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2015年非比寻常的“百货业”

诺一

积分:652  联商币:394
  |   只看他 楼主

零售业在2015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在失望中坚强,在倔强中寻找突破和自我救赎!作为零售业的“百货人”,身在其中,感触颇深,一言难尽。

非比寻常的失望与唱衰声,痛定思痛。

万达集团作为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其商业足迹遍布全国,万达广场百家有余,跟随万达广场的主力店万达百货目前数量亦达百家之多。但是,万达百货毕竟是万达的支柱产业之一,毕竟已经经历了三代的门店更新。今年3月份开始,“万达百货关闭及调整45家门店”的消息见诸各大商业媒体,这无疑给万达百货失望的开局。紧跟其后的是国外百货业的萧条闭店之音,玛莎百货关店、巴黎春天百货关店......一时间百货业一片唱衰声。身在其中的百货人也难逃此劫,部门消减,裁员编制,跳槽,创业,另谋出路。人们不禁要问:百货,你是怎么了?曾经的风华正茂哪去了?曾经的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活动客流哪去了?曾经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开业活动哪去了?让我们痛定思痛,百货业缘何沦落这般。一个致命的因素是毛利额的降低,使得业绩亏损,难能支撑经济命脉。造成毛利额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零售百货传统的“二房东”经营模式,租赁物业,坐享其成。当物业租金上涨时,百货业难以支撑高额物业租金便“倒逼”品牌商,使得恶性循坏。租赁物业的另一个制约百货业的原因是,物业陈旧,常年的修理成本加重。在商业形式增速放缓情况下,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经营模式必将被日趋竞争的环境淘汰,正所谓“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当你不去谋求发展积极转型的时候,必将会迎来一记拳头将自己毙命。

第二,价格渠道重叠,价格调高。扣点经营模式,转嫁给品牌方,使得品牌方增加品牌单价,使得顾客对高价的商品望尘莫及。供不应求的商业时代已经过去,供大于求的商业杠杆起到明显的反作用。这样,使得各大商家把“促销活动”当成利剑,活动五花八门,力度史无前例的的噱头,但是“叫好不叫卖”,使得顾客对活动开始疲软,活动吸引力降低,门店开始变得冷清。再者,商业活动各式各样不惜成本的投入,实际成效甚微。真正取悦于顾客的不仅仅只有“吆喝”,更应该在价格经济杠杆上去研究,在商品本身上去做文章。

第三,顾客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冲动型消费不再成为主流,可选择性增加。在物质紧缺的年代,感性消费和冲动型消费非常普遍,商品选择性单一,使得商家门庭若市,人头攒动。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满足人们的日益消费品琳琅满目,可选择性增加,理性化消费增强。“货比三家”,比较的就是价格、质量、款式、便利。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多元化,“众口难调”始终存在。如果单凭自身单一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不抓住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那么盈利模式只会微乎其微。

第四,消费开始多渠道化,售卖方式开始多元化。以前买东西只能去商场,甚至去十里八村的集市上。现在,商场就在自家门口,甚至,足不出户,动动指尖就能买的随心所欲。客群分散,购物渠道多元。消费渠道多元化,最直接的效应就是“顾客群体的打乱和分散”。很少会有一窝蜂的顾客去进某家商场购物,很少会有长长排队买东西的场景出现了,这样客流量降低,直接导致进店率下降,从而提袋率下降。

第五,“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流于口头,“服务管理”不切合实际,不能执行落地。在百货商业的调研中,顾客服务中心成为了“客诉投诉中心”,总是对商品质量、商品价格、营业员素质及服务态度的投诉,甚至曾出现营业员与顾客发生手脚暴力事件。试想,这样的购物环境和服务管理理念怎能留住顾客。曾经去过一些商场,客户服务中心成了摆设,没有“服务理念”可言。

第六,百货经营存在流于形式,品牌同质化、业态同质化形象严重,没有强大的品牌主心骨作为支撑。百货业只所以在今年大规模的关店潮出现,其中必有“短板”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形势”过去之后,迎面到了“行业寒冬时”,由于没有准备好足够的保暖御寒的粮草,在这个时候必将后患无穷!其实,在这么多年的经营中,百货存在大量跟风和浮夸风,甚至大跃进的现状。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和顾客偏好研究,项目没有做好充分市场准备就匆匆“上马”。其实,中国的商业地产一直在畸形中发展,而且根基不稳,专业人才不足。因此,带到市面上的百货几乎“千店一面,形同一家”。

反思之后,不能自怨自艾,相反,应该寻求新出路,在失望中坚强,在倔强中自我救赎!百货人没有作茧自缚,故步自封,一意孤行,在非比寻常的2015年,百货业逆袭大战烽火四起,狼烟一片,在商战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条新出路。卧薪尝胆,破茧成蝶。

首先,百货业态创新,破除同质化。今年,餐饮进驻百货,食全食美,简餐、轻饮、快餐、主题餐厅......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饮食需求。当顾客逛街休息之余,可以去百货商场点餐、聚餐,不失一种饮食的快乐。其次,儿童业态潜力爆发,开始“童”领天下。儿童业态这个刚近两年才被看好是潜力业态,在15年开始发力。儿童娱乐、儿童益智游戏、儿童教育培训蔚然兴起,带来了客流的增加。还有,海洋馆、真冰场也成了百货炽手可热的香饽饽。

其次,经营形式创新,突破常规落位。集合店成为新宠,集合店的优势不必待言,其多样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甚至产品线的延伸,增加人们的连带消费,在一家集合店就足以买到自己想要的所有关联性商品,何乐而不为。集合店的形式也是多元化,比如多品牌集合店、多业态集合店、生活方式类集合店等等。承租能力强,品牌丰富度高,集聚客流强,成为“新宠”实至名归。

第三,“跨界复合多元化”成为新亮点。“跨界”也可以被列为2015年的商业代名词之一,从单一经营的业务,发展成为多元经营。跨界店的出现,是建立在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的,不能盲目跨界。无论品牌方还是项目方,对于跨界情有独钟。比如,衣恋英伦生活馆,从零售服饰跨向了简餐咖啡。苏州诚品生活,从经营书籍开始经营各式各样的衍生产品。不能说这是不顾正业,更确切的讲这是满足大宗需求,更加有针对性的的顺应消费需求。

第四、新品牌层出不穷,新开业商场不断涌现。据统计,2015年新锐品牌异军突起,销售额领航各大商场前茅,该类品牌在满足顾客基本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化和趣味性,带给顾客另一番别样的购物乐趣。在新开业的商场中,上海大丸百货、郑州丹尼斯大卫城泛百货化经营可谓是高逼格,突破传统经营方式,在项目结构上、项目体验和项目形式上别出心裁,看得出用心良苦。

纵观即将过去的2015年,可以称作是“商业转型年”。经过商业发展的时间轨迹,零售百货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必须顺应商业大潮的发展,积极寻求转型之道。一味地关店撤柜只是一种消极的商业迎战姿态,应该结合实际,去寻求积极有效的转型之路。任何一个商业项目大都不能称作“神话和奇迹”,更不能看做“标杆”可言。唯有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要么去顺应消费者需求,要么去创造消费者需求,这样的项目才能赢得市场,才能接受市场的检验。“不跟风,不效仿,不复制”的经营之道才是商业环境应该有的,也只有这样的商业才能基业长青。冷静的思考与总结,是为了下一步走的更稳健,步子走的更踏实。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容不得犯错误,因此,只有保持清晰的商业头脑,积极的商业思维,找到自身的主心骨,才能屹立于商业之巅。

最后,分别以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和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的语录结尾。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传统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每个企业肯定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新实业、新农村、新生态几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如果有风口,不一定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很可能出现在传统领域,因为问题最多的行业也将是机会最多的行业。”有着百年发展史的百货业,不会消失,只会精益求精,冲破桎梏,迎来美好的百货春天!

- 该帖于 2015/12/24 9:46:00 被修改过
---------------------------------------------------
变则通,商业环境在变,商业人的思维更要变。
新商业概念!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