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供给过剩是主基调。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请拍砖。
高度分散,区域性强。中国前10大百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4.9%,最大的百盛集团也仅占2%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分散。中国百货行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供给过剩是主基调。中国百货门店的实际渗透率达到了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水平,我们认为中国百货行业整体上供给已经饱和。此外,随着购物中心大量投入市场,客观上分流了属于传统百货的客户,两者直接进行竞争.我们认为这种分流效应很难逆转。
增长潜力下降。在供给过剩的行业格局下,我们认为百货公司内生性增长的下降很可能是长期性的,预计未来几年的同店销售增长的合理区间在10%至15%之间。此外,新门店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联营扣点率预计会走低。供给过剩意味着品牌商/代理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我们认为品牌商/代理商与传统百货公司的谈判能力将会逐步提高,联营扣点率会缓慢走低。
网络购物短期影响不大。我们认为目前网络购物对传统百货的影响仍较为有限,但目前电商的格局仍未明晰,如果在资本的推动下电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采用价格战的营销手段,这将会对传统百货公司带来较大的压力。
现阶段防御为上。在联营模式下,百货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效率和费用控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选择销售效率高、费用控制能力强的百货公司,这些公司能够提供更大的安全垫。
缺乏整体性机会。目前百货行业2012和2013年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3x和12.6x,远低于行业历史平均24倍的动态市盈率。考虑到未来几年百货行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承受较大压力,我们认为百货行业目前的估值相对合理,短期内缺乏整体性机会。
2012-12-20 10:23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消费者被动性的选择渠道有限。网购就好象是多开了一道口子,人们图个新鲜猎奇式的消费当然会红火一阵子,况且价格战也是百试不爽的战法。但终归要回归理性,百货确实要深度挖掘自己的实体优势。都知道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是傻子,就怕以为自己的短处是长处,那就麻烦了。
对于4楼所说的“资本推动下”的网购,我也深以为然,这是网络经济的优势也是网络的老毛病了。资本逐利是天性,那点摊位费根本满足不了资本烧钱的胃口。肆无忌惮的强取豪夺吸睛率,上市的通路是脆弱的。回归到零售的本身还是要拼软、硬两个实力,而无论是网络自身也好还是小摊主也好,仅是人才功力这一点就差了太多。
2012-12-20 12:19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