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宗荣的零售思考:通路业务模式篇(上)

蒋宗荣

积分:214  联商币:107
  |   只看他 楼主

思考标签:铺货制、期货制、配货(销)制 

这段时间忙于区域新店开业,在写完订货系列后,因先前“渠道促销”话题的抛砖引玉。故准备筹划写,当下服饰品牌主流通路业务模式(铺货制、期货制、配货(销)制)系列。进而能让大家探讨在怎样的规模、怎样的通路、怎样的渠道、怎样的模式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

何为铺货制?

铺货制是早年,服饰企业商品进入渠道市场最为粗放的业务模式。工厂生产货品——各大批发档口批发——零售商提货——门店销售——买不完退货。企业为迅速打开市场通路,通常会对其渠道客户进行自身的“渠道促销”,例如:给予授信及帐期(依据零售规模、合作周期、信用等授予的条件不同。)故铺货制在通路上,简单一点说,就是:货先卖,卖完结款,卖不完,当季退。此模式,很难将规模做大,且零售端的把控性很弱,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在福州有“中亭街一哥”称呼的“好莱坞服饰”就是典型的铺货制模式,发展的极好,大福州及闽东北地区,就做到N千万的出货量,实属不易。自然“中亭街一哥”也看到通路市场的变化,故这几年也砸重金除了代理JASON WOOD等女装外,坚持发展自身的通路品牌“TH2011”,经常走零售市场的朋友,可多留心。

期货制(上)

“期货制”作为市场运作最为成熟的通路业务模式,在先前的零售思考中也多次提到与触及,因之前的工作一直是和期货模式打教导,故仅以期货模式的优劣做一个阐述分享:

1、看货组货能力:

常跟服装圈的朋友聊天时提及,做服装这么多年似乎找到一个共性,做的好的品牌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多数男性),而其背后均有非常强势且很会看货组货的老板娘。进而抛出对期货制的梳理,除品牌公司的商品企划外,必须要有一个很能看货组货的零售团队,这是玩期货模式的首要前提。若无,宗荣告诉你,很难玩。

2、资金的承担能力:

以期货模式流程图先与大家阐述:

货品海选评审——组货——召开订货会——客户下订单——生成订货合同——打期货保证金(一般订货额30%)——品牌商收到保证金采购面料及找寻OEM代工场下单生产——生产完成进成品仓——客户打余款(订货额剩余的70%)提货配发——进终端门店——上货、陈列、上货、销售

此流程可看出,期货对客户的资金要求还是蛮高的,例如:单店订50万进货额的春夏货品,订货会结束后,打30%定金就是15万,开季前提货,马上要打余款70%即35万。一下子50万现金出去了,店铺提到货后一件一件卖,卖多久赚回货品成本?再多久赚回租金?再多久赚回工商、国地税、人员工资?差不多赚回时,下一季的订货会早又开始了,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自然目前绝大部分品牌已经做到波段上货,按波段打款提货,同时对订货保证金已经下调,在这上尽力做到资金积压的最小化。有这思路以及操作的品牌商是万幸的?至少说其在考虑创新与变革?其根本实质点是品牌商和代理商在做“渠道促销”,我们要反推期货模式背后是供应链主导的模式。

3、库存的把控能力:

经常会和渠道市场客户沟通,库存是怎么产生的?看货看偏了、零售预估多了、大环境问题、商圈转移……

宗荣在先前七月底微信有写过《订货规划系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读,里面说到,库存其实在订货的时候就注定已经产生。零售市场是一个灵活、机动、时刻变化的市场,在物质、资讯如此丰富的今天如何用原先的历史数据、经验去订难测的6个月后的零售货品?注定说明有赌徒的博弈。例:2012年,某女装品牌,订货现场对某款羽绒服极其认同,多数认为此款必爆,大面积下单。而实际销售表现一般,某客户进货200件,仅出了50余件,库存大面积积压……

4、期货执行的控制能力:

有波段,说明至少思路很清晰,若(品牌公司——操作平台——经销商)有完好的资金执行计划那是清晰上的清晰。但事实上,作为绝大部分的期货组货模式,各品类款式上游供应商OEM代工厂货品交割的非准确性,南北差异性,资金安排的无计划性均会打破这所谓的“波段”,因为这“波段”说是品牌商规划的,但每件货品是经销商依据区域特性及单店订制的,故这波段的系列性又被再一次打破。

总结:

期货制是当下通路最为常见的运作模式存在,自然拥有其成熟的多面。当从资金动态流向、存货压力流向来分析,其根本点依旧是批发模式;当下多数闽南企业(尤其男装、运动)高喊批发转零售,而最基础的单店订货都不是搞的太清楚。

宗荣常跟渠道客户泡茶聊天时说到,服装它就是快销品,可比喻为海鲜(早市的海鲜价格、与中午的价格,甚至晚上的价格会一样吗?新鲜度不一样,价格怎么可能一样?)宗荣当年服务男装在收某省区域市场时,盘点总代及经销商仓库,乍然。陈年老货堆积如山,且还不愿降价处理,口子念叨我4.2折进的(经销商5折),凭何低价倾销处理?

唯有摇头,这些早年做服装的前辈,没有与时俱进只有被收的命运。也无奈品牌公司陆续上演《杯酒释兵权》的戏幕。

服装行业发展是跟社会经济与主力消费客群密切相关。

在早年,常听有的“爆款”这一名词,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现今最多只有“畅销款”的存在。资讯发达了,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了,在讲究个性的年轻一代谁愿意服装是同质化的。

前几天看报道,安踏丁志忠先生在运动大环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改革定义“乙方市场”。就是典型的零售导向改革。

说了这么多,宗荣并非否定期货模式,而是否定批发导向的期货模式。自然在当下时空期货制依旧是最为成熟的通路。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宗荣的零售思考之配货(销)制。 

- 该帖于 2015-2-15 18:08: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