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美美大望路门店看到,内部空空荡荡,各层的电梯早已停运。保安人员告诉记者,仅有地下一层的部分商铺仍在营业。该门店于2008年10月18日开业,不到14个月后便撤出。
美美百货首先被诟病的是其内部结构。“西大望路的美美百货采用挑空30米的豪华中庭模式,但是实际经营面积只有约1万平方米,如果加上餐饮,零售经营面积更是少得可怜。”分析人士指出,空间太小导致品牌积聚能力太弱。不过,导致美美百货黯然谢幕的深层次原因是转租物业的二房东经营模式。知名品牌商户的收益很低,成本很大,难以持续合作。其早前在首都时代广场的运营也同样因选址不当、品牌力度不够而黯然离场。
失去“兄弟”相助
美美百货是香港九龙仓集团下属的华镫商业管理公司的高档连锁商业零售品牌,从1994年开始进入内地市场,首次在上海以奢侈品取得成功后,然后在北京、天津、西安和成都等地均有投资项目,但近年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它在天津、西安、沈阳和北京的门店陆续关闭。
美国DRC乐善基金会理事、奢侈品研究专家胡俭强表示,俊思集团曾经与美美百货隶属于一个集团,当时是国内最大的奢侈品牌代理商,美美百货的崛起离不开这个“兄弟”,Gucci和Prada都很容易地成为美美百货的上座品牌。如今,俊思集团失去了多个奢侈品品牌的代理权,美美百货自然受到影响。
胡俭强表示,美美百货的没落与其先天优越的“傲慢”有关,会员的门槛很高,从不搞宣传和促销,选店的地理位置存在问题。
“二房东”被架空
“目前,百货商场与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外资品牌不会再看你的脸色办事。一旦门槛过高,奢侈品就会选择与其他商场合作。”资深营销策划人穆峰如是说。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能力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奢侈品选择在中国自建门店,“二房东”美美百货逐渐被架空。
“各大奢侈品品牌都已经转向直营了,这是大趋势。”联纵智达品牌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崔洪波认为,目前奢侈品品牌普遍采取开设专卖店的做法,“一线城市奢侈品品牌越来越倾向于开设独立店和旗舰店。商场除非选址非常有竞争力,否则会慢慢转型为补充性的销售渠道”。崔洪波表示,只有改变运营模式,美美百货才能获得新生。
美美百货只有选择与时俱进,其转型从重庆开始。它宣布投资1亿元,闭门“变脸”,在当地结束长达5年的百货经营模式,转型为“品牌旗舰店+百货”。
(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陈琼)
主要是崇光两家(其实也已被港资收购),小型的还有西武2家(但面积都很小),其他还有被新鸿基收购的西田百货但改名为一田百货(类似GMS),GMS型的有JUSCO和APATI尤妮等,原先SOGO在香港的唯一对手--三越百货随着原进驻项目的拆除改造而停业,传言等项目改造好还有可能会再次进驻,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进展消息,永安和先施在香港还有好几家,走实惠路线和天虹百货感觉差不多,人气还行,但档次不仅远不及SOGO也不如许多购物中心,香港人怕撞衫,所以买手制的百货有特色,而多数内地顾客还是喜欢随大流,加之内地有怕撞衫意识的许多客流喜欢在海外包括香港或者在专卖店购物,所以内地主流大一统的百货生意好
香港倒闭的日资百货有大丸、松坂屋、伊势丹、三越、大和八佰伴、西田、东急等等,SOGO和西武也已被转为港资集团
********
三越誓卷土重来 铜锣湾店明结业 不离弃香港 洽租河内道大型商场
但希慎(00014)宣布,原三越百货所在地铜锣湾前兴利中心重建项目将正式命名为希慎广场。希慎广场的商铺预计于2012年第二季开幕。建成后,希慎广场将提供40层多用途大楼,甲级写字楼更坐拥全海景景观,并为铜锣湾心脏地带提供至少15层的带领潮流的时尚零售商铺,楼面面积共71万平方尺。
- 该帖于 2011/1/8 16:53:00 被修改过香港三越位于铜锣湾兴利中心地库,于1981年8月26日开幕,共有4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香港三越所在的兴利中心在2007年进行重建,大业主希慎兴业在2006年9月收回三越的店面。三越于9月17日下午6时正式暂别香港,正物色合适铺位重开,计划走高档路线。近日市场消息指三越正积极洽租本年底落成的新世界及市建局尖沙咀河内道的大型商业项目木作为新店之用,但发展商已否认三越会在该处开店,现为K11购物中心。 三越亦曾在尖沙咀太阳广场设置分店,但在1995年结束,转为DFS免税店香港2号店。
截至2006年,三越是香港少数仍然由日资经营的大型百货公司集团之一,其次是吉之岛和APITA(由生活创库公司经营),同类型的大型日资百货公司,包括东急、伊势丹、八佰伴、松坂屋、崇光百货、西武百货、西田百货及大丸百货等均已在香港悉数转手或结业。
上海三越位于茂名南路58号,由日本三越直接经营,于1989年10月15日软开业并在1990年3月20日正式开业其后进行了多次扩建。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
- 该帖于 2011/1/8 21:2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