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近来关店频繁谋转型!
人人乐、华润万家开设社区超市;沃尔玛、步步高发展购物中心;欧尚、永旺布局商业地产...
各位零售人,你认为:
1、曾经风靡零售业的大卖场真的过气了吗?
2、业态的转型能否化解超市业的燃眉之急?
3、怎么转型才合理?传统大卖场的出路又在何方?
>>参与投票:你觉得大卖场需要转型吗?
>>参与论坛跟帖,精彩观点将得到1~100个联商币奖励!
>>参与联商博客《观点约架》专题投稿,将得到100个联商币奖励,上不封顶!
投稿请戳:http://www.linkshop.com.cn/z/debateFirst/?SubId=1176
投票选项(单选) | 票数(百分比) |
活动已结束!
~~~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所有路过的、点评的、投稿的统统都有礼!
金币奖励已按照活动规则发放到各位账号中,请注意查收奥。
论坛跟帖获奖用户名单和金币奖励数
工作着 40
黑色的眼睛 30
AC.Tank 30
留几手 40
daxinbag 10
亏本安居 50
华子 60
水_ing 30
xiao1024 60
爱上便利店 40
零售&人生 50
南风不竞 50
青*云 30
小福仔 30
盲鱼 60
llssll1976 30
Merchandising 80
平庸角色 40
郑州礼为先 20
判官大人 30
博客投稿获奖用户名单和金币奖励数
coolgao 100
skyleaf 100
张一夫 100
airhuman 100
工作着 100
张青山 100
山长水短 100
柳二白 100
相忘江湖 100
老笑 100
小店当自强 100
许双福 100
吴明毅 100
南犬并走一儒生!100
蒲哲 100
11 100
曾经 100
谢尚伟 100
上佳 100
小弟新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前辈讨论:
近几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导致目前各个零售巨头的影响力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成为消费主力军的80,90后消费者,通俗一点讲,买一瓶矿泉水都会在网上购买。也就是二马(马云、马化腾)在线上的支付工具大战的主要原因。电子商务降低了中间的转手次数,无形中降低了成本,有了价格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购买方式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大润发,沃尔玛等传统的零售巨头纷纷触电也证实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实体零售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此其一。
其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零售巨头不是以前那个“不买也来逛逛”的超市,现代人购物都带有目的性渠道这些大鳄的地盘,路程远、停车难,也增添了一些烦恼。所以,便利店、社区店更受老百姓的青睐。至于沃尔玛等建立高端的购物中心,只是给高收入的金领人群,有一个闲暇之余消遣的地方。
零售巨头,要想在未来的购物环境中生存,必须进行转型,做到小而精,要实实在在的以消费者为上帝,了解消费者需求,服务老百姓。还得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想方设法实现O2O,实体进行体验式消费,这个是电商的短板,大鳄必须要靠实体来补充。
电商带来了零售的革命。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女人;马云的后面,有多少女人呢?
以上,是小弟的拙见,望海涵。
大家都在谈商品、服务对大卖场经营的影响,我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大卖场是在总部的集权式指导下,依靠直营店的负责人(店长)对其进行运作的一种商业管理模式。因此,店长的任用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个门店的生死,其核心作用不言而喻。而一些连锁总部对店长的考核,唯眼前业绩论,忽视了门店的管理。更有一些店长道德水准恶劣,利用总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中饱私囊,将门店变成个人敛财的工具。门店基层的其他管理人员与总部缺少沟通渠道,门店的信息总部都是听店长的,门店成了店长的一言堂。试问,如此大卖场焉有发展之理,怎会不遭到顾客的唾弃!
以上并非个人的情绪宣泄,而是当下不少连锁企业的共病!
大卖场在中国的发展也就短短20年的时间,要说消亡还为时尚早。国内的零售业现在发展现状是不错。一些国内的零售商甚至后来者居上。但是整体的零售水平对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国内城镇化建设都还在继续。何谈大卖场形式陈旧。对比以前的发展,现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商业项目的盘子是越做越大属于应运而生。这种的综合体形式。大卖场是以主力店的形式入驻。譬如国内的万达、宝龙、万象城和凯德等。
二、中小城市的发展其实真正的大卖场形式才刚刚开始。很多中小城市原有的商业水平还停留在不卖假货的基础上。其大卖场的形式恰恰给其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的对象。当然现在一些中小城市也上马了不少综合体的项目。但大多虎头而蛇尾。店铺空置率严重。
所谓商业形式的淘汰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现在说大卖场的模式过时还为时尚早。估计到了什么时候中国的乡镇都开了大卖场了。那个时候再说这个话题才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