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房东降租金,可能救不了上海高岛屋

诸振家

积分:71542  联商币:33138
  |   只看他 楼主
房东降租金,可能救不了上海高岛屋

这个夏季,日本老牌百货高岛屋在中国上演了一出连环戏。

6月24日,高岛屋上海百货店张贴告示,“本店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宣布将在8月25日终止营业。但在最后期限来临前,高岛屋于8月23日戏剧性地宣布,“重拾信心继续经营”。

一时间,舆论哗然。外企败走中国市场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像这样最后关头留下的,高岛屋还是头一个。

当初为何要走?如今又为何要留?重拾信心后的高岛屋决意再闯上海滩,究竟胜算几何?

定局生变

8月底,当记者来到上海高岛屋探访时,多数店铺已经恢复营业状态。负一楼的超市也已经开业揽客,在生鲜区域,新鲜蔬菜、水果、肉类摆满了货架。日化、零食等区域的货架还空着,工作人员不时推着小车来回补货。超市门口的空地上,7月31日至9月1日的“扫货季”还在继续进行。

整栋大楼里,只有少数几家餐饮店还在闭门调整。午餐时间,从负一楼到七楼,美妆、服饰、母婴等楼层客流量较少。但各家餐饮门店里却格外热闹,客流量不少。

此前的两个月,这里都在为最后的关门歇业做清仓热卖。

上海门店是高岛屋四大海外门店之一,也是其在中国唯一一家门店。如果关闭,则意味着它退出中国市场。

自6月25日的“终止经营通知”张贴后,“退出中国”原本已成定局。没想到8月23日有了转机,高岛屋又用一张告示宣布留在中国市场。

匆忙之下,一些已遣散员工的门店来不及恢复运营人力,只得挂出了“接待限量”的通知。

不少内部员工也是最后一刻才接到通知。超市收银员张育慧说,自己8月23日才接到的电话,第二天就回来上班了。

七楼一家日料店的服务员谈及高岛屋的变化很兴奋,“这样(不关店)最好啊,我们都希望它不要关门。”

如今,告示已贴,旧部也陆续召回,“退出中国”这事儿就算暂时翻篇儿了。

搁浅上海滩

高岛屋积弊已久。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岛屋上海百货店经营之困非一朝一夕,关门早在预料之中。

1831年成立于日本的高岛屋,算来有近190年的历史。其最初只是一家织品零售商,而后才逐步发展成了连锁百货的模式,与大丸、伊势丹并称为日本三大百货集团。

2012年,高岛屋初到上海开店。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对选址提出了质疑,相比于黄浦区、卢湾区等黄金地段,高岛屋最终选址于日本人、韩国人聚居的古北一带,开设一家4万平米的商场,着实令人不解。

高岛屋上海百货店

高岛屋上海百货店内以日本品牌为主,特色卖点是独家进口大量的日本产品。如此一来,这家店便只对附近的日本人有较大的吸引力,对扩大客流并无太多益处。

开业半年后,日本法政大学主攻市场研究的小川孔輔教授到上海考察,探访高岛屋时发现,从1楼到5楼,顾客人数只有12人,而为这12人服务的售货员却有大约200人。

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做出(这个)决策的高岛屋的负责人和现在的经营队伍的有关人员看来是对公司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应该从这里立即撤退或者彻彻底底地更换入住客商、商品定位,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

开业之后的高岛屋也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中,除了餐饮和超市经营尚可,其他楼层和区域的客流量都很小。

高岛屋在中国连年亏损,2018年全年亏损6800万人民币。今年六月,高岛屋召开董事会后决定,清算关闭上海门店。

本土化不足

在《终止经营通知》中,高岛屋大吐苦水,“本店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因此计划于2019年8月25日终止营业。”

其给出的关店原因有三:消费结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实体店消费低迷。

但更多的原因或来自高岛屋上海店自身。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本土化。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百货业曾是国内模仿的先进样本。即便到今天,上海地区排名靠前的百货公司,也多有日资的身影。如,日本八佰伴与第一百货合资的“第一八佰伴”、香港崇光SOGO与上海九百合资的“久光百货”等。

由日方直接管理的百货企业,在进入中国后多会因水土不服而遇到挑战,最后改为中方运营。高岛屋上海店则是典型的日方主导模式。

上海高岛屋的客流量较小

一位业内人士近日去高岛屋探店,结束后向记者感慨道,“像是去了一家爷爷开的店。”

与上海的其他百货门店相比,高岛屋本土化不足,商品结构也不完善。引入的品牌多数来自日本本土,连Nike、Adidas这些几乎每家商场必备的品牌也很少见;从装潢、灯光上来看,视觉体验上的吸引力比较陈旧,购物体验上也乏善可陈。

而相较于其他的零售模式,百货店最大的特点原本在于紧跟时尚潮流,给人以新潮感,高岛屋如今却显得陈旧,缺乏生机。

不过,近几年高岛屋也曾做过多番尝试——从购物商场转型餐饮体验商场,从高端转向亲民,从纯线下商场转型线上购物方式,但几乎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搁浅还是涅槃?

外企败走中国市场,早已不是新鲜事。此前,乐天玛特,玛莎百货等都相继退出,但最后关头留下来的,高岛屋还是头一个。

根据《关于继续营业的通知》,高岛屋决定“重拾信心继续经营”,这份信心来自于物业业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据悉,上海方面在租金等成本上给出了支持。

留下来的高岛屋,要面临的零售环境愈发严峻了。

近年来,随着代购、海淘等业态的兴起,具有良好口碑的日本产品流向中国的途径越来越多,在价格和产品种类的丰富度上,高岛屋在上海的线下门店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如高岛屋门店内一瓶洗发水,折扣最终价格为200元,而天猫旗舰店上同款则为188元还包邮到家。

Denise女士近日从高岛屋购物出来也表示,高岛屋的产品品质确实有保证,但价格比外面要贵得多。

而横向来看,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大丸百货、久光百货等已经在上海扎根,银泰借力阿里生态实现数字化,突破时间和空间全域卖货且成效初显,苏宁也开始布局百货业……

对高岛屋来说,高度的不确定性下,风险与机遇并存。

房东虽情深义重,减免租金,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能否存活下来并扭亏为盈,关键还要看市场买不买账。

据一位店员透露,打算重振旗鼓的高岛屋上海百货店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正准备花些时间引入新品牌。

不知这一番调整之后,能否让高岛屋否极泰来,在上海重获新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零售智库” 作者丁波)

---------------------------------------------------
我的博客:http:// /m/zhuzhenjia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