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约到期还是成本高?大洋百货告别无锡 昨天,大洋百货门口张贴的闭店公告引人关注。记者徐超/摄
大洋百货商场内,促销牌上的字样已经由几日前的“改装出清一口价”换成了“最后大清仓4月1日-4月31日”,与促销口号相应的是部分商品低至一折。昨天,大洋百货在报纸上刊登了《闭店公告》,称大洋百货无锡店租约到期,将于2013年5月1日起闭店,将不再对外营业。至此,年前就在百货圈内流传的消息成为事实。
随着大洋百货的闭店,中山路商圈又少了一家百货公司。与此同时,下半年苏宁和恒隆广场将相继开业,再加上大东方、八佰伴等百货商场的定位调整,中山路黄金商圈,中高端商场绝对“主角”地位更加稳固。业内人士坦言,“黄金商圈内”综合成本高,百货生存空间愈发狭小,而锡城社区商业逐步完善,百货或可从社区商业突围。
最后的打折
专柜已经不再进新货,大部分柜台都在促销冬款和去年旧款,即便不多的新款也是由几日前的7折降为5折……昨日走进大洋百货,即将闭店的氛围可以感受得到。虽然生意很红火,一些店员脸上却写着“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BisouDeve专柜的店员告诉记者,“大洋”关了,这边的柜台可能也就要撤了,没听说会搬到哪边,而自己则可能拿一笔遣散费离职。不过也有一些店员透露,会把柜台搬到下半年开业的苏宁广场去。
对于顾客的购物卡,大洋也给出了处理方案:凡持有大洋百货无锡店购物卡的顾客,请尽快于2013年4月30日之前消费完毕。逾期未消费的顾客请凭购物卡及购物卡发票,于2013年5月15日之前在大洋百货无锡店7楼办公室办理退款手续。正在店里逛的陈小姐看到“大洋”的公告不免有些感慨,她表示,自己是“大洋”的忠实消费者,中山路上的商场越来越高档,像自己这种初入社会的小白领,想要穿得有品质一些又承受不起高档商场的价格,就喜欢到“大洋”里淘点好东西。这里的东西价位适中,款式也不错,关店后还真不知道中山路上还有哪家商场自己能消费得起了。
至于“大洋”为何要关店?无锡店相关负责人只给出了“是总部意见,其他无可奉告”的答复。不过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大洋”的经营状况还算过得去,之所以没有续租可能是其业主另有打算。“大洋”所在的天安大厦是多位业主共有产权的性质。其最大产权方在无锡还拥有另一处商业大项目,所以一种可能是想与大洋百货解除合约后自己来经营;另一种可能是和其他百货签约。
不能承受之重
无论“大洋”本身作何打算,其无锡店关闭在中山路商圈还是震荡不小。此前,新世界百货草草收场、英武百货败走锡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定位错觉或者定位不明。
当年新世界是无锡高端时尚百货的领路人,但却在后期主动放下“高贵”身段,撤出一楼BALLY、MAX-MARA、万宝龙等高端品牌,同步引进了ZARA等多个年轻时尚品牌,号称要“捡漏”空白了多年的“懂时尚的白领阶层”市场。不过,弃守高端的自觉错位并没有给这家商场带来人气的回流。相反,一些原先的独家品牌还开始流入其他商场,更是进一步削弱了自身优势。英武百货则从开张就没有挑起时尚百货的头衔,进场的几乎都是其他商场几年前淘汰下来的过气品牌,且常年打折出售一些过气商品,其定位不明最终也使其未能摆脱关张的命运。大洋百货则不然,虽然其狭长的空间、陈旧的硬件设施是“硬伤”,但10年间这家百货不断引进时尚品牌,打折促销手段又灵活,生意尚佳,可以说它明确的中低端消费定位让其在中山路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是这样一家有着清晰定位的百货公司终究还是选择了闭店,为何?一位资深商场人士分析,租金、人员、宣传企划费用激增,是百货商场不能承受之重。中山路黄金商圈内的店面租金已经高达每年一万多元一平方米,如此高的租金下继续做利润低的中低端百货产品,让商场举步维艰。对于“大洋”的房东而言,自然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再加上低成本的电商分走了很大一部分中低端市场,两相权衡选择闭店也在情理之中。
黄金商圈走势
业内人士坦言,经济形势变化、消费习惯改变、综合成本上升,这些因素都在推动黄金商圈的商家在转型升级。下半年,苏宁广场、恒隆将陆续开张,在其招商的名单上,一些国际名品赫然在列,市商务局人士坦言,中高端商场积聚,各家之间形成竞争在所难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家中高端商场积聚更能形成气候。在商务局的统计中,即便是中山路黄金商圈,消费人群也是以本地市民为主。若商圈进一步扩大、实力更上一层楼,将能对周边城市的消费者形成吸引力,争取更多外地消费者到无锡来消费。大东方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多店才能成市,本地商场应该欢迎像恒隆这样的销品茂和苏宁广场这样的综合体入驻中山路,大家携手会把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瓜分原有的蛋糕。
业内人士称,虽然中低端百货商品在中山路已难觅踪影,但一些大众品牌正在逐步渗透到社区商业中。目前锡城很多区域都有方便当地居民消费的综合体或者大卖场,中低端百货或可从社区商业中突围。另外,百货商场还可以转型成为品牌折扣店、女性精品区、时尚潮人区等各种小规模、有主题的服务提供商,一来用户定位清晰,二来所占面积小,成本压力小。而中山路这条“流金淌银”的商业街,众多大型商场也在提供各类中高端品牌商品的同时,正在转型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等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观点链接
国内百货店的经营模式是90%的联营、10%的自营,即由进驻百货店的品牌商控制货品的进、销、存,商品定价权,卖货的员工也属于品牌商,百货店只负责提供场地和服务,然后从交易额中获取扣率,因此被称为“二房东”。随着消费升级,购物中心不断出现,百货店开始争夺市场成熟度高的品牌。而当品牌企业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时,百货店对上游企业的整合显得力不从心,盈利空间逐渐变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
目前,中国百货业毛利率在17%左右,而国外的同行因为有商品自营能力和自由品牌的开拓能力,毛利率达到30%。很显然,在价格上无论百货商场再怎么促销,都无法与电商相抗衡;而在业态上,也不及购物中心能一次性满足消费者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多项休闲需求。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
总体来说,百货商场这一传统零售形态将会慢慢退出,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零售业态基本上会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不论是百货商场还是购物中心,眼光必须看得长远,不能把入驻的品牌商只看作是一种商品来经营。一定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商业和旅游,从不同角度多元化地提升用户体验,才不会受到电商的冲击。另外,在构建商业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定位的差异化。我们发现,随着大量的住宅地产商转向商业地产,由于缺乏商业地产理论和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很多购物中心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谭赐元
(无锡日报 记者 于丽雯 实习生 宋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