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3343  |  6

主题:[原创]谢尚伟:走马观花武汉行之新天地VS楚河汉街

风起的时候

积分:14825  联商币:8507
  |   只看他 楼主

谢尚伟:走马观花武汉行之新天地VS楚河汉街

武汉,一座江城,还有东湖和沙湖的滋养,九省通衢乃华中地区的中枢要地,也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时过境迁,虽已“物非人非”,作为湖北省的首府,今天的武汉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不过,这种活力的体现方式更多的表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拆大建及拥堵的交通,还有林立的高楼与各类光鲜的商贸大厦。武汉当下发生的城市化,也正在全国各地不断的重复与刷新而已。

由于此行目的锁定在商业地产的走马观花,故关于武汉的诸多的名胜古迹则全部被行程所忽略,习惯了城市之间的逡巡,其实也厌倦了城市管理者所追求的“高大全”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断向上的“勃起”。

短短2天半的行程,看了6、7个项目,除了大盒子的购物中心、日薄西山的百货商场 ,更认真的体会了几个街区型商业,较有代表型的当属优雅武汉天地及绵长的楚河汉街。

武汉新天地,怀旧都市主义优雅时尚标签。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1、2-4层的多层建筑,10-15米的宽的街区,刚刚好的尺度(不空旷、不拥挤)红或灰的透水砖铺地,即便是在秋雨的季节,置身其间仍然能保有一份恬然闲适的心境。

2、多元素有机融合的建筑,或现代、或传统,或中式或简欧。

有木质的圆形独栋、有线条明快立面简洁的排屋,有红或灰砖本色质感的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墙面,也有较具现代感的涂料外墙与玻璃结构,还有用料考究“修新如旧”石材立面。不追求生硬的表象统一,而在于精神调性的“归一”。从几何感强烈的建筑立面既可以看到现代的创新手法,也可体会这方土地曾经的不太久远的历史积淀。留下来修旧如旧,新建的也不显突兀。再过些年新修的建筑也将粘染上岁月的烙印而逾加富于韵味。没有简单的仿估,但仍然透出可经“时光沦回”洗礼的一种内在精神。

3、街区的精神在于开放,在于闲适,在于移步换景。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或建筑从业者,置身其间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发现可以入镜的画面感。或许是建筑的立面、或许是透光树叶洒下的班驳的阳光,或许是一个街心小广场的街景雕塑或许是嬉戏于旱喷的小孩子,或可能是坐在露天茶座上独处发呆的某男或某女。武汉天地的两条街区处处都可以给到人一种画面感,画面的主角则是建筑、植物、小品以及其间的红尘众生相。

4、建筑的美感与商业的适用性有机的融合。

2楼以上的尺度适宜的退台上撑着些许遮阳伞传递着不同风格的餐饮品牌的相同的内涵:在树影婆娑的空中享用难得一份闲适,伴着舌尖上的优雅,这是一种意境。此类错、退、露的手法其实在街区商业中也不算新鲜,但尺度、氛围、品质对路了,感觉就好了很多。

12-15米宽的两条街区中,集中了约二三十家装修精致而独具特色的“轻餐、小吃、甜点”+规划合理、管理精细的餐饮外摆区,成为新天地的人流汇集点。人气旺,但不喧嚣。考虑到遮阳、避雨的需要,这条特色小餐区还贴心的设计了遮阳透明的玻璃雨棚,还不惜成本的为这一方半户外的就餐区加装了露天冷气系统,由此形成了这方“树荫”掩映下的无惧“风雨骄阳”的饕餮休闲乐土。

为了补没有“风雨骑廊”造成的功能性方面的缺撼,新天地的1楼临街商铺门口基本都统一加装了各色帆布遮风雨蓬,为行人也算撑起了一片晴空或投下一片阴凉,这可以说是设计方面的不足,也可以看成是“建筑美感与功能性”冲突的一种折衷解决办法,因为如果简单的延伸出钢构玻璃雨棚,其实对街区、对建筑的美感与和谐是一种伤害。

5、植物的搭配,小品的选型、灯光设计,成为街区风情的点晴之笔。

街区内外的最多的梧桐与香樟,不算名贵,但秋色中泛黄的梧桐叶分明的传递中季节讯息,生命的沦回。内街中更多的则是高冠树种,既可投下一片绿阴也不影响商业的可视性,生态、自然给商业恰到好处的加分。

铁艺栏杆上挂式花篮、露台外侧花槽中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一方生硬石头里一簇开放正盛的盆花……浅浅的意外带来的是小小的好奇与惊喜。

夜色下,商业的灯火昏黄透过玻璃窗或墙+弥漫与整条街区的菜肴的香味+不经意间总会鼓动耳膜的背景音乐……一切都那么的自然,一切又那么的漫妙。那一方不到20平米的“跳皮”的旱喷,高高低低,时而婉约,时而欢快,但不会越出设定的范围……不知其规律的小朋友偶尔还会被其突出其来的喷薄弄得躲闪不及而湿掉一小片衣襟,有惊无险后开心的擦去脸上的小水珠。

隐在角落里的景观灯透过树影投射到墙面光影更添几分韵味。

没有巨大的广场,也没有巨大的喷泉,也没有高新科技的“美沦美奂”,但一点都不妨碍各个节点空间独具韵味,恬然自得,人们也可自在的乐在其中,不空旷,不拥挤,有序而不生硬。

6、30米的绿植街心花园构成了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软分区,商住各有一份恬然,各有一分私密,没有对视的尴尬,只有眼中的一片绿意,还是那一片梧桐树。

武汉新天地,始终如一的传递着速食主义的城市生活中的那一份“慢生活的自然与情趣”,与其说这是一种时尚,还不如说这其实是都市主义今天人们向往的一种慵懒与优雅。因为,在武汉天地前三期中,你除了在这里享受舌尖上的滋润外,甚至没有一个属于当前公认的时尚零售品牌,或有两家零售小店,其实都与我们购物中心所追求的潮牌、大牌无关,因为其实这些购物中心的“台柱子”我们的城市从来都不缺少,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占领着所谓的城市中心商圈,它们或多式少已让大众开始审美疲劳。

武汉天地此类开放式街区所倡导的一种都市中心的慢调生活却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弥足珍贵。

 

与武汉天地相比,万达自我超越之作,获得多项业界中国之最的“汉街”项目似乎只有躯壳,还没有注入灵魂。万达汉街——购物中心思维指导下的超长室外民国风情步行街。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一、建筑设计及施工执行方面的精品。

1、1500米的汉街,以红或灰的民国风情建筑为主体,局部间或穿插简欧、现代、中式风格的建筑体块,混搭而多元,并且相映成趣。单从建筑风格的选择,建筑立面的打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的组合以及施工工艺的精细化程度来讲,汉街的确堪称业界标杆。如果再结合“建设到开业仅历时8个月”的传奇速度,那么更可称为业界的传奇。

2、露天步行街区12-15米宽度,透水灰砖或青板铺地,质朴而亲切,两边以2层高度的建筑为主。步行街上的景观以局部摆放点式花盆为主,节点广场或有少量高冠植物;结合建筑本身的特色,以沿街立面不时出现空中盆栽来缓解建筑的生硬及视线的疲惫。整条汉街的景观简单,加上笔直而长达千米的因素,整条街难免冷清、空旷、无趣。

3、挂满盆花的外挑阳台,精细化的立面细节处理,几处玻璃构筑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清水砖墙与欧式石材立面的沉闷,给人一种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混搭之美。每家店铺从店招、橱窗到“造形帆布雨棚”都做得恰到好处,总体精致而有格调。

4、总体简约每隔两三百米设计一个节点广场,分别以屈原、太极、知音等命名,如同购物中心的中庭一般,算是为逛街的人们提供的歇脚之所吧,有一两个广场还设计了戏台用于公共演出,至于利用率则不得而知了。

5、两组立交桥下部空间的小吃街做得不错,立交桥的底部即商业的天花板简单美化之后便有了几分蓝天白云的韵味,略微有点澳门威尼斯人的感觉。

二、商业方面缺少灵气与活力,也没有好的体验。

1、单一的流线,1500米长的室外步行街,简直就是对人们体力与耐力的挑战,如果碰上天气不佳,这条街上基本就人迹罕至了(因为整条街区,除了桥地下与店铺里面,就再也没有可为行人挡雨遮阳之地了)。

2、简单沿袭了购物中心或老步行街的思维模式,汉街服装零售占比之大,以致让逛街有单调、沉闷、乏味之感。建筑别具风情,而街区则是零售商铺单调的重复,虽然名称不同,LOGO翻新,但这些满大街都是的所谓时尚品牌对消费者又有多少吸引力可言。做这么多零售的理由很多,有经济收益方面的,或许还有政府要求方面的,或许还有对于多个万达广场齐开武汉后的成功自信以及对于楚河汉街整体项目投入营运后吸引“华中”地区更大范围的人群趋之若鹜的憧憬……但这些对于注重当下的商业经营而言,似乎只是一个预期。

3、好看的建筑,却没有实现与商业适用性的有机结合。在购物中心中看似美妙的跃层零售旗舰店模式当搬到汉街上来之后,既无气势,也无美感。当你上到这些零售店的二楼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本宝贵的露台空间基本成为被零售店忽略的卫生死角,而且不允许顾客上到那些在一楼看似精致的外廊与露台。二楼的外挑阳台与露台对于零售店来讲基本就是无效空间,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这样的阳台与露台仅仅是个建筑符号而已,摆摆样子,没有实际价值。设计上可能也是这样考虑的,因为这些阳台和露台通道进深都在1.5米以内。

4、1500米长的步行街,五个节点广场空旷生硬,没有基本的互动性、参与性。

除了生硬的青砖铺地+不同的人物雕像+两三组木质休闲座椅,再无其它。虽然栏杆之外就是楚河,但对于从不缺水的江城人来讲,那条不算宽的“水渠”其实真没什么好看的。虽然沿街的楚河上预埋了喷泉管道,或可以进行大型的喷泉表演,但此类大型的喷泉表演是一天一次,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倒不如在这些节点广场设计小型的、造型功能不同的可供游人观赏或参与,尤其是可以吸引小朋友嬉水的各式水景,让人与水的互动成本街区的风景,也可弱化整条街的生硬,带来些许灵动与活力。并且应在这些节点广场布置休闲轻餐,形成一定量的我摆区,让商业、水景、广场、体验相互借力,真正成为游人可随意、乐意停留的休憩之地。

5、整条步行街上的所有大小餐饮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情景体验与消费感染的丝毫作用。整条街的二楼有不少的外廊或外挑的阳台,但进深尺度极小,设计之初根本就没有考虑通过退、错、露的方式给餐饮业态提供更多的“晒幸福”的户外情景展示空间,所有的营业行为全部关在商铺“四墙之内”,毫无情趣可言。即便是1楼,哪怕是在节点广场的转角位置也没有餐饮外摆区域……1500米的笔直的室外步行街上没有仍何情景商业,除了店铺的LOGO,就是灯杆上的道旗POP,还有就是一条延伸到远方的青砖铺地及或多或少行色匆匆的背影。看来万达商管比城管更具执行力(因为这里真的没有占道经营,不仅摊小贩不敢,国际大牌也不敢……)

当然,从各种数据来看汉街是牛B的(因为多个第一和最大),从入驻的零售品牌来看汉街也是可以自信的(因为所有的快销都到起了,就差奢侈品了),但这些对于这样一条1500米的商业街区而言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这与传统的中心商业区的老步行街的模式有什么不同?除了建筑风情。剧场+杜莎夫人蜡像馆(主力店)+上百家的零售店+两端的大餐饮,其思维与购物中心如出一辙,汉街更像是一条掀掉了“盖子、扶梯与连郎”的室外购物中心……

汉街给不了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消费者自然也没有走完1500米的动力,更没有重复的来此挑战“竞走”1500米的理由。这样是汉街开业前几日人山人海,此后客流锐减、冷清的原因。

汉街与武汉新天地类似的建筑风格(均以根植民国风情为基础),不同的建筑规划,不同的商业理念、不同的业态组合,不同的企业战略,在同一个城市形成了两种大相径庭的消费体验。看完了汉街之后,我似乎才明白武汉天地四期B11的广告语“无畏模仿,一直引领”的些许含义。(谢尚伟于2012年10月28日星期日晚)

samli

积分:713  联商币:309
  |   只看他 2楼
相当犀利的文

顶一个

7ouch

积分:1024  联商币:492
  |   只看他 3楼
确实犀利

jnccc

积分:3084  联商币:1230
  |   只看他 4楼
文笔流畅犀利,不像商业评述,是一个等商业人的散文!顶

游荡的孤魂

积分:716  联商币:340
  |   只看他 5楼
文笔不错

祺祺的宝

积分:272  联商币:82
  |   只看他 6楼
以前很少看你的文章,现在要用的时候看看。路过,学习!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