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证明自己有能耐完全可以出来自立门户,没必要在国美内部东搞西搞, 对于现状,谈民族感情有点夸大,也完全没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就此类事情折射出一个公司内部用人的悲哀,人是会伪装的,也有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只是不想在家电零售行业某个公司垄断化,外国人利用中国人把有竞争力的品牌吞并了,现代社会的西方经济侵略又要历史重演,难道中国的资源缺失的还不够吗?这一点,中国人的不团结再次显现出来,有本事关起门来凭你自己的能力搞定国美。电器零售市场需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事实上国美原总裁抓了之后,我看到的国美,在南京这个一个省会城市已经楼后苏宁了,没有竞争力了,前段时间也和国美相关人员谈宁南的综合体项目,感觉到国美现在没走一步更加小心了,有力不从心,事实上优柔寡断往往会错失商机。实则公司发生巨变对员工也是有影响的,不光是领导者,船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国美没有了先前的霸气和气魄,纠结于控制力之争,简单看来,是谁的东西代管的人就负责代管,等他回来就物归原主,这也是君子一定,驷马难追,没必要以一些借口找来外国佬搞斗争,斗来斗去,不管输了还是赢了,情理和员工的感情伤害是很大的,看来内乱不可为,赢了非英雄,当然此次盛宴足以载入改革开放后资本市场上的又一力作。
当然看公司真的要看老板,如国美真的要变美国,黄先生奋斗了20多年的民族品牌就毁于一上海男人手中,我们该高兴还是生气,权当饭后闲话,也许很多人都认为现在都加入WTO了,没什么区别了,外国资本和国有资本没什么区别,那不久的将来都是外国人来中国人做生意,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别人的脸色做事情真的会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保不准更多的富士康事件会屡次发生,试想如果真的是因为国美管理经营不善而被国外机构收购,这无话可说,如果是硬生生的将国美被逼良为娼么,那我们肯定不能接受的,市场经济不是趁人信任之危险下篡夺创始人正常运转企业真的有那么光荣吗?况且外企真的好吗?收入高的后面也有外企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等待着就是未知的未来,9月底股东大会后立刻见分晓,此次国美在二级市场认购0.8%的股票,对此我对原配的黄老板看好。如陈董真的不顾旧日黄老板对他的恩情,不遵守一个职业经理人最起码的道德而执意美国化,此次大手笔的壮举将被载入历史。古云:“疾风知劲草,危难显忠诚”,陈晓口口声声为了企业,但实际做法却是为了满足其个人的野心。为此,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职业道德!践踏中国传统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众怒,此段摘录大股东黄光裕发给国美员工的那封信上可以看出对陈晓多么痛恨。看来职业经理人不是那么好做的,虽有稳定的收入,一有机会越位转正,更有机会瞒上欺下,胡作非为,忘记了自己是谁,该做哪些事情,更或者把自己的腰包塞满而不断苛刻员工,最起码的要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此时联想到丰汇大厦知名网络运营公司一股东创办的南京泛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楼盘代理,查看历史记录前期另一组织的代理楼盘销售公司做的并不好,还有被清场出局,此时公司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不诚信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南京城中绝佳地段的楼盘被此公司职业经理人操作的一塌糊涂,业主租户开发商意见非常大,据开发商内部消息,不久将会把一烂摊子丢给开发商,此时网络公司的幕后老板未出面,相对来说代理公司操作此类楼盘,公司注册资本100万,销售代理费用1%-1.5%,按照项目销售2个亿,300万进账,就是赔了也就注册资本的赔,还赚200万,抱着这种心态赚钱不把自己本职的事情做好,再者除了衣食父母外打天下一个高流动量性团队,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做好。能有多少开发商能敢与此类公司合作,职业代理人通常不职业,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搞砸了也没多大事,房地产市场也不希望出现犯规的职业经理人,通常不是自己东西搞砸了也没关系,无所谓.
越位源于足球,越位了就属犯规的一种了,越位了再去做其他事情本身就是错上加错了,家有家法,国有国归。有些事情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再我看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得到属于自己的属于天经地义的事情,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在别人没有的同意的情况下叫什么不比我多说,凡事都有底线,搞大了对谁都不好,不要总想着坑人。此类事情看来职业经理人不是那么好做的,不仅要小心也要提防,职业-要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越位-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人还是本分点好,事情做多了难免会有后遗症。
从国美上市的那一天起,国美就不在属于黄个人,而是属于所有的股东。黄只是国美众多股东之一,可以按照自己的持股比例行使股东权利。
而黄仍然把国美当做自己的私人企业,才是真正的越位。
人家其他的股东只是是投资商,而真正的股东,我认为还是黄光裕,他才是老板,引进谁的资本,,或者多的股东在国美,并不能否认创始人国美的黄光裕的存在,而是合资企业,还是私人企业,这要当家的自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决定自己的命运,但黄,并没有下定论,这有个过程,那又从何谈黄与陈晓的内讧呢,只是老板和手下的矛盾,黑社会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但造成危害,法律还得打击,我都觉得他是家族企业过渡到合资企业的一个转型,出现这种情况,只是落井下石!是职业道德的谴责的追捧.我还是支持楼主的观点.
跟帖 7, 分页: [1]
本主题已被锁定, 不能回复!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