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从高跟73小时这个品牌聊聊“新零售”

kaga

积分:4770  联商币:2267
  |   只看他 楼主

“新零售”这个概念,去年炒了一年,应该已经焦了,不过我印象中,应该一次都没有做内容提及,因为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是,直到年底,我们的话题还是“新零售”究竟是什么,然后大家各抒己见。

百度百科上说,新零售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物流而产生的零售概念,按照这个说法,确实太无聊缺乏话题性,所以才会引发讨论吧……

既然你能提出“新零售”概念,那我也可以对其进行自己的曲解。今天大早,朋友圈被“高跟73小时获数千万A+轮融资”的新闻小刷一屏,文中提到的几个点,倒是与我所理解的新零售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线下起家但起始在网络渠道拥有良好口碑和业绩的品牌,融到钱,更多还是为了整体规模以及在线下更好地发展,反过来讲,品牌的网络基础和互联网思维,成为其涉足线下并打造“创新”点的关键所在。其中主要就包括:

明确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这种我很不爱用的词汇,带有太多浓郁的互联网色彩,简单点说就是精准定位。高跟73小时可没有为自己找了什么“奔跑也不会累的高跟鞋”这样的slogan,她把用户定义为“恋鞋狂”,你能想象这种相对偏执的用户群体,虽然“窄”,但“深”,品牌的客群往往一次能买多双,而这点恰好又迎合了互联网所能提供的便利。这不算是新零售,但相对传统想要做大做全的零售品牌,做细分市场实则就是“新”,10个品牌做精10个细分市场,or10个覆盖大部分客户但都做得soso的品牌,商场会更偏向哪种?

每周上新: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最佳体现,当然一些快时尚品牌也能做到,但对于传统鞋服品牌而言,绝对是“差异化”亮点所在。这是用快时尚的方式,来做一个并不“快”的品牌,因为这样才能满足“恋鞋狂”的需求。与传统零售品牌一年开几季订货会相比,你能在73Hours公众号看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上新”,新不新自有判断。

粉丝传播:

这是品牌的根基,今天那篇文中介绍到,高跟73小时并没有花大把的钱在营销推广上,更多还是靠粉丝的口碑传播,这是最最理想的传播方式,没有之一,当然这也得益于互联网思维,微博与淘宝、微信与微店的结合,都是品牌建立初期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消费者的关键,人以群分,恋鞋狂与恋鞋狂更容易成为朋友吧。当然,这也得益于老板作为媒体人的先天优势,个人的几十万粉丝以及品牌官方平台的几十万粉丝,足以成为最好的传播媒介。如今线上传播,线下可以试穿,算不算O2O了啦?没有理论派讲的那么恍惚嘛。

衍生文化:

这是非常牛逼的一点,作为一个女鞋品牌,竟然开设了一个“73烟纸店”的衍生公众号,经营没多久已经有了几十万粉丝,我当然也关注了这个号,只字片语不会说自家品牌,每日更新高质量内容,应该是那些穿他们家鞋子的那一类女性喜欢看的文章,说实话比咪蒙内涵多了……而这除了能让目标客群感受到品牌传达的价值观外,更是品牌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信号的纽带。极少有品牌能够做到如此自主传播品牌文化,更多还是停留在官方公众号运营的阶段。我就举个例子,哪天你看到某个品牌的公众号排版突然一塌糊涂了,说明定是内部出了问题,我所关注的典型就是STEVE MADDEN,自从GRI传出问题来,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就像是电脑自动生成的,我也有理由期待,被千百度集团拿下后,形象的打造会重新整顿。而高跟73小时显然做的是更高维度的事,这才是我眼中的新零售。

之前有朋友问我如何理解新零售,对于零售,我一向是感性的,就说应该很“酷”。

我觉得这是在情感层面的、消费者层面的,而并非只是商家的升级。

技术上的升级能促使各种体系的完善,例如CRM管理,以前拿个黑本本登记顾客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然后发短信玩,难道就不是客户管理意识?现在扫一下微信二维码,上个WIFI就能获取,这种在我看来不能叫“新零售”,只能说是“科技让零售更美好”。否则再过两年,是不是又要推一个概念叫“新er零售”还是“新零售2.0”?

零售的“新”应该是从无到有,挖掘出消费者心中潜在的欲望,不论用何种方式,买买买就好。毕竟,零售,一个亲切的微笑,要比半小时内送货到家更性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屏幕那边的人总会先喊你一声“亲”的原因。

- 该帖于 2017/4/7 10:26: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