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自营模式是“危”是“机”

 
左边向右走

 积分:584  金币:332
 发表于 2013-10-08 11:30 | 只看他
楼主

    外资百货虽然在自营方面拥有足够久的历史经验,但其在华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老佛爷和连卡佛都曾在中国市场遇挫而离开。

  至于自营模式的优势,零售连锁专家余杰奇认为,自营模式能够采取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利于商场把控。

  “在本土百货商场,员工是双重管理,发工资是品牌方,业态管理是百货方。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理念,更大是受品牌方,即发工资方的影响,没办法按照百货来经营。”余杰奇称,对商场而言,更多是做广告的工作,通过不断做商业地产的推广来提高客流量,并不掌控单店产出。“楼层经理人不会对单店业绩做很大要求,反正是末位淘汰制,一年一签。”他说。

  在百货业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表示,自营模式的毛利率空间更大、有利于周转。百货公司通过不同买手的对时尚的把握和经验,跟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有助于百货业的公平竞争。“而现在,本土百货公司不论从所售品牌和楼层布局来说,都非常相似,像是垄断的行业。”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同意自营品牌的毛利率高的说法,不过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销售额高。“一般自有品牌都做不过全国性品牌,全国性品牌有全国性营销的知识,自有品牌只有门店的营销知识,投入是不能比的。”丁利国说。

  市场亦有不同声音。沈均直指,自营业务对资金占有率比较大,对于中国目前市场来说,自营业务比例低一点,才更容易存活。“自营业务需要研发、采购,一旦销售不了会有大量库存风险。对于买手要求也比较高。”他说。

  余杰奇也坦言,自营直营运营的难点很多,人才培养、商品规划、市场敏感度等都是问题。“百货公司对客流、季节敏感,但对市场敏感肯定不如品牌商。”他说。

  不过丁利国则认为,在经济倒逼背景下,本土百货业态目前亟需转型,而自营直营是其中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 该帖于 2013-10-8 13:08:00 被修改过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