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面对线上电商分流、消费分级加剧与运营成本高企的三重挤压,2025年的中国传统商超,正经历一场“要么重生、要么淘汰”的生存重构。
曾经靠“进场费、堆头费、条码费”躺赚的“货架房东”模式,如今早已难以为继——2025年上半年,永辉营收同比跌20.73%、净亏2.41亿;中百、步步高等老牌商超闭店裁员;而另一边,山姆疯狂扩店、胖东来宣布重返郑州、奥乐齐门店增速领跑,核心差异只有一个:盈利逻辑从“卖位置”转向了“造商品、做服务”。
在此背景下,永辉、大润发、物美等头部企业不再“单点突围”,而是拿出了“胖改、自有品牌、硬折扣、前置仓”四板斧,构建起相互协同的转型闭环。今天我们就拆解这四大策略,看传统商超如何从“规模驱动”活成“价值驱动”。
01
【第一斧:胖改】对标胖东来,不止是门店翻新,更是系统焕新

“胖改”不是简单抄作业,而是围绕“顾客体验、员工激活、供应链适配”的全链条改革。
体验重构:
从“摆货架”到“做场景”
永辉是“胖改”的主力玩家,调改店全聚焦1500-2500㎡社区店,砍掉低频商品、只留“一日三餐”核心品类:主通道拓宽到2.4米以上,货架降到1.5米提升通透性,还加了免费饮水站、儿童游乐区、快递代收点,部分门店甚至能免费缝补衣物。
成效很实在:据永辉2025年10月发布会数据,调改店客流平均涨80%,60%以上稳定期门店盈利超过去5年峰值;中金研报也提到,永辉调改店单店日销30-40万就能盈利,多数门店1个月内就能覆盖后台费用。
步步高则走“区域深耕”路线,2025年上半年调改68家核心店,生鲜区搞“明码标价+产地溯源”,鲜肉当天卖不完直接送,还加了“邻里服务中心”测血压、充公交卡,客单价同比涨了12%。
员工激活:
从“管薪资”到“绑利益”
永辉在员工激励上很下血本:2025年1-8月累计分红超3100万,覆盖3.2万人,单店单月最高分30万;店长平均年薪从22万涨到30万,还搞了“五色卡”评分——从服务、陈列、品质、食品安全四个维度打分,结果直接挂钩奖金。
绕不开的挑战:
规模越大,难度越高
永辉副总裁佘咸平直言:“胖东来15家店能保证品质一致,但永辉552家店要让三文鱼、鲜牛奶同标准,供应链管控难度天差地别。”
此外,基层薪资差距、消费者猎奇感消退也是问题:永辉三四线城市员工月薪3500-4000元,和胖东来有差距;调改店开业3个月后,客流增速从80%跌到25%。
02
【第二斧:自有品牌】从“贴牌”到“造壁垒”,头部玩家各有打法

现在行业里流行一句话:“不做自有品牌,都不好意思参加行业会议”。据《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新开发142支自有商品,比2022年多了近60支,独立开发部门占比也从32.7%涨到43.2%。
永辉“品质永辉”:
学胖东来的“顺价法”
永辉2025年推的“品质永辉”系列,严格按胖东来“顺价法”开发——先算最优品质的成本,再让利润给消费者,不是按市场价倒推成本。
比如1L装橙汁,用12个橙子榨取、加150gNFC橙汁,过439项检测,成本8元、定价12.9元,毛利率31%,比行业低10-15个百分点。2025年“品质永辉”已出60支商品,橙汁3个月卖了50万瓶,冲进果汁TOP3。
为了撑住自有品牌,永辉还砍了50%供应商,搞“裸采”取消进场费,提“三无三共”原则(无渠道费、无欠款、无垄断;共担风险、共享红利、共同成长),甚至放了供应商入驻和廉政举报二维码,24小时响应。
目标也很明确:2029年要出500支自有商品,渗透率40%。
大润发“双品牌”:
高低搭配覆盖分层需求
大润发搞了“超省+润发甄选”双矩阵,精准抓两类消费者:
超省系列:聚焦民生刚需,近300个SKU,每个品类只留1-2款爆品。比如4.9元的宁波水磨年糕,直连工厂,价格是同类品牌的70%;
润发甄选系列:走品质路线,200多个SKU,比如沙漠有机奶,奶源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远离污染、地下水是矿泉水),乳蛋白4.3g/100mL,还能“1瓶1码”溯源;非遗小笼包必须找有认证的合作方,老面每天续养,发酵要“拍着有空响、拉着有韧性”。
效果也很明显:2025年9-10月10日,大润发自营品牌销售额同比涨54%,沙漠有机奶、打手瓜子冲进全国商超自有商品TOP10。
物美“物美超值”:
60%自有品牌拼性价比
物美7月开的硬折扣店“物美超值”,自有品牌占比超60%。比如山东黄桃当天采当天运,山西陈醋“日晒夜露730天”,价格只有知名品牌的50%。
为了“低价不低质”,物美每年4-6次全品类检核,每周监测全渠道价格,首批6家店开业首日,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62%。
中小商超的坑:
盲目跟风必翻车
头部玩得溜,但中小商超多是盲从,所以也常踩两大坑:一是盲目跟风头部模式,二是忽视自有商品品控。
头部商超推出某类自营业务后,凭借供应链和运营优势能快速做出成效,但不少中小商超缺乏调研就盲目跟进,结果不仅没能复制成功,还因同类竞争加剧、成本控制不当,导致区域内整体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自有商品管理,部分区域商超的自有商品一旦因质量问题被曝光,不仅该单品会受冲击,还会连带整个自有商品线的信任度下降,最终造成自有商品销售额显著下滑。
03
【第三斧:硬折扣】学奥乐齐搞效率革命,低价要可持续

硬折扣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靠效率降成本,让低价可持续”。2025年折扣零售规模预计2.28万亿,据尼尔森调研数据:25%消费者更爱逛折扣店,72%是因为“价好质优”。
物美“物美超值”:
1300个SKU的效率魔法
物美“物美超值”是硬折扣的典型:1000㎡门店,SKU压到1300支以内,只留高销量、高复购的商品,周转天数从30天缩到15天,库存成本降25%。
供应链也直连:生鲜产地直采+全程冷链,损耗率5%以内;烘焙中央工厂+门店现烤,成本降18%;杂货从工厂直接运到店,少了中间环节。
运营也省:全自助购物,门店只20人,人均服务面积从30㎡涨到50㎡,人效提67%;还请了德国Lidl专家优化陈列,坪效涨20%。
赛道有多卷?
海外巨头+互联网大厂都来了
2025年上半年,硬折扣赛道全是玩家:奥乐齐走出上海,无锡首店卖爆;传统商超联华富德在杭州开店,中百、合力超市也跟进,沃尔玛深圳小店对标盒马;零食企业鸣鸣很忙推“省钱超市”,万辰集团搞“全食优选”;互联网大厂盒马NB改名“超盒算NB”,17店同开;京东折扣超市一日4店,美团“快乐猴”在杭州首秀后加速拓店。
业内普遍观点是,现在硬折扣拼的不是开店速度,是供应链效率——不管是工厂直供还是产地直连,本质都是砍中间环节降成本。
04
【第四斧:前置仓】抢“半小时生活圈”,即时零售是必争之地

商务部预测,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破1万亿,2030年破2万亿,这是零售行业最肥的增量市场。传统商超也盯上了这块蛋糕,搞起了前置仓。
家家悦“24小时线上超市”:
24小时全品类覆盖
家家悦7月开了“24小时线上超市”,入驻美团、饿了么,承诺30分钟送达。单仓500㎡,3000个SKU,还搞了满24.9免运费、1分钱福利拉新。
靠山东本土供应链,生鲜从基地直达,损耗率3%以内,但问题也不少:订单低于1500单/日就不赚钱,还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香蕉腈苯唑超标、黄瓜乙螨唑残留),暴露了供应链末端管控差。
中百仓储“邻里购2.0”:
仓店一体降成本
中百9月推的“邻里购2.0”,是武汉首家24小时线上超市,走“仓店一体”路线——改门店二楼做前置仓,共享员工和物流,运营成本比纯前置仓低30%。
还做了三大升级:70%商品更新(强化活鲜、即食),平均降价20%(部分近40%),引入京东中台搞数字化,3公里内最快30分钟到。
相比家家悦“闪电仓”暴漏出的问题,中百的“邻里购2.0”究竟成效如何,仍需时间进一步验证。
05
转型难在哪?短期阵痛与长期挑战

这“四板斧”看似协同,但转型路上也布满荆棘:
短期阵痛:
闭店成本压垮利润
永辉2025年上半年关了227家店,光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就花了3亿,再加上调改和供应链投入,二季度净亏3.9亿;家家悦也因前置仓投入,2024年净利润跌了3.3%,毛利率降0.6个百分点。
长期挑战:
供应链与信任缺一不可
供应链是硬骨头:永辉要让500多家店商品同标准,难度比胖东来大10倍;中小商超没议价权,自有品牌和硬折扣玩不转。
消费者信任更难建:胖改服务不到位会流失客群,自有品牌被质疑“仿胖东来但质差”,硬折扣怕被说“低价低质”,前置仓食品安全出问题就没人买了。
2025年传统商超的“四板斧”,其实是一场回归——回归到零售的本质:给消费者好商品、好服务、好价格。
不是抄胖东来的服务、学奥乐齐的低价就够了,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基因适配。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开多少店、卖多少货,而是“体验+商品+成本+履约”的协同能力。谁能夯实供应链、读懂消费者、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谁就能在“精耕时代”活下来,从“传统商超”变成“现代化零售企业”。
正如叶国富所言:“方向对了,就不要怕路远。开始了,就不要怕慢。相信了,就不要再变。每前进一步都是成功,我们坚信一定会取得伟大的胜利”。
最后想问一句:你最近逛的超市,有没有搞“胖改”或推自有品牌?体验怎么样?
wx_7909677382- 该帖于 2025/10/22 18:25:00 被修改过