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零售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整体市场经济的低迷、政策性的调整、消费者的购买认知的改变,这都需要零售业变革去适应这些形式的变化,但是变革中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零售企业变革中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而是东施效颦,亦步亦趋。
门店业态升级模式趋同
从最初的单一超市到后来的超市加百货的复合业态再到现在大行其道的购物中心,最初从模仿舶来店沃尔玛,到后来模仿本土具有创新意识的零售企业,在经历了一次次零售业的危机后,并没有改变“一窝蜂”式模仿浪潮,购物广场兴起后,诸如万达广场,大悦城,万象城等,未来还要诞生无数的广场、城。
零售行业是一个低门槛、低投入的行业,但并不代表任何企业都有能力进军零售业,它并不是一个快消品更像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站在消费者的层面来看,对于吸引他们的选择一是商品,二是购物体验,商品作为固定的,现在左右消费者更多是一个购物体验,一种零售方式的兴起对于顾客体验有吸引力,一时间所有企业都去模仿千篇一律,使得消费者变得日趋审美疲劳,对于现在的零售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投资周期长,更新换代快代表投资大,效益压缩,也导致了关店浪潮一波接一波。
疯狂开店抢占当地市场
在当今的零售市场,靠量取胜的时代过去了,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扎堆使的开店方式该好好考虑了。
一座商业综合体的兴起对于带动周围经济至关重要,很多政府招商引资吸引零售企业进驻,一个20几万的小成大型购物中心就四五个,远远的超过了城市的购买力。
而对于现在零售企业扎堆的社区购物店来说,服务于半径三公里的内的客户,疯狂的开店必然使的这几公里的市场挤压更加严重,一家赚钱千家跟风,店铺创新乏力,必然影响商店的收入。
所以,在当今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下,抢占市场的方法合理方法是吸引消费者的到来是应该靠质而不是靠量取胜。
新业态门店兴起趋同
近一段时间,有关小业态店的新闻众多,从生鲜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到无人便利店,从线上阿里、京东到传统的永辉、大润发,各大零售商都在争相抢占高地,分一杯羹。
小业态有创新,有想法,有很多是发展不错的,如7-eleven,全家,罗森等,但是总的来说小业态由于量多分散,管理难度大,加之成本越来越高,试水可以,但恐难成未来零售业的主力战场。
小业态的取胜之道在于便捷性,但是量少在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的发展,加上现在的小业态门店种类,装饰,体验慢慢的同质化,竞争也变得更加惨烈,从大局观之,小业态并没有脱离传统的零售业的模式独立生存。
争抢线上线下“新蛋糕”
马云的新零售提出线上线下的融合,他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控股大润发,到联手百联,开新的无人超市,到后来京东,百度都加入到这个大战中来,战场愈演愈烈,这是零售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对于互联网用户基数最大的中国市场来说,互联网消费是不可忽视的,用未来的考量来看,阿里、京东是互联网大拿,也是流浪王,他们的app是网友首先,但是线下传统厂商想要拥抱互联网必然要发展线上app,app的推广必然使以各种优惠利益让大众所接受,这可能又会爆发出零售业的又一波新的更加惨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