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2]  

主题:地级市商业地产的百货困局

 
九月篝火

 积分:7626  金币:3742
 发表于 2013-01-28 10:38 | 只看他
楼主
  区域中心城市的商业地产高歌猛进,导致同一社区被一个又一个购物中心辐射,商业项目数量多、同质化严重,业内甚至戏称此种辐射为“核辐射”。

相比于区域中心城市,地级市的购物中心也如雨后春笋,毫不逊色。但两个城市级别无论从经济体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上均不可同日而语。且目前地级市购物中心正面临极难逾越的百货招商困局。

新建的地级市购物中心,一般仿照区域中心城市做法,以超市、影院为主力店进行概念炒作。超市一般“上天”(F2、F3)或“入地”(B1),开发者希望剩下的F1、2、3楼的业态在超市带动下,不仅“活”起来,还能“火”来。

但真正开业后发现事与愿违。超市的消费人群很少买完菜,或者提着油盐酱醋去逛其他服装店。刚开业的几个月还有新鲜感,到处走走看看,但半年后基本变成其他店铺和超市冰火两重天的结局。这一点被几乎绝大多数地级购物中心验证。最近几年,走访调研几十个地级市购物中心或商业集合体,不能说地级购物中心离开百货就无法生存,但仅仅依靠超市主力店,还生存较好的购物中心少之又少。

说到底,地级市购物中心极度缺乏百货主力店!

最近几年,传统百货遭遇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电商狙击等因素,开始江河日下。目前中国百货业毛利率在17%左右,而国外同行因为有商品自营能力和自有品牌开拓能力,毛利率达到30%。尤其是2012年电商问鼎天下的年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实际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放缓10.5%。

但是,地级市购物中心普遍难找百货店,也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地级市购物中心,集中商业的体量并不小,除过超市占据的1.2-2万平米,仍有2-4万平米体量需要其他业态填充。再减去常规业态,影院、KTV、美食街、大型中餐、电器分割1--2万平米左右之外,其余1—2万平米的体量,不管是招商,还是自组自营,始终无法绕开百货。

一般情况下,项目多难以招到知名百货,因为物流配送、管控成本、区域经济不支撑、百货二次招商的时候多数合作品牌不愿进驻,都是招商知名百货失败的原因。

小百货又面临漫天要价、压缩租金、难以引进知名品牌、档次低、形象差、竞争力弱,消费者到最后又回到传统商圈的街铺。

自营百货,面临缺少专业人才、成熟团队,且在定位、运营、后期管理方面存在重重阻力。更何况很多开发者本身是抱着卖完走人的心态,导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经常不能按期开业,开业无人气,租金收取困难,导致恶性循环,从此一蹶不振。

另外,目前的超市都有店前区,甚至明目张胆的自带百货。而超市的店前区实质上就是超市为主导的小百货。超市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是二房东,利用自身品牌,在整体项目身上割一块肥肉,自己实际使用60%-70%,其余转租给其他服装、珠宝、眼睛等业态。而超市以外的区域仍然有几万平米等待百货去填充,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开发商后期招商难度,甚至造成统一购物中心有同一品牌的两家店,从而造成内耗。

一方面,区域中心城市,国内标杆城市的百货江河日下,但同时地级市百货招商却难度极大。祸根是什么?难度归功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抑或是百货行业江河日下,依然不是时代发展主流?这些行业本身的原因肯定都有,但地方政府主导和诱导之下,大量上马、急于求成的规划众多商业集中体,严重脱离和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恐怕才是根本原因。

在狼多肉少,大环境诚信缺失的商场,莫要总想着给别人下“套”,须知最大的“钓手”乃是“政本位”。一句话:做事做人都需要厚道,共勉。


(作者:张宇良)

757784772@qq.com

引用 回复 收藏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