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阿里巴巴GMV有望超越沃尔玛所引发的若干思考

诸振家

积分:56560  联商币:25788
  |   只看他 楼主
阿里巴巴GMV有望超越沃尔玛所引发的若干思考

  导语: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财年内(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有望超越沃尔玛,成为全世界最大零售平台。

  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以及在更宽泛的视界内去看,这将是一个世界经济史上标志性的大事件。

  简以言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在企业商业模式微观内核的层面上,它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革命。“C2B商业模式+云端制组织模式(平台+海量个人)”,在过去十多年来已经开始快速生长与扩散,并开始大幅挤压工业时代“福特制商业模式+泰勒制组织模式”这一核心组合的生存空间。

  在中观的商业体系的层面上,它意味着“云网端(新基础设施)+数据(新生产要素)+数据产业及各产业的数据化(新支柱产业)+C2B(新商业模式)+云端制(新组织模式)+新制度环境+新文化惯习”这一整套“技术-经济”范式的“发育”、“安装”与运行。大淘宝比肩沃尔玛,无疑是我国新经济高速发展的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雏形显现的例证。

  从时间维度来看,大淘宝比肩沃尔玛,则是“工业时代——IT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DT时代(第二次信息革命)”这一历史进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空间来看,孕育出沃尔玛的美国无疑是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领先者。而在DT时代,无论是中美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影响力,还是大淘宝与沃尔玛的交相辉映,都显示出中美是全球快速进入DT时代的两大主要引领者,他们共同为全球向DT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6年过去之后,人们将如何梳理2016年的全球经济?其间有哪些重大经济事件,它们又将分别传递出哪些中长期的、趋势性的信号?

  在做出预测之前,不妨先从托夫勒先生的《第三次浪潮》开始。

  托夫勒在书中这样描述第三次浪潮对于人们知识框架的冲击:“这一新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旧假设都将遭受挑战,旧的思想方式,旧的公式、教条……不论以往如可受到推崇,如何妙用无穷,都不再是真理了。新的价值观、新科技、新的地域政治关系、新的生活形态和沟通方式,这个世界就从这冲突中迅速浮现出来,迫切需要全新的观念,推理、分类和概念。……唯有以这个广阔的背景作基础,我们才会懂得头条新闻的含义,理出先后秩序,设计合理的策略来控制我们生活中的变化。”

  2016年3月21日,全球经济学家和财经分析人士马上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分析如下这一“头条新闻”的深刻含义:

  3月21日14时58分37秒,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零售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财年内(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有望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

  这一事件,注定将是2016年度全球财经领域年度新闻的重要候选者。那么人们该怎样去分析和看待这一事件,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这样一个大事件,注定不会孤立发生,所以,我们该如何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以及在更宽泛的视界内,去看待和分析它?

  在此,我们试着给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并就其中的一些要点做一些分析。

  关键一跃的深远意味

  2013年,作为DT时代新经济、新治理这一领域里的一家企业智库,阿里研究院在《新基础:消费品流通之互联网转型》报告中曾做过如下预测:“以阿里巴巴集团网络零售平台为例,保守估计其销售额将在2014年超越沃尔玛在美国的销售额,将在2016年超越沃尔玛全球成为全球零售之冠。”

  今天来看,阿里研究院在2013年做出这样的预测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全球新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定将让互联网成为全球经济的强大动力引擎。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之际,我们还是发现,当初的我们低估了这一事件内在含义的丰富性。

  事实上,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步履蹒跚、难觅亮点的大环境下,怎么高估这一事件的意义都不为过。而且,若干年后的人们重新看待今天的这一事件,他们也将会再次确认,这已经不只是一个公司兴衰、新旧更替的商业传奇,而是一个世界经济史上标志性的大事件。

  

  图1 阿里零售平台VS.沃尔玛

  简以言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在企业商业模式这一微观内核的层面上,它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革命。“C2B商业模式+云端制组织模式(平台+海量个人)”,在过去十多年来已经开始快速生长与扩散,并开始大幅挤压工业时代“福特制商业模式+泰勒制组织模式”这一核心组合的生存空间。

  在中观的商业体系的层面上,它意味着“云网端(新基础设施)+数据(新生产要素)+数据产业及各产业的数据化(新支柱产业)+C2B(新商业模式)+云端制(新组织模式)+新制度环境+新文化惯习”这一整套“技术-经济”范式的“发育”、“安装”与运行。大淘宝比肩沃尔玛,无疑是我国新经济高速发展的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雏形显现的例证。

  

  图2 从IT时代到DT时代

  从时间维度来看,大淘宝比肩沃尔玛,则是“工业时代——IT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DT时代(第二次信息革命)”这一历史进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人类经济史的重大跃迁,在这两家企业身上得到了具体而微的展现。

  最后,从空间来看,孕育出沃尔玛的美国无疑是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领先者。而在DT时代,无论是中美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影响力,还是大淘宝与沃尔玛的交相辉映,都显示出中美是全球快速进入DT时代的两大主要引领者,他们共同为全球向DT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商业模式:从B2C到C2B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无限可能,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我国而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要求。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涉及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的综合性创新,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支撑的“分工/合作”的最高水平。工业时代,微观组织层面上的“福特制(商业模式)+泰勒制(组织模式)”,是“美国模式”领先全球的最为坚实的内核。到了信息时代,苹果公司市值6000多亿美元,一度超过了瑞典、比利时、波兰等国家的GDP,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体现。沃尔玛和淘宝网作为中美两国的两家代表性企业之一,其各自的成功,同样也都是在商业模式层面上的巨大成功。

  

  图3 福特制—大规模定制—C2B

  回望现代商业模式的演变,在发达国家,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大部分消费品行业都转变为了买方市场,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也逐渐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市场的变化,社会风尚的转变,让大规模生产方式显示出了越来越明显的疲态。产消关系由此走向了极不平衡的状态。企业为不可避免的库存积压备感困扰,往往只能求助于过度营销的手段,如垃圾短信、恶俗广告等“过度营销”的手段。消费者则在厂商和大众媒体广告的“共谋”下,被劝说着要去及时行乐,要习惯于用完就扔,是为消费主义的滥觞。终于,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定制开始受到各企业的追逐,典型如DELL公司。DELL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曾被认为是近百年来最接近亨利·福特的人,但DELL也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菜单式的有限选择,而且也仍然倾向于让消费者适应于企业既有的供应链。

  事实上,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任何企业都很难真正满足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任何企业在不断逼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目标时也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只有到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产消互动效率的极大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才有了大规模实现的可能性。

  大淘宝等一批新经济企业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它们对C2B的不懈探索。就大淘宝来看,从海量丰富的商品,到大力支持个性化的特色卖家,到推动预售模式,到探索“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凡此种种,都是在努力为消费者创造和提供个性化的全新体验和价值。这与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已经是截然不同。

  阿里研究院长期关注C2B模式,在此领域已经发布了若干成果,下表即是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表1 商业体系的百年演化

  

  组织模式:从泰勒制到云端制

  工业时代的公司,所遵从的基本都是泰勒制的、线性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等)组织方式和流程。而大淘宝成就的取得,则与它信息时代“云端制”的组织方式直接相关:大淘宝平台+4亿消费者+1000万商家——这种超级规模、精细灵敏、自动自发的大规模协作,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人类历史上是从未达到过的“分工/协作”水准。

  举例来看,过去二三十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伴随现代零售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经历了一场供应链重组的变革。沃尔玛与宝洁,就是零售商与生产商无缝协作的典范。这两家企业建立起信息系统的连接之后,营运状况都得到了很大改观。沃尔玛一旦发现宝洁某一产品存量不足,就会自动通知宝洁供货。甚至于每当顾客购买宝洁产品,沃尔玛的系统就会将信息传到宝洁,而宝洁也就可以按照这些信息去排产。

  

  图4 不同信息技术所能支撑实现的组织(协作)形态

  不过,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出现的这种供应链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降低成本为导向、追求快速反应、协作规模和范围相对有限的线性供应链。换句话说,IT技术所能带来的高价值的效用,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用得起、用得上”。由于供应链天然的社会化协作属性,今天这种供应链形态正面临着如何“互联网化”的巨大挑战——也就是如何让供应链各个环节在互联网上“跑起来”,基于网络化的数据共享而开展社会化的、有海量商业主体参与的协作,从而大幅提升协同和决策的效率。

  互联网为“供应链”向“价值协同网”的升级带来了迫切性,也带来了可能性。正是这一“云端制(大平台+海量小前端)”组织方式,让“互联网平台”迥异于传统的“公司”,从而能够为海量消费者创造更个性化的价值。事实上,“大平台+海量小前端”,也已经是互联网领域非常显著的一个组织景观。“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Facebook 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 Airbnb没有任何房产,全国前三大酒店业OTA没有一间客房”,这句广为流传的语句所描述的,正是互联网平台的全新组织模式。

  平台模式由来已久,但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它才具有了全新的规模、内涵与影响力。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KPCB整理的2015年5月市值前15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高达2.4万亿美元,平台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力量。哈佛大学托马斯?艾斯曼的研究也发现,全球最大100家企业有60家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

  ——作为一种组织现象:上述15大互联网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平台模式。也不只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企业和行业,也走向了平台化的结构。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仅Facebook用户数2014年就突破22亿,占全球人口的1/3。

  

  图5 云端制示意

  苹果的AppStore,淘宝的网络零售平台等,都是类似的组织结构。它们也都是“平台+多元应用”这一结构(或大平台+小前端)在不同企业那里的碎片化呈现,也即不同程度的“后台标准化、统一化、模块化”与不同程度的“前台个性化”之间的组合。其特征则表现为分布式、自动自发、自治和参与式的治理等。

  平台在这一体系中扮演了基础服务商、资源调度者的角色,如淘宝网向平台上的商家所提供的“信用体系、用户体系、商品体系、交易流程、计算能力、服务标准”等服务。而垂直市场、垂直应用或企业内部的前端员工与团队,则创造了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集成了技术模块或封装了商业流程模块的平台,使得平台之上的协作得以简化,“大平台+小前端”的整个体系的运转,也因此体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

  在这一过程中,小前端在持续地走向小微化,乃至个人化。工业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大批量、小品种”的规模经济,与之相应,组织也在持续走向极大化。1929年,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巨型企业已有约65家,到1988年这一数字增至了466家。再如今天的沃尔玛,它在全球的雇员已经超过了200多万人!到了DT时代,尽管大型组织仍将是组织领域里的图景之一,但随着“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正在很多个行业里取得越来越主导的地位,与之相应的组织规模,相应地也在逐步走向小微化、个人化。

  在今天这种一个人就可以面对全球市场的时代,小企业——更确切地说是个人,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小微企业乃至个人”在今天的发展机遇,与个性化需求的勃兴直接相关。互联网所聚合、催生的个性化需求,是“组织小微化”的沃土。过去受限于市场规模而不能成立的很多特色小生意,现在在网上找到了它的客户;反之亦然,过去受限于信息成本而不能得到满足的那些个性化需求,现在在网上也找到了它的卖家。一部商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和技术共同促进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历史,是一个商业长尾由此得以不断延伸的历史,是一个交易者不断海量涌现的历史,也是一个生意门类越来越丰富的历史。

  

  图6 小前端的小微化、个人化

  商业体系:一整套体系的升级

  从工业时代到IT时代(信息时代的第一阶段),再到DT时代(信息时代的第二阶段),在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不只是是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革命,而是一整套体系的迁移与升级。

  工业时代商业体系的构成是:大生产(如福特的流水线)+大零售(如西尔斯/沃尔玛)+大品牌(基于全国性媒体与现代广告的大品牌,如宝洁)+大物流(如邮政网络和UPS)+大金融机构,而随着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持续扩散,一幅全新的商业景观也日益清晰:在搜索和社交网络营销平台上,展开低成本、高效率、精准互动的个性化营销;在淘宝网等巨型零售平台上,完成覆盖长尾市场的个性化销售;在基于互联网的、可展开大规模实时协作的供应链平台上,完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会化分工与协同。同时,生产体系的柔性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

  比如,在淘宝网上,“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但这种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销售模式的大发展,目前却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因为多年以来,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其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是为“小品种、大批量”的大规模生产而准备的,存在很大的刚性。而今天通过互联网涌来的海量个性化订单,则给这种刚性体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企业生产体系必须要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才能“接得住”蓬勃而来的个性化需求。

  事实上,也不只是对个性化体验要求较高的服装业,互联网上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在很多行业,都正在以倒逼之势,持续地施压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端,这将反向倒逼单家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使之在响应效率、行动逻辑和思考方式上逐步适应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

  

  图7 互联网反向倒逼生产流通领域的升级

  随着一个又一个环节被“互联网化”,即该环节涉及的合作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共享重要的商业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商业协同和决策的效率,整个商业体系的互联网化,将逐渐得以实现彻底的转型升级。

  

  图8 互联网带动整个商业体系升级

  时代变迁:从IT时代到DT时代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沃尔玛利用IT技术,支撑了自身的超高速发展。21世纪后,淘宝则基于互联网时代的DT技术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两家企业的交相辉映,典型地体现了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历史巨变。

  淘宝网生于2003年,成长于DT时代,支撑它快速成长的技术和商业服务模块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比如:云计算、互联网支付体系、互联网信用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等。沃尔玛的崛起,则与IT技术密不可分。沃尔玛是最早采用计算机跟踪库存的零售企业之一(1969年),也是最早使用条形码(1980年)、利用EDI与供货商进行更好地协调(1985年)、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1986年)和使用无线扫描枪(20世纪80年代末)的零售企业之一。总体来看,IT技术对于沃尔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向前看,自工业文明发轫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处理物质和能量的技术,其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处理信息的技术。这种整体失衡的格局持续存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巨型企业如美国的铁路公司,还是不断膨胀的美国政府,都越来越难以应付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所产生的海量信息。现代IT应用的前身——制表机等办公设备在19世纪末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即说明处理信息的技术能力开始快速追赶处理物质和能量的技术。

  此后很长时间里,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对IT都进行了持续不断、无所不在的巨大投资。据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美国公司在软件上的开支上升了100倍! 直到本世纪,这种持续的投资积累,终于导致了DT时代的到来。

  

  图9 2010年后全球数据进入ZB时代,DT时代快速到来

  (来源:IDC数字宇宙报告,2014)

  就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DT时代的基础设施,是指“云网端”等。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能让用户像用水、用电一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从核心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看,美国曾以大约50亿吨钢的耗费,才最终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与此类似,对IT——到今天进一步演化为DT——的持续投资,也已经使之成为了过去几十年来的核心投入资源。不论是把大数据比喻为石油一样的自然资源,还是把它看作全新的生产要素,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已经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利用的效率。如麦肯锡的一项研究所表明:如果美国医疗卫生部门能有效利用海量数据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每年通过数据获得的潜在价值将可超过3000亿美元;充分利用海量数据的零售商,也能将其利润提高60%以上。由此可见,已经被言说了几十年的所谓“信息经济”,到今天的DT时代,才终于走向了名副其实。

  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为商业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活力。DT时代包括“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的支柱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文化惯习”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经济范式,已开始逐渐显现其雏形,并在大淘宝这里得到了具体展现。

  当然,一整套商业体系的升级或范式的转移,绝非一蹴而就、倏然而至,所有这些进程的发生也绝非泾渭分明,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但今天人们已逐渐能够把一个一个的进程区分开来、并在一个大时代转变的视角下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图10)。

  

  图10 从工业时代到DT时代的范式转移

  实质:“分工/协作”体系跃上新高度

  大淘宝比肩沃尔玛,无疑是全球新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从经济学来看,它内在的动力机制是怎样的呢?

  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分化与整合,是所有社会科学都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学视角下,这一主题就是分工与合作。在此,让我们回到一些最基本的视角,比如“生产/消费”,或“分工/合作”。

  大淘宝比肩甚至超越沃尔玛的背后,是DT时代的分工/协作,已经在多个层次上开始破解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上升”之间的互相锁定,同时还提供了一套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这已经带来了对工业经济之可能性边界的划时代的突破,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社会经济的新边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就目前可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对于分工/协作体系的升级与深化,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分工/协作”的经济学语境与工业时代已经截然不同。正如段永朝先生在与我们交流时所提出的,工业时代的分工/协作是一种基于分工的协作,而信息时代的分工/协作则是协作前提下的分工。其二,新的分工体系将变得更为丰富化。其三,协作走向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其四,经济角色的基本含义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去那种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的二分法,似乎也越来越不准确了。消费者正在转变为产消合一者,就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淘宝网,用户既是信用体系的消费者(购物参考),也是它的建设者(参与打分)。搜索引擎也同样如此。

  这种分工全面深化、分工/协作体系能够全面升级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在市场范围方面,大市场才会有大分工。典型如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对欧洲出口的过度依赖,随着铁路、流通网络(邮购商店、百货商店等)、现代媒体(杂志、报纸等)的发展,以及西部开拓、人口增长、收入水平高等因素,美国国内市场当时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新兴技术在这样一个大市场上较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及相应的大分工体系。所以,福特制的出现,小生产分工体系向大生产分工体系的跃变,之所以能在美国发生,绝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而今天,互联网和云计算则正在支撑起一个在广度与深度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大市场,这就为分工/协作体系的升级提供了前提。

  2、在交易费用方面,虽然社会总体的交易费用是否有很大变化这一点很难估算,但互联网和云计算在局部上的确大幅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和协作费用。另外,降低交易费用也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和云计算通过对海量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正在创造出新的专业化价值。无数个体创业者或开发者等小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大量兴起也说明,这是一个企业间分工(自发自动地协作)大行其道而不是企业内分工(以管理来协同)盛行的时代。

  3、在交易技术方面,诸如淘宝、支付宝的交易系统与交易机制,都可以被视为是广义上的交易技术,正是由于这种可以同时服务数亿消费者、在陌生人之间极低成本地开展远程交易、高度发达的交易系统,为交易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才支撑起了高度复杂的分工协作体系。

  4、在资产专用性方面,与工业时代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完全不同,云平台以“平台共享”的方式,在云计算中心的“初始固定投入”与APP、垂直应用、增值业务等的“边际投入”之间,进行了一种超出企业资产专用性边界的社会化的分工。

  

  图11 DT推动“分工/协作”跃上新高度

  双子星座:中美引领全球新经济

  沃尔玛与大淘宝的交相辉映,中美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发展,都在表明:中美是全球新经济领域的双子星座,是引领全球新经济的两架马车。2013年阿里研究院《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的研究也发现:

  从规模来看,据波士顿咨询报告,201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比重为4.7%,中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比重为5.5%,到2016年,各自占比将分别达到5.4%和6.9%。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也显示,凭借两倍于美国的互联网人口和蓬勃的电子商务应用,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美国则为4.3%。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鉴于两国的GDP规模如此之大,未来若干年内中美两国互联网经济体的规模必将稳居世界前两位。

  从各自的特色来看,从PC革命、互联网革命到云技术革命,美国始终扮演着全球新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创新能力非常突出。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新经济领域快速发展、追赶并实现部分超越,则主要取决于全球第一的网民基数和消费市场、丰厚的制造业基础、整体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及后发优势等。

  从明星公司来看,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和Facebook仍然是全球领导者,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蚂蚁、百度等也已经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

  中美两国在新经济领域的交相辉映、协同发展,对全球新经济的持续创新,都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这也是两国对全球新商业文明的重大贡献。

  

  图12 中美互联网公司引领全球新经济

  (来源:KPCB,2015)

  展望:全球新经济的黄金年代

  在十余年的视野尺度下,全球1/3的人口和众多企业,已经实现了向互联网的历史性大迁移。在百余年的视野尺度下,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快速转换期。一切都必须从这个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也唯有以这个广阔背景做基础,我们才能在大的时间尺度上看清当前“大淘宝比肩沃尔玛”这一事件的时空含义。那些最先理解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强大潜力,并能成功驾驭新商业逻辑的个人、企业、国家,将有望在机会空间的历史大转换中,收割到它所拥有的全部潜力。

  (宋斐/阿里研究院)

---------------------------------------------------
我的博客:http:// /m/zhuzhenjia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