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1329  |  1

主题:95后靠炒球鞋在杭州买了房?球鞋市场当心“泡沫”和“割韭菜”

绿光仙境

积分:50004  联商币:25213
  |   只看他 楼主
95后靠炒球鞋在杭州买了房?球鞋市场当心“泡沫”和“割韭菜”

杭州球鞋玩家Terry告诉我,每当收了一双新球鞋,就要穿去国大星巴克、湖滨苹果店附近转转,享受一下“懂行”的人投来欣赏的目光,“以前看人从头看到脚,现在要从脚看到头”。

这是一种在地面流动的默契。年轻人会在低头玩手机或者聊天中,不自觉地用余光扫过周围人穿的鞋:倒钩、AJ、椰子、丝绸扣碎、OW合作款、吴亦凡同款……一眼识别同类或用眼神show some respect(尊重、致敬,作为网络梗流行起来是因为现象级网综《中国新说唱》,节目中说唱歌手间表示尊重时常用到这个词),无需过多交流。

“但这种快乐变味了。”Terry指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聚集在毒、NICE、GET、闲鱼等球鞋交易平台上买卖交易,一些完全不懂鞋的朋友也突然开始发朋友圈倒卖球鞋。球鞋已经脱离球场“实战”属性甚至穿搭属性,开始有了交易流通属性,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理财”工具。

“我,23岁, 靠炒鞋月入三五万”

“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这句话已经在球鞋圈里流传了几年。

炒鞋能赚到什么程度?拿疯涨的球鞋价格来说,更直观。

2017年2月,阿迪达斯新款“椰子鞋”发布,售价不到2000元,1周内便飙涨至1万元。

2017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双售价1299元,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这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飙到7万元,涨幅超过4500%!

2018年,特拉维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双售价1299元的球鞋,不到一个月,直线涨至8000元。

在钢铁直男大本营“虎扑”流传着一个炒鞋发大财的故事: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男生,从大学开始炒鞋,现在专职炒,一年能赚50万元。

在杭州球鞋圈里,1996年出生的阿坤,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玩家,据称,他不仅实现了零花钱自由,今年还在杭州买了首套房。“好的时候月入三五万元,但我绝对不算赚得多的。”

阿坤在圈内一举成名,是因为他爸抵押了家里的房产支持他去炒鞋。“看我做得那么好,后来有些亲戚也问我能不能投资点”。

球鞋怎么炒?阿坤说得很简单,要有信息、有渠道、有大量的一口二口三口贩子下家,更要有眼光。而其中真正的奥妙,也不是随便能对外人说的。

十年玩家“被迫营业”
“以鞋养鞋”是唯一出路

80后吴骏会瞧不起这些炒鞋的,但他也知道炒鞋的同样也会看不上玩情怀的,在鞋贩子眼中等同“待割的韭菜”:“那些炒鞋的95后、00后,根本没经历过乔丹打球的年代,说他们爱AJ(乔丹鞋),我不信。”

吴骏玩鞋多年,算是见证了杭州球鞋圈的变化。“我们这代玩鞋的人看着《灌篮高手》长大,经历过乔丹的巅峰时期,买球鞋是纯粹为情怀埋单。”他清晰地记得自己2006年买了第一双AJ是6代底特律配色,1249元,穿到鞋底都粉化了,现在还在家中的鞋柜里摆着。

“乔丹鞋每周六出新款,那时候我几乎每周六都到武林银泰报到。”

真鞋迷都吹过大冬天凌晨5点的寒风。“在球鞋发售日的凌晨就来排队,大家就在大冬天凌晨的寒风中抽着烟聊鞋子。”至今,吴骏都还很怀念那些日子,曾为了买一双Air Jordan 11 concord,叫上全家去排队,到处倒公交,跑了6家店却依然没买到。

并不是排队就一定能抢到鞋,排队后还要通过抽乒乓球的方式,才能决定你有没有资格买鞋。“排得越前面,抽中的几率就越大”。

越来越难买的鞋也造就了二级市场的诞生,开始溢价。

大概在2010年前后,球鞋玩家们开始感觉到市场变了。在限量球鞋发售的日子里,店门口总是活跃着一批黄牛,利用“人海战术”、雇人排队、大量囤货,把门店抢到的鞋转手卖出去,一进一出,就是几千元。

抢球鞋的规则也随之变了,比如有门店要求穿着AJ才能买AJ。“但这种规定阻止不了倒鞋的黄牛,拿几双鞋轮着套一套就可以了。”吴骏说,现在抢鞋要掐着点,先上“喵街”抢排队的资格,抢到了才有资格在发售日去排队摸乒乓球,“我有朋友特地去买了夹在手机上快速点击屏幕的小机器人”。在NIKE的官方App“SNKRS”上抽签也能买,吴骏笑称这是款“陪跑软件”,因为中签的概率太低了,“跟彩票中奖差不多”,但只要中签,转手就能卖掉赚钱。

要买到发售价的鞋真的太难了。即便是深谙抢鞋规则的吴骏,面对一些特别想要的鞋也只能加价从贩子手上购买,“加了400元买的AJ 1北卡配色,是乔丹母校的配色”。

在这个由买和卖组成的生态里,大多数人扮演着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角色:喜欢球鞋,自己买,也会卖给别人。

面对疯狂的球鞋交易市场,“为情怀买单”的吴骏也忍不住出手了,1299元发售价入的AJ1联名藤原浩的“小闪电”,卖了8500元,而这款鞋现在的炒货价在2万元以上。“以鞋养鞋”也成了大多数爱好者回血的方式。

现在的球鞋市场
“不正常,像泡沫”

最近连匡威都买不到了

球鞋的年龄圈层很大,80后、90后、00后都有,以至于这个圈子活力极强。这批人青春成长期遇上了正走上坡路的篮球运动、滑板运动、说唱音乐、街头文化,并最终以球鞋为具体形式之一沉淀下来。

但玩家们也没想到,球鞋市场会火到如今“全民皆贩”的程度,几乎人人都能倒卖一手。

商场被长队围得水泄不通的背后
是“全民皆贩”的野蛮生长

球鞋的买卖链中有这么几种人:

去店里排队抽签抢货,再转手卖掉赚差价的,为“散户”;

向“散户”们大量收鞋的人,称之为“倒爷”“鞋贩子”;

而手上根本没货,鞋源从各大调货群里求得,加一口价售卖的人被称作“口贩子”。

玩鞋子十几年的Terry,给卖家从国外代购过鞋、也在国内排队抽过鞋,再后来雇人排队收鞋。玩了一圈,他还是给自己定义“高级散户”——离鞋贩子差一点,比散户懂一些。

“雇人排队买鞋,这招早就玩不通了。”Terry告诉我,现在如果有一款热门球鞋发售,门口有资格排队抢鞋的人,十个有八个是散户,他们不是单纯因为喜欢这双鞋而来,而是心中有把尺:这双鞋如果抽中,转手就能赚个三五百,如果一个月中个十双,就是三五千元,万一抽中的是款大热门,可能几天就数倍溢价。如今,如果有“鞋贩子”雇人排队,会直接触及散户们的情绪,矛盾一触即发。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散户”到来,持大笔金额的“庄家”进场,“鞋贩子”们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

曾有媒体报道,2018年11月,一款AJ联名鞋在昆明发售。一个东北炒家坐飞机赶到昆明,以200元/人的价钱临时招了50个人排队抢鞋。昆明市场总共投放26双AJ,被这个炒家“吃”下21双。

Terry说,杭州球鞋圈的“庄家”普遍年纪特别小,但是出手阔绰,一双发售价1200元的鞋,散户刚抱鞋出门,鞋贩子上前加价300元收,庄家能马上再加价200元。

这些庄家有着大量的资金流,瞄准了某款限量鞋畅销色和鞋码疯狂扫货,制造“一鞋难求”的假象。男款的40-45码、女款的36-37.5码为“黄金尺码”,是庄家扫货的主要对象,庄家只需买断主力货品就可以提高球鞋价格,并拉动其他尺码的价格上涨,从而把控整体价格。

炒鞋也不是稳赚的买卖
有人砸钱囤10双白椰子
倒贴数千元

球鞋为什么能这么贵?主要归结于明星效应、粉丝经济的推动和商家的饥饿营销。

只要手中有鞋,就能稳赚吗?答案是否定的。有疯狂涨价的鞋,同样也存在破发的鞋。至于如何判断球鞋的价格走势,买鞋不多的爱好者小K挠着头说:“这是玄学吧!”

武林路上的“鞋帮”算是杭州最早的潮鞋店之一,老板吴征是杭州“鞋圈”里较早的一批爱好者。他认为,要判断某款球鞋的溢价空间,最简单的是参照同类型球鞋的价格走势,以及国外价格走势。“比方说某款鞋已发售的类似款,在到达某个价格区间后会出现短暂回调,可能过了三个月,价格又开始往上走。那么,我会选择在第三个月收鞋,先囤着。” 还有这款球鞋有没有明星“带货”、是否联名、发售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球鞋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这很能考验炒家的判断能力,什么时间段“收货”,什么时间段“出货”,“就像炒股,低点买、高点卖,把差价做到最大”。即使是资深玩家,也有看不准的时候。现在的大热款AJ1倒钩,发售价1299元。“发售前,圈内对这双鞋子的价格是比较看好的,但没想到能在短时间内飙升,发售一星期直接涨到了7000元,那个时候觉得价格太高,没入手,你看现在,已经破万了。”

判断不好,赔钱也是常有的事。比如椰子500黑色,发售价超过3000元,经历过一小段时间的涨幅后下跌,目前稳定在2000多元,已“破发”;如果在高点买入,那么每双已浮亏过千元。

比较极端的,也是现在相当一部分炒家们常用的手法是:拉高出货。“供求关系不均衡是基础。炒家疯狂扫货,加剧供求不平衡,给人们一种这款鞋流通的量非常少、非常难买的错觉。”吴征说。

Terry也认为,如果是个体散户,最好是买到鞋转手就卖掉,“囤着鞋看涨,不管从资金周期,还是风险承担上,都不合适”。想炒鞋的商家,也不建议大批量囤货,适可而止才能在崩盘的时候及时止损。球鞋品牌每周都在出新款,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圈里有个词叫“散户砸价”,Terry告诉我,曾有一个散户非常看好椰子鞋的走势,透支了信用卡囤了10双白色椰子,持货一段时间仍不见涨甚至跌了,立刻慌了,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出售这10双鞋,亏了几千元。后来,侃爷(“椰子”创始人)一句“要让每个人都能穿上椰子”,突然加大产量,白椰子的价格到现在还是破发的。

“杭州潮流文化展”的出品人张铭也向我举了个例子,AJ 11康扣是大热的一款鞋,但是涨不上去,就因为假货做得太真了,分不出来真货假货。

先“割”一轮囤鞋炒鞋的散户,再“割”一轮老老实实自己买自己穿却无缘摇号中签的消费者。这是炒鞋“割韭菜”的基本逻辑。

现在的球鞋市场:“不正常,像泡沫一样”

最近连匡威都买不到了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聚集在毒、NICE、GET、闲鱼等球鞋交易平台上买卖交易,甚至不需要到手实物球鞋,点点手机下单直接寄存在平台,等价格上涨后,再点点手机直接卖掉赚进差价。

提起现在的球鞋市场,吴征摇摇头:“不正常,像泡沫一样。”

圈内人判断,如今活跃在交易平台上的,超六成是炒家。“这个数据是有根据的。”吴征说,现在部分交易平台推出了“寄存”模式。原本买家A拍下球鞋后,卖家B需要先把球鞋寄给平台,由平台验真后,再寄给A。这耗时5天左右,平台中间还会收一笔鉴定费。

“寄存”模式下拍下球鞋的买家A可以直接把收货地址写为交易平台,此时平台不仅充当“鉴定师”的角色,还是一个“仓库”,卖家B把球鞋寄给平台,完成交易。

商品入库后,买家A摇身一变,成了卖家,另一位买家C拍下球鞋后,A可以给平台下达指令,交由平台直接发货。如此一来,省去了一道鉴定时间和费用,买家A不需要囤货,点点手机就能实现“中间商赚差价”。 “像A这样的,基本能断定是炒家。可怕的是,当B、C通通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炒鞋链上的角色,那么这款球鞋的价格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高。”吴征说。

GET的联合创始人张铭离开GET后,在杭州办起了潮鞋展。火到什么程度?一个不算大型的展览,并没有过多宣传,开展当天就能吸引上万年轻人到场,一天连上两次微博热搜。“都说今年潮流行业是元年,是个大风口。整个赛道都感受到了强劲的推背感。”

Quest Mobile今年7月的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品牌的潮鞋设计与限量款的销售模式,催生了球鞋投资、收藏,球鞋线上买卖、鉴定平台的崛起。”2019年5月数据表示,球鞋平台毒、NICE、识货、Yoho!Buy有货的月度活跃用户在快速攀升,均在300万量级以上,毒App的月活将近800万。

巨头也在靠近这条赛道。6月6日,字节跳动宣布向虎扑投资12.6亿元,持股30%,成为虎扑成立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从为情怀埋单变成疯狂买卖,是球鞋圈变了吗?

“渐渐变了味,球鞋脱离了商品属性。他们不需要对鞋有感情,在炒家看来,鞋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穿的。”吴征说。

张铭也摇摇头:“市场存在即有理由,不是市场变了,是现在的年轻人变了。”

庄家进场后,Terry渐渐淡出了贩鞋圈,只在朋友圈里吆喝吆喝。吴骏买鞋的频率从以前的每周一双到现在几个月一双。最近,让他无语的是,自从耐克收购了匡威,匡威也玩起了饥饿营销,成了炒货,“连基础款的chuck 70s现在都买不到了”。

吴骏时常想起十年前的杭州球鞋市场:“一个AJ 11+AJ 12的套装,放在衣之家的打折货架上,1800元。放到现在,这两双鞋要几万了。”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林苑苑 王潇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