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尽管大商郑州突遭人事变故 但丹尼斯仍面临大挑战

诸振家

积分:48854  联商币:21973
  |   只看他 楼主
尽管大商郑州突遭人事变故 但丹尼斯仍面临大挑战

  导语:尽管“夙敌”多年,但对中原商业老大丹尼斯而言,原大商团队的突然离场带来的,更多恐怕是还是错愕,甚至也某种层面的惊慌。

  此前,双方对弈近20载,与其说是两家公司在市场上“谁执牛耳”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团队用两种截然不同打法为“证明能力”的较量。不管是二七商圈周边的“丹金配”,还是花园路上的“隔路望”,大商与丹尼斯过往的种种给中原商界制造了诸多话题,也绝对可在中原商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至上月那时那刻,这种较量已黯然失色。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这一组文章少说了些成绩,多了些冷眼旁观,希望能为局中各位以及业界提供一种观察方式,仅此。

  突遭人事变故的大商,留给丹尼斯的绝对不是狂欢,还有更孤独、更残酷的自省:那个靠单店体量、靠店网规模、靠购物卡集客的商业“冷兵器时代”,正在逝去。摆在“河南零售王”面前的现实,是它至今仍未找到契合当前新主流消费客群的链接通道与打开方式,而其多年来雄霸中原的生存哲学、硬件布局、盈利模式等丹尼斯法则,正在与其既有消费客群一起慢慢老去。

  漏滴钟转,商海潮涌。曾经的商业帝国,似乎日过正午。面对新的商业时代与商业生态,丹尼斯之变革尤须大勇气与大气魄,深入骨血,始于基因。

  不败金身,帝国城池绝非无懈可击

  6月,丹尼斯在新乡闭店,引起了省内零售圈儿的集体围观。虽说调整门店数量对零售商是常事(特别是在当下大势之下),但由于是发生在河南零售老大丹尼斯身上,新乡店之于丹尼斯的意义亦被多面解读——

  一则, 在河南叱咤风云18年,除少数便利店外,丹尼斯没有关闭过万平米以上门店;二则, 新乡市场是丹尼斯二次“败北”,而且,是被同一“小个子”选手连揍了两次。要知道,论丹尼斯在河南市场的品牌地位、供应商资源、资金与人才实力,后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丹尼斯在新乡二次败北,“不败金身”走下神坛,这也令业内更清楚的认识到:在异域市场,在非自持物业的场子,再牛逼的巨人当遭遇群狼恶战,也只有勇者胜。除非,它全倾全力,肃杀一方市场。

  丹尼斯在河南的成功有目共睹,创始人王任生多年来深耕河南奠定了殷实基础,以郑州为支点布局全省,商业地产和商业零售互为依托,百货、MALL、大卖场、便利店四大业态齐头并进,自持物业比率之高,称王老爷子为河南的最大商业地产商,似更为妥且,这背后的巨量财富,也使得在圈内人心中王老爷子早已身居“隐形首富”之位。截至上年末,丹尼斯帝国“中枢”人民路店销售业绩依旧骄人,在中国零售业单店排行中位居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尼斯购物卡,俗称“丹尼斯币”,在整个丹尼斯内体系内俨然已是“硬通货”的姿态。

  与大商不同,丹尼斯是一个高度集权化企业,其今日的种种或也正是得益于此。但硬币总有另一面,高度集权,也让这个家族式企业不断暴露出与主流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格格不入。从近些年某些动作上,也可看出这个资源禀赋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帝国,在广袤的零售业也绝非通吃天下——

  比如“七天地”步行街,昔日里下辖的4、5天地两宗物业原经营为家具、男装,如今则被改造为“城市奥莱”,应为经营路径纠错的一种表现;

  比如新开业的大卫城,虽堪称全国零售业规模之最,但业内人更愿意称其是一个巨型的百货店,或如零售圈内流行的一句调侃,自大卫城开业后,国贸360、万达、华润万象城等等,终于将一颗“不安”的心放稳了。

  而新乡闭店,更似是丹尼斯帝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雄霸中原的零售老大,不败金身已破,更多挑战摆在这个大块头面前。

  孤独自省,丹尼斯未能完成的“软肋”

  多年来相交对手的团队突遭变故,留给丹尼斯的绝不是狂欢,还有更孤独、更残酷的自省。

  其中共性与个性同在,或在实体店集体承压之际,提供更多镜鉴。

  权杖。丹尼斯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期,目前,原丹尼斯总经理、零售业资深前辈级人物蔡英德已隐退,经理人团队已过度。虽大卫城的亮相也被外界解读为丹尼斯父子权杖交接的加冕礼,但目前仍未有官方的消息。而毋庸置疑,权杖问题显然会被赋予更多企业战略性的拐点意义。

  强势。或许正是因为帝国之大,丹尼斯在其体系内的强势有目共睹,而此种情绪尤其在供应商面前得以放大。而在新的商业生态下,“房东”与“房客”之间的博弈条件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一直以来,丹尼斯内商户压力不堪的传言不断,此种强势的临界点还能维系多久?

  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才储备是每一个商业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丹尼斯而言,亦如此。而在丹尼斯体系中,核心管理层是颇有“正八旗”的味道,而对于更多人而言,似乎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上升空间有多大。

  电商。浸淫在18年成功的乐土上,核心管理层忽视(或是回避)了电商这个新的敌人,在更多利用互联网构建立体化大商业体系上,丹尼斯是缺席的。

  有关电商,在这里多说几句。

  也许有人问,今天的电商,真能做到比传统零售商的供应商资源体系更牛逼吗?

  未必。但也别忽视,当价格趋同的情况下,此前单一的购买方式完全可以发生分裂。短短10年,电商就忽悠了几亿人傻乎乎的上网买东西,其实,玩得都是传统零售商的“剩招”。这是典型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也许有人问,今天的电商,真能做到比传统零售商的运营成本更低吗?

  也未必。但请重视,电商在商品类目、品牌结构、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都在不断拷问着传统零售商的“揽客”模式、服务模式,是否已经过时了。

  更重要地是,在现实消费市场渐成主流的90后,是被电商快递“惯懒”一代,传统零售商的服务内容、服务体系,是否能契合他们的需求?如今,连C2M(消费者——工厂)模式都被电商造出来了,直逼传统商品多级分销体系。

  那个靠单店体量、靠店网规模、靠购物卡集客的商业“冷兵器时代”,已然逝去。多年来雄霸中原的生存哲学、硬件布局、盈利模式等丹尼斯法则,正在与其既有消费客群一起慢慢老去。摆在“河南零售王”面前的现实,是它需尽快找到与当前新主流消费客群的链接通道与打开方式。新商业生态大势之下,丹尼斯之变革尤须大勇气与大气魄

  此时,或还有契机。
  (来源:鉴闻)

---------------------------------------------------
我的博客:http:// /m/zhuzhenjia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