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痛定思痛首先还是回到定位这一问题,要先搞清楚百货是干什么的,与超市、猫、电商的差异性在那里。就看着人家一天卖300亿就觉得天塌了,那真是天塌了。
那天有个网络商务刊物的记者给了我这么一个题目“万达、宝龙、佳兆业等开发商都拥有正自己的百货品牌,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都不怎么理想,那么,你们百货公司对未来的发展的期待怎样?”
我差不多哽了一下,万达百货2011年的销售额69亿,40家店平均销售额为1.7亿,不管业界如何想,但对我来说单店过亿是我们百货第一阶段的目标,平均过亿是第二阶段目标,每一单店过亿是第三阶段目标,实际上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前两个目标是绝大多数新开业百货公司老总实际的目标。那么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呢,那就要看我们的执着,每一个成功的百货公司背后都是执着。
百货说都说要提升服务,加强顾客购物体验,可随之带来的隐性经营成本增加,必然要转加到供应商头上.
甲方投资人对目前行业的经营净利回报是不满意的,只是顾及尚有资金财务收益和物业增值收益,
乙方对自建实体专卖渠道过高成本的考虑,也只有加入百货联营制的价格游戏.
随着网络普及,消费品零售业各项产品的硬成本为顾客所知.必然对百货.赢利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不管甲方和乙方,也只有适应不断降低的毛利率现实.

补充下,断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问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