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72  |  1

主题:苏宁与家乐福债务和解!入华30年的家乐福也将谢幕

柯不楠

积分:2100  联商币:1050
  |   只看他 楼主

26081730088871_.pic_hd

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8月11日,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易购)发布关于债务和解的公告。这个曾经辉煌的零售巨头正面临在中国市场退场的局面。

债务和解方案:苏宁与家乐福的债权债务了结

公告显示,ST易购计划以货币资金方式与家乐福方进行债务和解:由ST易购或其指定主体向家乐福方支付2.2亿元,支付完毕后,双方此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彻底结清;同时,家乐福中国及家乐福咨询公司需在和解协议签署后一个月内停止使用相关知识产权。此次和解完成后,ST易购将间接持有家乐福中国100%股权。

资料显示,苏宁与家乐福的合作始于2019年6月,当时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协议约定,家乐福集团旗下CarrefourNederlandB.V.(简称“CNBV”)可在收购满两年后,将剩余20%股权按固定价格转让给苏宁国际,苏宁国际为此获12亿元履约担保。同年9月,80%股权交割完成,家乐福中国及咨询公司依协议获得“家乐福”知识产权使用许可。

2022年,CNBV行使剩余20%股权售股权,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达83.33%。但因客观环境变化,双方就剩余16.67%股权收购产生争议并启动争议解决程序。截至公告日,公司及苏宁国际应付家乐福中国16.67%股权收购款10亿元、相关仲裁费用(87.57万欧元和80.32万港元)及应付利息;同时,家乐福中国和家乐福咨询公司应付知识产权费用736.87万欧元、相关仲裁费用(369.02万港元)及应付利息。经持续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上述和解方案。

市场困局:电商与便利店夹击下的家乐福

1995年至2025年的30年间,家乐福见证了中国实体商业的跨越式变迁,自身却在激烈竞争中逐渐迷失。1995年,家乐福怀揣对中国市场的憧憬进入大陆,在北京开设首店创益佳店。彼时传统百货主导零售市场,家乐福带来的大卖场模式如一股新风,以宽敞空间、丰富品类、自由挑选的体验吸引大量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便利让其迅速站稳脚跟。

此后家乐福开启快速扩张,1996-2006年间门店在全国涌现,全球第1000家门店落户北京通州,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达新高度,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领军者之一。

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2009年成为家乐福发展的转折点:当年其国内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越,2010年门店数又被沃尔玛反超。此后业绩连年下滑,2012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降至46.19亿欧元,降幅17.27%。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8年家乐福中国市场份额降至3%,被永辉集团反超,市场地位持续削弱,渐失往日辉煌。

家乐福衰落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外部看,电商崛起冲击传统零售,2010年前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崛起,改变消费习惯,线上购物的便捷、丰富选择及促销活动分流大量客源;同时,便利店等小型业态凭借贴近社区、营业时间长等优势满足即时需求,进一步分流大卖场客源。

而家乐福作为大卖场模式起家的企业,未能及时捕捉市场变化,电商布局严重滞后——2013年才建网上商城,2015年才自建配送中心,在运费、配送速度上难以与对手竞争,逐渐失去竞争力。

内部管理亦存诸多问题:长期依赖“通道费”模式盈利,通过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上架费等获利,却忽视供应链和仓储体系发展,导致商品成本增加、价格缺乏竞争力;商品经营能力、品类管理及供应商管理落后于对手,标品易同质化,缺乏爆款和高性价比自有品牌,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本土化能力不足,未能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习惯与偏好,选品、促销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面对下滑,家乐福并非无动于衷:2015年3月起集中采购权,重组6个采购中心、建立6个物流配送中心,试图弥补采购和供应链短板;同年上线电商业务、自建平台,改造现有门店,与知名品牌合作开拓“店中店”模式。但这些努力未达预期,2018年财报显示,当年营收299.58亿元,同比下降7.67%,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家乐福解释称,线下零售受互联网冲击,虽积极应对仍出现阶段性亏损。

收购后的波折:家乐福的“冰火两重天”

2019年,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试图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助其走出困境。在苏宁助力下,2019年“双十一”家乐福累计销售额达31.2亿元,同比增长43%;2020年上半年实现盈利1亿元以上,为八年来首次税前盈利。

但好景不长,苏宁易购自身陷入流动性债务危机,难以为家乐福持续输血,加之双方管理模式存在偏差,资金链断裂、供应链跟不上等问题接踵而至,家乐福深陷亏损漩涡。2020年,苏宁净利润亏损42.75亿元,为求生存提出“瘦身计划”,要求收缩非零售核心且亏损严重的业务。

2021年,苏宁关闭26家家乐福卖场,大规模闭店潮拉开序幕。2021-2023年,闭店速度加快:2021年闭店超20家,涵盖大卖场、便利店及精选店,涉及成都、珠海等多个城市。

2024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255.74亿元峰值缩减至6.48亿元,全年亏损达5.46亿元。报告期内,广州家广超市、东莞家乐福商业、成都家乐福超市等相继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部分门店对购物卡消费设限,进一步影响消费者信任与品牌形象。

终局临近:家乐福中国即将全线落幕

2025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落幕进入倒计时,曾经熙熙攘攘的大卖场如今格外冷清,消费者挑选为数不多的商品时,不禁感慨其衰落。

这个曾在零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品牌走到这一步,令人唏嘘。其衰落既有电商冲击、消费需求多样化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经营策略调整不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不力等内部原因;而苏宁收购后未能扭转困局、双方陷入债务纠纷,也侧面反映了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巨大挑战。

随着上海万里店即将关闭,家乐福中国或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发展的一段记忆,但其经验教训值得全行业深思。

wx_7909677382- 该帖于 2025/8/18 13:39: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