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阿里没有短板,戳中了谁的痛点?

掌上时局

积分:40  联商币:23
  |   只看他 楼主

文/西风啸

5月中下旬,互联网公司的最新财报纷纷出炉——腾讯的一季报5月13日发布,而阿里、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系公司的财报,都是最近几天密集“上桌”。

巨头、新秀奉上的“大餐”,着实有些让人应接不暇。

抗疫支援、隔离生活、居家办公……我们再也离不开互联网!而在疫情的背景下,通过财报对比几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01 淘宝一年造出一个拼多多,拼多多硬伤难解

2020财年,在收入、活跃用户等核心指标强劲增长的背景之下,最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为电商行业打造了一块重要里程碑——GMV突破1万亿美金。

  



其中,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交易额(淘宝、天猫的GMV)达人民币6.589万亿元,比上一财年增长了8620亿元——一年增长8620亿是什么概念?与拼多多2019年全年1万亿的GMV总额相差无几!


  


换句话说,如今拼多多的呼声很高,但淘宝在过去一年就造出了一个拼多多。

所以,虽然拼多多以增速见长,但和阿里比起来,拼多多的增速之所以快,首先是体量小的因素。事实上,疫情之下的Q4财季(2020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凸显的长板,让拼多多作为追赶者的形象显得极为孱弱。


  


阿里巴巴的长板,从上表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阿里Q4财报,新零售、菜鸟和云计算的表现格外突出,分别增长了88%、28%和58%。我们会发现,这几块,实际上都是阿里巴巴最近几年持续发力的创新型业务——无论是新零售的盒马,还是平台型的菜鸟,亦或是在全球云计算市场敢与亚马逊、微软争锋的阿里云,从业务模式到技术含量到行业地位,都与国内的同行迥然有别。

并非巧合,阿里的上述长板,实际上都是拼多多的痛点。

起码从表面上看,拼多多和阿里一样,也是平台型企业。作为平台型企业,拼多多面对的是广受诟病的物流问题、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交易诚信的问题、商家服务的问题,阿里通过支付在内的交易保障和信用体系、菜鸟网络、云计算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正是这样一个体系,支撑了阿里向新零售领域的创新!

可惜,同样是服务于商品的交易,拼多多在所有这些方面,几乎全无准备——阿里的长板已经很长,而拼多多要解决的却是有没有的问题。

这也就不意外,拼多多的Q1财报并无新意,依然是在补贴上“打鸡血”。


  


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的营收不过65亿,同比增长44%,市场费用却达到了73亿,同比增长49%。2019年全年拼多多亏损43亿,而今年一季度的亏损却达到了32亿。由此看来,拼多多依然走在老路上:用补贴激发用户的肾上腺素,用用户数、GMV激发资本市场的肾上腺素。

拼多多把补贴前置,但补贴不可能永远持续。很显然,拼多多的补贴是亏钱赚不到吆喝,只能被剪羊毛。在目前拼多多全年GMV仅仅相当于淘宝增量的情况下,在没有信用体系、物流、云计算支撑的情况下,拼多多补贴退坡后增长是否可持续、用户粘性是否有保障,都是巨大的问题。要追赶长板突出的淘宝?恐怕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02 阿里没有短板,戳中的不只是拼多多的痛点

阿里的长板,在拼多多的对比之下格外突出。事实上,无论是对比拼多多还是京东、腾讯,都看不到阿里的短板。

无论是拼多多还是京东,都是腾讯扶持起来的公司,他们像腾讯一样,一直都是争议不断——腾讯面对的争议是缺乏价值观,京东和拼多多面临的共同争议是长期亏损,其中,京东已经走出了亏损泥潭,但是不是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且看京东Q1财报。


  


可以说,在明州事件直接导致京东持续沉寂之后,靠着疫情期间的物流服务,京东收获了一波好感。体现在业绩上,京东一季度收入达到1462亿元,相比10%的市场预期,实现20.7%的增长;净利润达到10.57亿,相比市场预期的亏损1.1亿,更可以说是大大超出预期。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是这份靓丽的财报,也并没有改变资本市场的犹疑——京东财报发布当天,盘中和盘后都出现了下跌。

其中的原因,稍加思考就不难寻味——资本市场不认可京东,是因为京东自营赚辛苦钱的这种商业模式,已经无法给市场和社会创造惊喜。对社会来说,疫情结束之后,还有多少用户愿意为高价的商品和高成本的物流买单?对资本市场来说,在用户逻辑之下,京东Q1的业绩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事实上,京东Q1的履约成本104亿,同比增长29%,远高于20.7%的营收增速,在营收中的占比也达到了过去6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履约成本是刚性的,也是京东一直以来的成本中心。只不过,疫情之下,不仅有更多的用户愿意为此买单,而且还帮助京东省下了大量的广告费——京东Q1的市场费用为45亿,同比仅增长13%。而事实上,京东去年四季度的市场费用超过82亿,同比激增136%,如果没有疫情的“助力”,获客难可能才是京东“新常态”。

疫情之后,京东“新常态”之下的刚性成本上升和自营利润空间低,即便不会导致京东重新陷入亏损,也注定了没有什么想象空间可言。

再看腾讯的Q1财报,问题同样显而易见。



  



2020年第一季度,腾讯收入1081亿,同比增长26%,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88.9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以网络游戏为支柱的增值服务收入达到了62.4亿,同比增长27%,营收占比则高达57.8%。

腾讯的问题在于,从2010年的“狗日的腾讯”到最近的“腾讯没有梦想”,十年过去了,腾讯最核心的东西仍然在原地踏步——集中体现在腾讯对游戏的依赖没有变。事实上,2019年的4个季度,腾讯的增值服务收入占比是持续下行的,从一季度的57%持续降至四季度的49.5%,而一季度的疫情可以说把腾讯打回了“原形”。

阿里的新零售、菜鸟、云计算在疫情之下突飞猛进,腾讯可以与之类比的,是云计算。阿里云在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达58%,而腾讯一季度的金融科技及云服务出现了放缓,同比增速仅为22%,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量远不及阿里云的腾讯云,增长已经受挫——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下半年)跟踪》显示,阿里云以47.6%的份额位居第一,而腾讯云作为第二,市场份额只有12.0%。

阿里一直强调做中小企业的服务者、做基础设施或生态,成为各行各业的赋能者,可以说,正是这种观念本身,造就了阿里这个全能选手。长期坚持这一定位的结果,就是增长由创新驱动,从行业的进步中自然受益。阿里在疫情时期的增长,即是其提供完整高效商业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

没有阿里的短板,戳中了谁的痛点?和腾讯比,阿里作为商业基础设施,内核的价值是更高的,战略的迭代和业务的发展逻辑是最顺畅的,市值也是更高的;和拼多多、京东这些曾经或今天风头正劲的“后浪”比,阿里给行业创造的机会、给社会创造的价值当然是更多的——京东今天面临的瓶颈,可能正在以另一种形式靠近明天的拼多多。

当然,没有短板的阿里并不是就没有挑战。

未来10年,将是数字化从零售等个别领域向生活服务等全领域渗透的10年,以阿里当下万亿美元GMV、5000亿人民币收入、近10亿级年度活跃消费者的体量,未来阿里还能否发扬长板,灵活、快速地把握住机会,这是阿里这个无短板选手要解决的问题。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