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2]  

主题:外资零售巨头万得城退出中国比百思买更快

 
小猪bob

 积分:27607  金币:11479
 发表于 2013-03-23 19:30 | 只看他
楼主
外资零售巨头万得城退出中国比百思买更快
  
  淮海店还在作为客服中心继续运营。
  
  上海7家万得城门店统一打出停业告示。
  
  店内商品都已打包


  “3月11日起正式关闭。”近日,上海7家万得城门店统一打出告示,3月11日之后,除了淮海店还在作为客服中心继续运营,剩下的6家门店都已人去楼空,全面撤退。

  相比此前折戟中国内地市场的百思买,这家经营消费类电子的连锁卖场在中国的生存时间更短,不到三年。对比曾经雄心壮志的百店计划,万得城的撤退比百思买更加迅速。

  万得城留下的空缺叫人不禁疑问,体验式家店售卖,真的玩不转?

  曾经雄心开百店

  于2010年11月进入中国的万得城,由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Kellerhals和Stiefel家族共同持有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团持有25%的股份。这一合作,让麦德龙有在华站稳脚跟的后盾,也让富士康实现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的愿望,在当时看来,是一段佳话。

  麦德龙当时表示,将在未来2年内投入2亿美元,在上海开设不少于10家门店;并计划从2013年到2015年,将业务扩展至全国,开设超过百家门店。

  次年2月,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宣布结束在华业务,关闭中国地区全部9家门店及上海零售总部。

  而当时,对于全球排名第二的万得城未来的命运,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中国市场并不适合这种体验式的电子零售,万得城将步百思买的后尘。而有人则认为万得城选择了正确的时机填补市场空白,又拥有富士康作为本土合作伙伴,前景一片光明。而万得城则表示将会趁此机会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就在百思买关门的同月,万得城在浦东开出了上海的第二家门店。当时的万得城电器中国首席执行官汤旺涛表示,百思买收缩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不会对万得城的发展计划造成影响。他说:“我们比百思买更加本土化、人性化,更有价格优势。”

  两年内低迷前行

  不过汤旺涛在说完上述这段话之后不到半年,就因“个人原因”辞任万得城中国总裁职务,接替者为Media-Saturn(万得城中国母公司)原采购副总裁 FrankBussalb。不过,有消息称,汤旺涛真实的离职原因为门店业绩太差。前后算起来,汤旺涛在CEO这个位置上,只呆了8个月。

  走马换将并未给万得城的业绩报告增添几分亮色,业内人士指出,万得城在上海开出的7家门店都在亏损,低迷的业绩拖累了万得城的开店计划。其原本拟在2012年7月走出上海,在成都开出上海之外首家门店的计划,最终被放弃。

  有消息称,2012年前三季度,万得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去年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该消息目前未获万得城官方证实。

  先清仓后关店

  其实在二月初,万得城在沪各门店就已经开始了全程促销,折扣基本在8折左右,打折出售的甚至包括大量样机。持续至3月初,各家门店的货物大都售罄。

  2月下旬,在万得城淮海路店,闻讯赶来淘货的李先生在吹风机柜台前徘徊了许久,最终选择了一款150元的折价产品。他告诉记者,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不少朋友在转“万得城周末开始清仓促销,为离开做准备”,所以自己特意赶过来看看,出发前还特意做了功课,计算了下哪些商品比较实惠。

  但讽刺的是,强调价格便宜的万得城,哪怕在清仓出货阶段,很多商品的折后价都要贵过网店的价格。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我看中一款MP3,现在价格大概只比京东高一点点,看中可以现提,所以就过来了。”

  不过,门店中出售的折价产品不少都已经陷入了无货状态。在淮海店现场,大量慕名而来的消费者都在询问空气净化器是否还有得卖,但回答往往是“断货了”。也有工作人员私底下向顾客透露,“其实也不是断货,是半个月后就要退出中国市场了,现在有多少清多少,不会再进了。”

  3月11日,除了淮海店会作为主要客户服务中心运营至4月30日,6家门店正式关闭。万得城的退出,比百思买更加悄无声息。

  体验式售卖之痛

  万得城和百思买有一点一样,打的都是体验式售卖的招牌。所有的产品好像超市卖场一样敞开摆放,可以供消费者体验使用,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在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区域,常年有人站着把玩,万得城还专门辟出餐饮区域,鼓励顾客更多体验店内服务。

  但事实证明,这样的体验式营销并不能在中国的电子产品市场占据优势。早在百思买时代,店家就沦为顾客“打样”的场所,在百思买店内确认好想要的机型,转头就到隔壁百脑汇甚至直接上网购买。低廉的价格才是这一市场中最终的决定因素。

  而体验式售卖带来的成本则让这些洋品牌更加难以在价格战中获取优势。虽然万得城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希望通过和富士康合作来弥补自己的劣势,但最终争取来的3C产品的低价优势,只是所有产品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这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万得城在采购成本上的劣势。当初,百思买也曾宣称将调动其全球采购的庞大资源为中国市场服务,但最终证明这条路也行不通。

  在家电零售行业,门店数量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双方规模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万得城在采购成本方面,比国美苏宁至少要高出5%。此外,与百思买一样,万得城的模式同样是“买断经营”,这也意味着万得城若欲开出新店,必须压上极为可观的一笔资金,快速开店已成奢望。

  两年前百思买在退市后,曾表示会很快回归,但两年多过去了,一直没有实际动作。而万得城想要找到新的投资方再次试水中国,怕也只是水中月。
  (申江服务导报 记者 姜晟颖 ◎图:钱超)

引用 回复 收藏
---------------------------------------------------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zhuzhenjia
编辑 |
Nile

 积分:6546  金币:3136
 发表于 2013-04-05 20:46 | 只看他
2楼
撤退也是勇气之一

---------------------------------------------------
一定要把超市的经营给搞上去!——某人员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