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广州人为手信发愁 特色产品急待发展推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广州人送什么样的手信给客人?近日,广州市旅游局和经贸部门再次发起广州手信评选活动,广州手信成了城中热议的话题。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广州市近百位市民,结果大出意外:竟然有七成的市民想不出有什么商品可以成为广州手信。广州人刘姨说,都怪广州人嘴刁,吃什么都讲新鲜热辣,结果闻名海内外的烧鹅、拉肠、及第粥,无法打包做成手信。什么礼品最代表广府文化,在送礼时拿得出手呢?这个问题其实困扰着很多广州人。 手信小里小气难以出手 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市的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旺地,随机采访了近百位讲广州话的本地市民,70%的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回答记者的问题。 在上下九,刘姨想了半天后说,“烧鹅本来不错,可惜必须新鲜吃。”广州烧鹅皮酥肉嫩,以刚出炉为最佳,冷却后放到真空包装里,再添加些防腐剂之类的,味道一定大失水准。 在记者的提示下,市民才数了一些出来,如腊肠、腊肉、核桃酥、鸡仔饼、老婆饼、盲公饼、马蹄糕、杨桃、番石榴、荔枝等。 “这些小食品小里小气的,送不出手。”一位中年男士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竟然得到在场人士的不少认同。 在北京路,一位市民告诉记者,现在广州的饼类越做越不好吃,完全没有当年那种松脆,自己都不想吃,哪好意思送人。 一位市民还说,好不好吃已经不计较它了,至少都要包装好吧,但现在所谓的广州特产,包装根本拿不出手。 椰子糖竟成了广州特产 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有些超市根本没设广州特产专柜,即便设了位置也放得很不显眼,而里面售卖的“广州特产”,常常拿澳门、香港、海南的食品充数。比如,明明标示产自海南的椰子糖却成了广州特产,写着澳门手信的礼品盒也摆在广州特产货架上。另外,香港制造几乎占据了大多数的广州特产专柜,相比之下,广州本土出品的特产品种少之又少。 在一些标榜着“广州特产”的水产品柜台,鱿鱼、干贝、海带等产品在很多海滨城市都能买到,并不能体现出广州“特产”的特色。 在一家广东特产专卖店,特产商品倒是琳琅满目,记者细数了一下,多达上百种,有老婆饼、榴莲酥、姜撞奶、猪油糕、盲公饼等。记者还看到,店里还销售广州的工艺品,如陶瓷,手工绣画,还有一些人物雕塑,但因不好运输或价钱太贵而不太受欢迎。 上下九可算是广州手信相对集中售卖的地方,但还没形成手信一条街的地步。在下九路,经营广绣、广雕的小店,光顾的游客并不多。 --------------------------------------------------- 每天为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