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几个朋友吃饭还说到这里,GUCCI基本是敲定会开旗舰店,规模和观前美罗老店那边不是一个级别的。 新区这个商圈早该有家象样的百货了,苏州商圈很奇怪,南门区域完全就靠一个泰华撑起来,确切说是一个LV撑的,当然个中因素还可以展开很多。 天虹和印象城那一片完全是被做糟蹋了,如果有个强势点的高档百货绝对可以和美罗观前相抗衡。要知道,那一片住的人是苏州真正中产有钱人,90年代中后期的买房人现在都是什么年龄段?这和湖东久光不一样,看似房子很漂亮,房奴多啊,这也是久光孤零零这几年半死不活的原因之一。 汗颜的是这里再提下那边的奥特莱斯,现在的道格拉斯,基本无语评论了。这么好的地段竟然做成这样,当时开业前苏州的百货全都紧张兮兮的盯着。李公堤上的餐饮现在是何等的风光。晚上看下他周边的那条马路,车水马龙啊。 回头再说新区,这么大块的区域一直没有来人领头,那里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是令人垂涎,高端消费人群不仅可以和园区湖西相媲美,如果单说中产阶层我认为更胜园区。从长远看,这个地段的优势相当大,他正好处于新区和老城区的结合部,辐射范围相当广。更要命的是,这个位置是吴江人来苏州的必经之地,15分钟就到了啊,80码不堵车也没过路费,想买衣服抬脚就到比园区过来的还快。做品牌的朋友可以统计下你们苏州店里的消费群,有多少是来自吴江的!至少我和几个朋友的牌子里面都是这样,这是一部分不可忽视的消费群,越是高档的牌子越是这样。 当然劣势也很明显,地段不错,但原先是工厂区,周边配套目前太糟糕。也许轻轨开通能弥补下,效果还有待观察。长远看,美罗新区店我是相当看好,但苦的是那些弱势牌子,不知道几年之后有多少要成为炮灰。 泉屋不晓得,在日本做和在苏州做,完全两码事,但从目前论坛里看到的泉屋信息,不知道是否就是他们的规划。如果是这样,我认为他们的经营思路一定会随着市场的进展而做调整。年龄层定位20~40,说书呢,搞不好就是个大洋,而且是江北店的大洋。你也不看看,苏州主力的20~40的消费群都是些什么人,外来务工人员啊,而且一多半都是买观前货的主!我不是指民工啊,你看看那个商圈周围写字楼里尤其是金狮那片所谓的白领都拿多少薪水,那一片银行的职员,是你的消费人群吗?不是鄙视外来人口,苏州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商场做规划,好歹多问问品牌商的客户分析啊。20~40主力也应该是少淑了,我不知道泉屋引进这些牌子的价位都在什么档次。日本的品牌,你也得问问那些苏州20~40年轻人买不买的起啊。 苏州的消费群不能笼统的以年龄层次来划分,这和上海以及杭州真的不一样。虽说外来人口多,苏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和外来常驻年轻人消费能力有天壤之别。本地人一多半家里都有着好几套房子,外来人还在努力供房。消费观念能混为一谈吗?当然了,如果年龄层次再拔高点,35岁以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消费力差别就没这么大了,甚至外来人口要高于本地人口。再回来说苏州本地的年轻人,真愿意消费少淑款的比例有多少?苏州有店的朋友也可以做个统计,苏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信息接受度是相当高的,懂流行,懂款式,懂面料,懂做工,大家扪心自问,做少淑的品牌有几个能在这方面做的好的?款式的流行度是可以,但面料和做工受到定价的制约,你想想能有什么好货?尤其是苏州本土的年轻人最怕买件衣服被人说成是“乡沃恁”或者是“小商品”,所以,这么多年的消费习惯形成了苏州本地年轻人更愿意去买有点名头的牌子,尤其是少淑市场偏低质量的制约让他们不得不去买偏成熟点的款式。以我自己品牌来说,1500左右的夏装,我们定位的受众年龄层次基本也在30岁以上,但在苏州市场我们所做的会员分析,也有相当数量26~28岁的构成比例。泉屋的未来品牌构成我没看过,我想不会比国内现有的日本品牌高多少吧?泉屋还是好好考虑下定位吧,想想苏州的金鹰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哈哈 总之,这个区域短期不看好,如果配套能跟上来打败正在走下坡路的泰华是绰绰有余的。美罗不像久光有能力把上海店里的牌子逼到苏州,GUCCI在观前美罗的业绩好象全国排倒数吧。如果美罗这次真下血本,GUCCI也打算真在新店重拾河山,长远看,值得期待!至于泉屋,老天保佑吧!
昨晚和几个朋友吃饭还说到这里,GUCCI基本是敲定会开旗舰店,规模和观前美罗老店那边不是一个级别的。
新区这个商圈早该有家象样的百货了,苏州商圈很奇怪,南门区域完全就靠一个泰华撑起来,确切说是一个LV撑的,当然个中因素还可以展开很多。
天虹和印象城那一片完全是被做糟蹋了,如果有个强势点的高档百货绝对可以和美罗观前相抗衡。要知道,那一片住的人是苏州真正中产有钱人,90年代中后期的买房人现在都是什么年龄段?这和湖东久光不一样,看似房子很漂亮,房奴多啊,这也是久光孤零零这几年半死不活的原因之一。
汗颜的是这里再提下那边的奥特莱斯,现在的道格拉斯,基本无语评论了。这么好的地段竟然做成这样,当时开业前苏州的百货全都紧张兮兮的盯着。李公堤上的餐饮现在是何等的风光。晚上看下他周边的那条马路,车水马龙啊。
回头再说新区,这么大块的区域一直没有来人领头,那里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是令人垂涎,高端消费人群不仅可以和园区湖西相媲美,如果单说中产阶层我认为更胜园区。从长远看,这个地段的优势相当大,他正好处于新区和老城区的结合部,辐射范围相当广。更要命的是,这个位置是吴江人来苏州的必经之地,15分钟就到了啊,80码不堵车也没过路费,想买衣服抬脚就到比园区过来的还快。做品牌的朋友可以统计下你们苏州店里的消费群,有多少是来自吴江的!至少我和几个朋友的牌子里面都是这样,这是一部分不可忽视的消费群,越是高档的牌子越是这样。
当然劣势也很明显,地段不错,但原先是工厂区,周边配套目前太糟糕。也许轻轨开通能弥补下,效果还有待观察。长远看,美罗新区店我是相当看好,但苦的是那些弱势牌子,不知道几年之后有多少要成为炮灰。
泉屋不晓得,在日本做和在苏州做,完全两码事,但从目前论坛里看到的泉屋信息,不知道是否就是他们的规划。如果是这样,我认为他们的经营思路一定会随着市场的进展而做调整。年龄层定位20~40,说书呢,搞不好就是个大洋,而且是江北店的大洋。你也不看看,苏州主力的20~40的消费群都是些什么人,外来务工人员啊,而且一多半都是买观前货的主!我不是指民工啊,你看看那个商圈周围写字楼里尤其是金狮那片所谓的白领都拿多少薪水,那一片银行的职员,是你的消费人群吗?不是鄙视外来人口,苏州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商场做规划,好歹多问问品牌商的客户分析啊。20~40主力也应该是少淑了,我不知道泉屋引进这些牌子的价位都在什么档次。日本的品牌,你也得问问那些苏州20~40年轻人买不买的起啊。
苏州的消费群不能笼统的以年龄层次来划分,这和上海以及杭州真的不一样。虽说外来人口多,苏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和外来常驻年轻人消费能力有天壤之别。本地人一多半家里都有着好几套房子,外来人还在努力供房。消费观念能混为一谈吗?当然了,如果年龄层次再拔高点,35岁以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消费力差别就没这么大了,甚至外来人口要高于本地人口。再回来说苏州本地的年轻人,真愿意消费少淑款的比例有多少?苏州有店的朋友也可以做个统计,苏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信息接受度是相当高的,懂流行,懂款式,懂面料,懂做工,大家扪心自问,做少淑的品牌有几个能在这方面做的好的?款式的流行度是可以,但面料和做工受到定价的制约,你想想能有什么好货?尤其是苏州本土的年轻人最怕买件衣服被人说成是“乡沃恁”或者是“小商品”,所以,这么多年的消费习惯形成了苏州本地年轻人更愿意去买有点名头的牌子,尤其是少淑市场偏低质量的制约让他们不得不去买偏成熟点的款式。以我自己品牌来说,1500左右的夏装,我们定位的受众年龄层次基本也在30岁以上,但在苏州市场我们所做的会员分析,也有相当数量26~28岁的构成比例。泉屋的未来品牌构成我没看过,我想不会比国内现有的日本品牌高多少吧?泉屋还是好好考虑下定位吧,想想苏州的金鹰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哈哈
总之,这个区域短期不看好,如果配套能跟上来打败正在走下坡路的泰华是绰绰有余的。美罗不像久光有能力把上海店里的牌子逼到苏州,GUCCI在观前美罗的业绩好象全国排倒数吧。如果美罗这次真下血本,GUCCI也打算真在新店重拾河山,长远看,值得期待!至于泉屋,老天保佑吧!
2012-08-07 09:30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