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百货最难却是最对的突破:从前端走向后端

商业经理人

积分:24  联商币:32
  |   只看他 楼主

巨日已从地平线上升起了一半,占据了半个天空,大地似乎正顺着一堵光辉灿烂的大墙缓缓下沉。对于从事商业百货的经理人来说,《三体》中乱纪元与恒纪元的交替出现,恰如2015年的商业纪元分水岭:

1、仅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在国内关店就有120家,预计全年关店达到300家;

2、同时,2015年全国购物中心将达到4700家,比两年前增加了1000家,2016年更将达到5500家,仅万达商业在2016年就将新增购物中心57家;

3、以喵街、飞凡网上线运行及各购物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为代表的商场O2O开始弥补纯粹线下之不足,试图开启一个新纪元,却并未找到真正落地的商业模式。

But AnyWay,有机遇、有挑战、有转型、有定型的商业经理人新纪元也到来了!让我们通过万达商业一位前高管的一篇文字来透析一下百货之殇、以资借鉴、从而也作为本服务号的发刊吧:


1、百货业绩下降还是品牌业绩下降?

A、少女装:绫致系、依恋系、艾格系,业绩增幅大幅放缓、下降!网上有篇文章《远去的绫致》品牌老化、外部冲击,电商虽有较好表现,但只是承担下水道功能,总体较差。

B、鞋类:百丽系在2015年的一份业绩报告中写道:百丽(01880)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指出,今年3至5月集团鞋类同店销售跌幅大于去年同期,他预计今年内地鞋类同店销售仍会下滑,并认为是结构性问题,已在总部加强品牌研发及营销改善,不过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C、运动:阿迪、耐克、李宁等,前期下滑较大,最近有复苏,但仍然面临增长压力。

D、奢侈品、大女装、化妆品、钟表:都在下降。

E、珠宝:呵呵。

结论是:百货和品牌是双方下降的相互原因,都在互联网时代迷失了。

百货下降原因:1)内部:A、品牌老化 B、服务下降 C、顾客衍变   2)外部:A、购物中心、电商分流 B、内需衰减

品牌下降原因:1)品牌老化  2)顾客衍变 3)内需衰减


2、百货做电商、零售彻底转型电商可行吗

   1)百货做电商的代表银泰(银泰网)、王府井(网上商城)、大商(天狗网)等以上基本上做得是无声无息,哪怕是做得最好的银泰网,也只能在2000~4000单/每日徘徊,免不了巨亏结局,后并入阿里巴巴;更别提每天只有几十单十几单但投入接近1个亿的其他百货电商平台。

2)零售彻底转型:苏宁易购,投入很大、决心很大、变革得很彻底,但他们基本上是在模仿别人,走的是京东已经在走的路,所以2014年的财报显示,苏宁易购运营的亏损达到14亿。

3)新媒体营销或简单O2O解决不了百货的问题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有汉光百货、西单大悦城等,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实现营销互动,还能对接CRM系统、实现会员维护,同时汉光百货更可以进行线上购物、微信支付等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是实现了O2O的闭环。但又能怎样?汉光也不能解决百货之殇,更不会成为一流百货,大悦城其实也只是与时俱进的开展营销而已。

所以,百货下降更本质的原因,基本上跟品牌下降的原因一致:品牌老化、顾客衍变;所以,转型电商解决不了问题。


3、目前过得好的零售企业或品牌

   宜家、Zara、优衣库、迪卡侬、新百伦等,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

1)高质平价:

尤其是Zara、优衣库、迪卡侬、宜家,价格一直坚持平价不做过高的品牌溢价,因为线下价格并不比线上高,所以他们在线下实体卖得特别好,然后也尝试开了线上商城,同时又不是甩货、特卖的下水道,所以全渠道经营相得益彰;

2)专业解决:

产品设计的专业性+服务的专业性,互联网时代推崇专业精神,如迪卡侬户外的专业性解决方案,小米也在专注做智能手机软硬件链条上的专业性,很大的增强了用户的信赖感和粘性;

3)延伸体验:

零售的体验并不是在业态上增加餐饮、增加娱乐、增加文化等,而是在专业产品上配套、在专业服务上延伸,如迪卡侬的户外应用的购买顾问、专业售后服务,如宜家的家具现场组合试用、免费休息等,都是在业务范畴内的超出期待的体验

4)时尚潮流:

如zara、HM等,始终立足全球时尚一线,并且快速变化款不到2周就完成货品周转,而新百伦在运动类上也更加时尚潮流,这是增幅超越耐克阿迪的关键原因,他们都是给人以永不落伍的时尚装扮方案


4、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1)商业平台轻资产化是趋势,它最重要的是生态系统的搭建及各种有效链接,它的生存的生命线是流量(线上是流量,线下是客流);

    2)零售百货原本也是轻资产,属于二房东,但现在纯粹二房东的模式很难做了,因为互联网+的时代,就是去中间环节、去各种渠道而直达终端的。

所以,百货应该往“重”里做,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深入及控制,也就是如何在研发设计、商品生产供应、库存处理、数据处理及专业服务等关键环节掌握住“商品”,并通过自身的终端平台及专业运营服务达到消费者。

  备注:商业越重越成功的有:亚马逊、京东、美丽说、蘑菇街、唯品会……

5、联营还是自营?

国内的百货做自营20年前就有尝试,但无一例外的没有成功。但这不代表万达百货不能从自营取得突破!

国内自营失败的原因:买手缺乏、库存压力、资产减值

放到今天,即使买手不缺乏,个人感觉按照原来的做法,自营也会失败!因为没有体现以上属于互联网+、工业4.0特点的4个零售做法:即高质平价、专业解决、延伸体验、时尚潮流买手最多解决一个时尚潮流,且因为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都不一定解决得好。

备注:万达的鞋品集合店Fit-Feet已在太原、唐山等店开业试水,如果能够结合以上互联网+、工业4.0特性,以及再基于这些商品专业化的各类延伸服务和体验,都是可以作为突破的。

6、最重要的还是定位和模式

如同电一样,将来肯定没有所谓的用电企业和用煤油企业的区分,一定全是用电企业;所以将来也没有互联网商业和实体商业的区分,一定是融合互联网的商业企业,要么是平台,要么是垂直专业,在这个基础上,所谓1)线上微信红包、线上微信及快钱支付、2)CRM的微信系统打通、3)基于Lbs或beacon的本地化、4)基于射频标签的单货/品管理等等都可以融合,而这样的应用场景也才能有效。

如果慢慢清晰,百货商场的定位可以是融合智能化购物场景的专业零售商,而不是单一的渠道商和空间实体,个人感觉会非常有前景。

步骤可能就是:A、专业自营突破——B、互联网智能购物场景实现——C、C2B专业零售商形成

备注:如果按照工业4.0的设想,即通过智能化的产业链条融合,个性定制+柔性生产能够实现,将来的商业一定是C2B的模式,即通过消费者的需求会聚进行反推生产,以及个性化定制。


7、从0到1 的启发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他的《从0到1》一书中提道几个关于商业和未来的关键点:

A、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B、失败者才去竞争,赢家则选择垄断。

以上的区别就是,一个的目标是第一,靠拼速度、拼执行、拼标准化复制能力,在红海中凭借勇气和智慧厮杀,最终在惨烈的竞争中胜出,但最终的命运可能免不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被淘汰的命运;另一个的目标是唯一,通过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等形成壁垒,实现垂直型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一个垄断的蓝海市场,从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从0到1的企业,苹果是,FaceBook是,淘宝是,支付宝是,京东也算是,但苏宁易购不是;

而万达,也恰恰是从0到1的领导者,商业地产是,万达院线是,甚至文化旅游也是;但百货不是。当时做百货,行业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地方龙头的企业、品牌商全国层级代理的利益格局,而万达百货却选择了按照传统百货的路子走,最后行业衰退,我们也更艰难。

 

Ok,我们都知道了百货往后退、购物中心向前奔,不过目前大小购物中心已达18亿平方米(7亿城市人口人均2.6平方米)的商业开工面积,给我们从业者带来的巨大招商运营挑战也是超出想象的。

       如果插上O2O的翅膀呢?不知道。有砖家说,商场O2O有可能不在我们这个四维的世界存在可行的商业模式哦。


galiztb
---------------------------------------------------
面向互联网转型下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及相关商业零售领域职业管理人员,提供圈层交流、培训提升、职业推荐及创业众筹咨询及服务的新媒体平台。

gfbsyinchuan

积分:255  联商币:28
  |   只看他 2楼
二十年内百货商场消亡这是必然,每个百货人必须面对的!
---------------------------------------------------
国芳百盛

ty蛐蛐

积分:117  联商币:53
  |   只看他 3楼

红日

积分:58  联商币:69
  |   只看他 4楼
百货店只有从体验入手,让顾客能享受到到互联网购不能体验到的购物感受才能生存、发展。互联网都+了,为什么百货店不+呢?

cccbbbaaa

积分:747  联商币:248
  |   只看他 5楼
回复 gfbsyinchuan: 百货商场是什么概念?包不包括购物中心?现在各家百货店都在走购物中心路线,我想说的是,线下体验式零售,一百年都不会消亡。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