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信息化管理 -  贴子
1762  |  3

主题:数据的"忽悠"功能一:定向取值

chemyhuang

积分:116  联商币:50
  |   只看他 楼主
本人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chemyhuang)玩了一年有余,基本上见证了各时期的大事件,最大的感受是很多脖友为了博眼球,增加粉丝,不惜说假话,移花接木,歪曲事实。对他们我的评价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脖友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惜创造“数据”。

        比如某著名脖友的微博:50%白领认为,房租上涨影响了生活质量(2010年7月23日的微博)。首先,50%这个数据可能是创造出来,没有标明来源。其次如果我是已经买了房产的白领,房租上涨多少对我来说没有丝毫影响,相反如果我有好几套房,我可能因为房租收入高了反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房租上涨了多少会影响生活的质量,10%?20%?当然不可否认这个微博达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这种“假”数据是深恶痛疾。原因不言而喻:造成资源浪费,决策失误,贻误战机等等。简单总结一下“有问题数据”的几个方面来源,帮助大家早日练成火眼金睛。(注:有问题的数据并不代表一定是假的数据)

        一、随意编造假的数据来忽悠客户或老板

        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对于某些人或组织来说,数据的严肃性根本就是一句空话,他们是要什么数据就编什么数据,他们是的名字叫”编“委。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清楚数据源就可以了。记住“无数据(源)就没有真相”。

        这种情况还有个极端就是创造“数据”。比如报纸的发行量永远是世界上最难解的谜题,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

        1、媒体自己公布的发行量实际上是他们的最高发行记录,一般来讲大家习惯去掉“最高”二字

        2、当年某些报纸为了创造最高发行量,直接把报纸从印刷厂拉倒垃圾站,这种情况是公然而无耻的作假,后被禁止

        3、前几年北京地铁流行买一份1元的报纸送你一瓶价值1~2元的饮料,也是为了变相的创造最高纪录。对外宣传是为了让大家“试看”个人博客:http://chemyhuang.blog.163.com/

        二、定向取值问题

        这是比一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手段。何为定向取值?就是先假定一个结论,然后选取最利于这个结论的人群进行市场调查或研究,最后号称这个规律或结论具有普遍性。比如平均工资,我要让他高,就去写字楼访问,我要让他低,那就如劳务市场吧!这种方法是一种骗人的伎俩,要不得,可是很多人很热衷!

        把这种方法用到极致的是市场调查公司和政府机关。比如某年某地区某高官说要在半年内将房价降价多少以上,半年以后他们真的做到了,可是老百姓并没有感到房价下降的趋势,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玩了个数字游戏,半年前的样本是城区的房价平均,半年后加上了郊区的房价后取平均。很简单吧!鄙视这种行为。

        市场调查公司我认为基本上是做良心品质。很多企业的老板会要求市调公司按照他们的结论来采样调查,然后用这个数据去公关或说服消费者。好的调查公司这种业务是不接的。可是现在的无良公司很多,对于这种市场调查数据最好是能了解到调查公司是那家,自己分析判断。

        当然遇到好的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意味着调查数据是真实的),有些企业也可以定向取结论。比如(此事例是为了说明问题,假设的数据,千万不要当真),比如某种牙膏宣传:使用该品牌的牙膏后将使蛀牙减少23%,这个数据是市场调查后的数据。当然这个数据对你一定是有诱惑力的。因为你认为减少的反义词就是没减少!可你是否知道他的背后有可能是这样的:23%的人蛀牙减少,40%的人没有任何反应,37%的人蛀牙反而增多了(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

        三、系统误差个人博客:http://chemyhuang.blog.163.com/

        前两种情况都是数据人为误差,有的时候数据分析还有系统误差出现。好的调查公司的数据很多时候也是有问题的,这个倒不一定是定向取值的问题。举说明例。假设你要在一个公司内部调查一下大家对新来的总经理的看法,选项有三个:喜欢,没感觉,不喜欢。并且要求匿名投票,收回选票后数据显示如下:喜欢-70%,没感觉-20%,不喜欢-10%。由于是匿名投票你可能认为这个数据没问题了吧(假设没有拍马屁的现象)。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很可能还有很多员工根本就没有投票。他们不投票的原因有可能是不知道,忙没来得及投等,还有就是这些弃权票很可能都是要投“不喜欢”的人,他们不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们有目的的放弃了投票。想想联合国大会的弃权票吧,有点这个意思的吧。

        四、眼见为虚

        如果上面的几点还不能忽悠你,那再来个数据加图表,双重忽悠。让你觉得有图有真相。看看下面这两张图,你喜欢那张?

         发现不同了吗?其实上面两张图的数据源一模一样,市场占有率都是从05年的23.5%增长到2010年24.8%,仅仅增长了1.3%。第一张图初一看市场占有率增长得气势如虹,第二张毫无亮点!有些公司更缺德,把左边的数据比率还給隐藏起来,名为保护公司机密!如果那样你就彻底被忽悠了。

        这两张图各有用处,比如第一张可以給消费者看,第二张在向董事局要钱的时候可以給董事看!但是这样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挑一个适当的比例尺。

        我们来看看这种情况是不是随处都有,比如最新一期淘宝网的数据魔方上的一张图,大家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右边这张图):

数据的“忽悠”功能 - chemyhuang - 数据化管理 你的第三只眼睛

       Y轴的值一般EXCEL会自动调整,当然也可以人为调整,但如果调整过大(比如本例)就一定要醒目的标注出来,否则就有误导之嫌! 

       数据障眼法很多,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盛产山寨和骗子的地方,所以各位,还是擦亮你的眼睛的。助理早日练成火眼金睛。

       更多文章见本人的<数据化管理>博客http://chemyhuang.blog.163.com/

- 该帖于 2011/1/15 16:45:00 被修改过

3234,再来一次

积分:54  联商币:27
  |   只看他 2楼
RE:数据的"忽悠"功能一:定向取值

本人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chemyhuang)玩了一年有余,基本上见证了各时期的大事件,...

这句话费解!

chemyhuang

积分:116  联商币:50
  |   只看他 3楼
RE:数据的"忽悠"功能一:定向取值
看博客文章可能就理解了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