道,安全套带了吗?另一个忘了的人就当场傻眼了,只好赶紧启动汽车进城去找便利店。 便利店就是城市的象征。那些规模做得极大的便利连锁店,长期以来一直被城市批评家指责,判决书上写着“使城市面孔趋同,破坏本土商业与文化”。当然它们在中国的城市当中出现之时,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从早年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一直到“7—11”、宜家、星巴克,再到大型的沃尔玛、麦德龙,几乎从开张之日起就会一直受当地市民的热爱。说实话,也正是它们让许多人有了城市的感觉,“本土商业与文化”是什么?是下班时间以后你就万事不求人吧。 中国人日渐熟悉的这些连锁店,也是全世界城市里会固定出现的单元。可能再过几年,你就算是语言不通,走到任何一座稍稍像样一点的城市,都不难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舒服一点,不外乎把宜家的家具组装起来,去麦当劳吃汉堡,再到星巴克喝喝咖啡(可能还得非常傻地在那里用电脑写点什么)……我想以后再出现全球连锁的医院,里面储存着你的病历,在任何街道肚子突然绞痛,只要再熬50米就可以看到医生了。这样的城市,在舒适度上,应该可以打80分吧? 有无数多人会跳起来补充,还要有书店!要有!还是诚实一点吧,真的爱读书,备套莎士比亚(网上免费下载也可以,它早过了版权保护期)就足可以消遣余生,书店不是那么必需的。 对连锁便利店的认识,可能是我们在城市理念上唯一没有走弯路的。饥饿的人不会批评食物。欧美的城市依靠便利连锁店运转,却又给它们贴上负面的价值标签,诚实的知识分子(也许经历过下半夜采购安全套)开始为连锁便利店正名,美国老牌的知识分子杂志《大西洋月刊》正式宣布: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 总之,你下半夜去连锁便利店买安全套,从现在开始,还是有文化的行为了。 --------------------------------------------------- 8年零售行业中高管7-11,大润发,百联,家乐福多家知名企业任职目前为浙江某集团公司零售产业集群行政副总裁本人QQ:398099108原创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